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与想象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第七章 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
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着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二、填空题
1.表象 新形象
2.无意 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5.感知 思维
6.形象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括性
7.表象编码 言语编码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想象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可以逐步行开想象力的大门、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③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平而与立体几何知识的教学与学习,以及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的教学与学习等,都有利学生各种空间想象力的培养。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其生活经验,都能为发展想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⑤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善于幻想的能力。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想象与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的幻想,不要讽刺讥笑,应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