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实例看量变与质变的辩证(课堂PPT)
从实例看量变与质变的辩证(课堂PPT)
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7
2020/4/27
“笨人吃饼”和“愚人吃盐”
8
2020/4/27
“笨人吃饼”和“愚人吃盐”
9
2020/4/27
“笨人吃饼”和“愚人吃盐”
故事赏析——
“愚人吃盐”,讲的是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 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 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 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 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又苦又涩。
从实例看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组长兼PPT制作:楼杭锋 发言人:吴昌海 记录员:王天龙、楼滨滨 资料收集:余杰、张宇、邢玉婷、谢倩文
1
2020/4/27
视频预告
2
2020/4/27
引入正题
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 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由冰变水,由水变气”。首先量变是质变 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因此水从0度到99 度都是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其本质是水。 其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因此水到了100度发生了质变,变成了气。由 冰变水亦是同理。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 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笨人吃饼”和“愚人吃盐”
故事解剖——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翁都犯有同样一个错误,即形而上学。
“愚人吃盐”是不懂人食用盐是要适量的,一定数量的盐会使食 物味道有滋有味,但过了量,就会转变为又苦又涩了。——只强调和 看到了量变看不到质变;
“笨人吃饼”虽然和“愚人”吃盐不同,但也是不懂量变达到一 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他吃饼吃饱了。其本身就是一口一口吃饼的量 的积累过程,吃饱了不仅是最后那半个饼子的作用,而是吃的全部饼 子的作用,最后的那半个饼子只不过是由量变到质变发生转化的关节 点。——只意识到了质变而没看到量变。
其中一个再也忍不住了,他打开了他的陶瓮,惊呆了,
里面的一汪水,象醋一样酸。大错已经铸成,不可挽回,他
失望地把空洒在了地上。
而另外一个,虽然也是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却还是咬着
牙,坚持到了三遍鸡鸣。多么甘甜清醇的酒啊!——量变促
成了质变。
只是多等了一刻而已。从此,“酒”与“洒”的区别,
就中在那看似非常普通的一横。
3
2020/4/27
分析例子
“棋盘上的麦粒” “笨人吃饼”和“愚人吃盐”
“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 “坚持的力量” “肖伯纳的故事”
“田忌赛马”
4
2020/4/27
“棋盘上的麦粒”
5
2020/4/27
“棋盘上的麦粒”
故事赏析——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
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
许多成功者,他们与挫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机遇或是
更聪明的头脑,只在于成功者多坚持了一刻——有时是一年,
“笨人吃饼”,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
咽地吃了一个饼子。他觉得没有饱,又一连吃了五个,还
是没有饱,于是,便吃第七个饼子,刚吃到一半,便觉得
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心想;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
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这半
个饼子就会饱,我先吃这半个10 就好了。
2020/4/27
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
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
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
6
2020/4/27
“棋盘上的麦粒”
故事解剖——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大 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看 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数字面前吃了大亏。
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
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的64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
然答应。谁料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空空如也。国王很
快就看出来,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
言!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位发明者所要的麦子究竟有多少:
1+2+22+33+44+……262+263 在数学上这叫几何级数,计算的结
像每一个传说里的英雄一样,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齐 了所有的材料,把梦想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个时 刻。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第四十九天到了两人整夜都不能寐 等着鸡鸣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了第一声鸡鸣,过了很久, 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
16
2020/4/27
“坚持的力量”
故事解剖——
“坚持的力量”
15
2020/4/27
“坚持的力量”
故事赏析——
传说:有两个人偶然与神仙邂逅。神仙授他们酿酒之法, 叫他们选端阳的那天饱满起来的米,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 水,调和了,注入深幽无人处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再用 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 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11
0/4/27
“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
12
2020/4/27
“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
故事赏析——
公元前五~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诡辩论者欧布里德等 人提出了如下哲学论题:一粒谷子是否可以形成一堆谷子? 少一根头发能否成为一个秃头?
“谷堆论证”的具体内容是: 一颗谷粒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颗也不能形成谷堆, 如果每次都加一颗谷粒,而每增加的一颗又都不能形成谷 堆,那么怎么形成谷堆呢? “秃顶论证”认为: 掉一根头发不能成为一个秃顶,再掉一根也不能成为 秃顶,那么如果每次掉一根,而掉的每根又不能形成一个 秃顶,那么何以形成秃顶呢?
13
2020/4/27
“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
故事解剖——
事物量的变化,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一” 虽然不是多,但是“一”的不断重复或积累,就会形成向 多的转化。
欧布里德的论点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他只 看到了“一”,只看到了谷堆增加“一”粒或头发掉了 “一”根,而没有看到“一”的不断增加或减少会向相反 的方面转化。从矛盾角度分析,谷堆是由一粒一粒的谷子 堆积而成的,是“一”这一矛盾方面向“多”的矛盾方面 转化的必然结果;秃顶的形成是一根一根头发不断减少造 成的,是“多”这一矛盾方面向“一”的矛盾方面转化的 必然结果。它们都是矛盾方面在量变的过程中的转化,是 量变引起了矛盾的方面在地位14 、作用和性质上的转变。 20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