马克思调查报告篇一: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封面分数XX-XX-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题目:对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的调查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小组成员: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前言1.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当代社会是日趋多元化,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
2.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网络文化的传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正确引导广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 ,统计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我校大学生的影响 ,以及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参与水平和状态。
3.时间:XX/5/44.地点: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5.对象: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在校学生6.方式:问卷调查7.调查内容: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网络文化的认知程度、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程度。
8.活动准备:1、查询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做好问卷调查2、确定调查对象和时间3、保持正确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做好调查4、通过点差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9.活动内容:1、提前做好调查问卷2、了解一些调查礼貌用语3、四人全部投入调查活动,积极参与此次社会实践4、随时做好记录,调查结束时尽快写好实践报告主体1. 调查问卷:1. 您的年级是__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 您的性别__ A.男B.女3. 您的网龄有多长?__A.1年左右B.3年以内C.3—5年D.5年以上4. 请问您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__A.1个小时以内B.2—3小时C.3—4小时D.4小时以上5. 多长时间不上网您会感到不适?__A.3天一下B.1星期以内C.1—3星期D.3星期—1个月E.不上网也可以的6. 您会因为上网而逃课吗?__A.不会B.偶尔C.经常7. 您通宵上网的频率是?__A.经常B.偶尔C.不会 8. 上网的时候您的感觉如何?__A.兴奋B.有点开心C.无聊D.没感觉9. 您会因为上网而减少和朋友正常交往的时间吗?__ A.会,经常 B.偶尔 C.不会 10. 父母对您上网的态度如何?__A.经常劝诫B.偶尔嘱咐C.毫不关心 11. 您旁边有人沉溺于网络吗?__ A.少数 B.较多 C.没有12. 您感觉自己对网络的依赖程度?__ A.相当依赖B.一般依赖C.完全不依赖13.你上网最常做的事情是(最多可选4个)A.聊天交友B.讨论热门话题,论坛、贴吧跟帖灌水C.看电影、听歌或玩游戏D.查询资料(Google、Baidu等)、浏览新闻与评论 E.下载各类资源 F.收发电子邮件 G.更新博客 H.网上电子商务I.其他14.你觉得网络的发展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A.很大 B.有一点 C.没有D.说不清楚15.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你觉得网络是A.是自由的,完全可以不负责任B.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C.是不健全的,尚待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规范D.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其自身的规范 16.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A.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 B.比较丰富,但质量不高C.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D.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 17.你会相信发布在网上的那些公共信息吗?A.相信B.不相信C.不全信18.日常生活中遇到烦恼或不快时有向网络倾诉的习惯么A. 很少 B.经常 C.没有 D.一般19.你对现在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A.非常反感B.没什么,很好玩C.别人都在骂,所以我也骂D.无所谓20.你对现代网络文化的看法是A.先进且重要B.良莠不齐,有点用C.无用D.无用且有害2.调查结果与分析:1.2.对本校不同年级大学生情况的大致了解:本次有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的影响,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
由上表可知: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一般情况下男生要更沉迷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有些男生甚至于通宵打游戏;相对的,女生对网络的依赖较小。
另外,大一、大四的学生玩电脑的较少,因为大一刚进入大学,带电脑的不多,大四即将毕业,要写毕业论文、找工作,太忙了。
大二的占了55%,大二学生空闲时间较多,大三占了35%,大三有些人要准备考研,空闲时间就少了。
由此可知,性别与空闲时间的多少都与上网有关系。
由表可知,3年或3-5年网龄的学生占大多数,这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4.对本校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的调查显示如下:2-3小3-4小四小时以上时时人数 20 110 60 10所占比例 10% 55% 30% 50%由表知,每天4 小时以上的仅占5%,这主要是由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的,大学生活动很多,没有过长的时间去玩电脑,2-3小时占比率最高。
这体现了一切由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
每天上网时间一小时以内5:短时间内不上网不适的人数占少数,而大部分学生长时间不上网就会感到不适,网络是我们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如今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深。
