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大学非英语专业

南京大学非英语专业

南京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评析吴晓曼(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南京,210093)摘要: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是在校研究生重要的公共学位课程,在校研究生必须通过研究生英语才能取得相应的学位,因此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是各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和教师、研究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就南京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以及取得的成效作出评析。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课程、评析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以下简称研究生英语)课程是在校研究生重要的公共课,之所以冠以重要二字,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把研究生通过研究生英语的考试作为取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因此研究生英语的课程设置就成为各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研究生院管理的角度,对我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及取得的成效作出评析。

一、困惑中选取目标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外语要求也逐步提高。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虽然取得长足进步,研究生英语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期望。

社会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目前的教学现状产生差异和矛盾,使得人们对目前的英语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

如何改革英语教学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面临教学与社会要求相脱节的困境,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在探索新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有益的开创性工作。

外部形势逼人,内部状况也不容乐观。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大幅度增加,在校研究生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下表是1998年—2002年我校入学新生情况:近五年来新生人数一直呈增长态势,增长了将近2.5倍,而我们的英语教师却一直没有增加,硕士生英语教师基本上保持在8人左右,其中还有2名教师是专门教听力课程的。

近五年来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从1∶152增长到1∶362,博士生英语教师3人,其中2名教师也是专门教授听说课程,在现有条件下,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那么研究生英语教学将无法进行。

我们连续两年在硕士生、博士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研究生英语教学重点问题,超过80%学生认为应:加强听、说交际能力,开设会话课;提高对外交流的文字能力,开设翻译和写作(应用文)课,尤其是学术写作;分系科开设诸如法律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地学英语。

这说明了以往的课程设置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语言的技能的培养,在最高学历层次博士生上仍然有张不了嘴、开不了口的“哑吧英语”现象。

针对这种缺陷以及学生迫切希望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我们在设置研究生英语课程时力求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和出发点,开设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英语课程,力戒把研究生英语当成大学英语的简单的延伸,二、实践中日趋完善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增长,在校研究生不仅从数量上大大增加,从层次上来讲也增加了,以前只有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现在又增加了各种专业学位。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既有水平很高的学生,也有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因此,研究生英语课程的设置要尽量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硕士生英语硕士生英语是我校重点建设的研究生课程之一。

目前我校在新生中实行学位英语免修免考制度。

从2001级硕士生开始,凡是在入学前五年内在原毕业院校取得大学英语六级或专业英语四级以上的学生,入学后可以申请免修硕士生英语,通过资格审查的学生,可以免修硕士生英语,不参加学位英语统考,直接取得硕士生英语的学分。

一般来说在新生中约有60%的学生可以取得硕士生英语免修免考的资格。

硕士生英语在第一学年分两个学期开设,第一学期主要针对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开设硕士生英语,每周4个学时,2个学时精读课,2个学时听力课,上课所使用的教材均是我校任课教师按照课程特色编写的,期末学生参加江苏省学位英语统考。

学位英语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统考成绩占学位英语最终成绩的60%,校内综合考评占学位英语最终成绩的40%,学位英语的最终成绩在60分以上,即为硕士生英语考试通过,可以申请学位;第二学期主要针对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已经获得免修的同学,开设英语选修课,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自2000年至2002年三年来我们先后开设了Film For Fluency、A Basic Course Of English Conversation、Intermediate Spoken English、English Learning Strateqies、Reading To Inspire Expression、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Context In Modern English、Advanced English Conversation、Selected Reading In American Litreature、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等十门课程,共有一千多名学生选修了以上课程。

另外在硕士生英语教学中,我们还尝试进行网络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博士生英语博士生英语是我校“985”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从1996年初开始,我校尝试在博士生中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不再重复本科、硕士阶段的英语教学模式。

博士生英语的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每周4学时,2个学时精读课,2个学时听说课,分春秋两季分别给文理科博士生开课。

在博士英语课堂上,注重应用能力方面的训练,主要包括:Academic Writing(学术写作),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国际会议),指导学生如何搜索信息源,如何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主持人以及发表学术演讲,就某一问题在课堂上模拟国际学术会议;Letters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学术通信),主要讲授学术通信方面的有关事项,比如如何给编辑、评稿人、国际学术机构(国际会议)写信以及如何投稿、如何写自我简介等;Chinese And Westen Culture(中西方文化),主要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介绍,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针对学生中的“中国文化失语”[1]现象,在博士生英语教学中把中国哲学、历史、宗教及文学艺术的英文文献阅读作为阅读课程的重心,向学生讲授中国文化;另外就Ethics Codes For Academics(学术道德)、Academic Styles(学术规范)等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正面引导学生。

每学期结束后安排两至三个讲座,邀请知名学者和优秀博士生谈自己进行学术研究的心得,在英语教学中给博士生——学者型学生一个全方位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具备必备的素质。

除了课堂教学外,我校还在博士生英语教学中积极推行网络教学模式,把网上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在网上开辟电子课本、课堂作业、课程讨论区、聊天交流区、电子邮件等专栏,电子课本中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除了课堂教学内容外,还有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文阅读,老师和学生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解答教学中或教学以外的学生遇到的问题。

在对博士生的考核中,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都有所转变。

平时课堂的讨论、模拟国际会议,都列入对博士生的考核范围,所有学生都要在课堂上发表演讲,都要进行口语测试;在听力测试中,侧重考核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比如给出A、B、C、D 答案,不仅要求正确选择,还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回答问题,自己组织答案。

最终的成绩由笔试成绩、平时成绩组成。

三、改革中初见成效我校硕士生英语课程教学经过几年来的改革与探索,已经日臻成熟,形成了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教学体系。

在硕士生的FLIM FOR FLUENCY课上,授课老师发现学生的影评写的非常好,用词准确、语法严谨,有的同学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英美报刊的同类文章。

学生对硕士生英语课程的分层次设置、不搞一刀切的方式表示肯定,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

学生对选修课表现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对课程的评价很高,认为这些选修课的开设,给了他们一种新的学习、了解、运用英语的方法,把原来孤立的知识点系统化、实用化。

博士生英语课程经过改革也取得明显的成效,大多数博士生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与训练,能够以流利的英语、得体的举止进行发言、提问、答辩和主持全程会议。

通过课程的学习,他们了解了如何查询和跟踪学术信息、如何进行学术通讯和对外合作交流、如何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的知识、规范和技巧,大大提高了博士生们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实力和信心[2]。

博士生们把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有很多博士生成功地申请到了一些国际会议的资助,参加了国际会议。

1997年我校还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国际学术交流实用英语教程》,新教学体系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在全国性会议上好评如潮,认为南京大学在博士生英语教学改革上走在了前列。

在博士生英语教学进行中,听说课教师李咏燕老师曾对三个年级的154名理科博士生做过问卷调查,表一、表二是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3]:表一:各年级发表的论文情况统计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在增加,这是自然的,因为随着研究时间的加长,成果应该是有所增加的。

但是另一个数据显示,二年级的学生平均发表论文数3.28篇,是一年级学生平均发表论文数1.64篇的2倍,而其中的英文文章数量的增加是3倍,也就是说在经过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课程之后,这个数字增长得更快。

表二:各年级学生对用英文写学术论文的信心度(0表示不具备用英语撰写论文的能力,10表示能独立撰写可以发表的英文论文所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用英文撰写可以发表的论文的信心度在6和8之间。

博士生经过比较系统的训练后,对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不再感到高不可攀了。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9日[2]《从丛老师和她的博士生英语课》,南大报,1999年12月20日[3] Yongyan Li ,Writing for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The Perception of Chinese Researchers,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Teaching,12©2002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