6.由表知,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因上网而逃课,但也有一些学生逃课上网,这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因此对待网络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要正确的认识网络。
有90%的学生经常上网,我们从网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8.上网感觉人数比例兴奋有点开无聊没感觉心 108 80 2 10 54% 40% 1% 5%9.上表中大多数学生都对上网感到兴奋、开心,但却因上网而减少了与朋友的正常交往时间。
上网有利有弊,这体现了哲学中矛盾的观点。
10.篇二:马克思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河南理工大学XX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XX年 7 月 28专业:道桥年级:班级:姓名:邓佳朋学号: 310907020807 日对刘寨镇园林村村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调研时间:XX年7月12日—XX年7月26日调研地点:新密市刘寨镇园林村调查对象:新密市刘寨镇园林村村民调查主题:关于刘寨镇园林村村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调查人员:邓佳朋前言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
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
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自八五年以来我国普法宣传已经深入基层,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地影响农民的生活,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状况如何呢?我于XX年7月12日对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园林村的部分村民就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关键词】:法律农村村民法律意识调查时间:XX年7月12日—XX年7月26日调查地点:新密市刘寨镇园林村调查对象:新密市刘寨镇园林村村民调查方法: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关于刘寨镇园林村村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摘要】:在以城市和工业为重心的制度模式下,农村社会的治理模式也一直被我们假定为现代化的一个因变量,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被捆绑在一起,法制现代化也被当作一个整体的概念为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潜意识所认可,在主流舆论为我国公众法律意识的高涨而兴奋的时候,园林村的村民法律意识调查却反映出一个与现代传媒的狂欢并不合拍的结论,农村的制度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政府推进就可以制造出来的。
现代化大潮下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制度层面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进程。
这提醒我们,法制现代化有必要采取一种城市和农村双向推进的路径而非现在所推行的整体一元模式。
【关键词】:法制现代化法律意识农村农民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
法律意识是法治实现的重要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
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特别是当前本土的农民法律意识,亟待认真分析和总结。
为了进一步抓好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XX年7月,我们组织了调查组,深入到家乡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家乡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居民的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基本情况。
关于权利意识的调查公民意识说到底是一种权利意识——政治权利意识,问卷中设计了三个问第一个问题要求较高,它考察村民们是否意识到了“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
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数为约40%,对这一点比较模糊的也有约40%,有20%村民的理解与这条现代法治基本原则的内容恰好相反。
看来村民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还留有“义务法”传统的烙印。
第二个问题中,只有1%的村民选择了“听父母的”,这表明几乎所有人已经意识到当事人拥有婚姻自主权,父母再也不能包办子女的婚姻了。
但66%的“看谁有道理”的答案也告诉我们:人情——这个传统社会遗留的伦理因素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第三个问题表明绝大部分村民赞同“男女是平等的”。
但约16%“各家情况不一样”的答案又一次提醒我们“人情”这个因素的重要。
虽然“人情”不必然与“国法”相冲突,但不能排除冲突的可能性,好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种情况。
在遇到纠纷或麻烦时,农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一般不会用法律来解决,法律方式往往是他们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招。
他们经常选择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找家族内或是村内有威望的人调解。
如果纠纷再大一些,就会去找村干部解决。
在遇到纠纷时选择通过民间调解方式和通过行政方式解决的农民远远多于选择通过法律来解决的。
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在农民的意识中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域。
总之,不到万不得已,农民们一般不会直接选择通过法律方式来解决纠纷。
相较法律而言,它们似乎更相信人的力量,只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可以解决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去通过法律解决。
而且他们相不相信法律还另当别论。
当权利与权利发生冲突时,农民们会毫不犹豫的保卫自己的权利。
那么,当篇三:马克思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1、某地(乡镇、村)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调查。
2、某地(乡镇、村)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
3、某地(乡镇、村)农村村级民主制度现状调查。
4、某地(乡镇、村)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