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化建设与激励制度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创设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根据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
要加强教育管理平台、教学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学各个层面的运用,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
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由影响教育外在形态向影响教育核心因素转变,推进教育创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等的创新。
二、具体措施:
(一)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1)教学应用队伍。
要求学校45周岁以下教师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能够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应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科教学, 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科教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2)资源开发队伍。
鼓励教师能较熟练地自主开发设计多媒体课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研究活动。
(3)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
要求通过校本培训、在职进修、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更新观念,提高业务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学科
整体教学质量、效益的提高。
(二)加大教育信息化科研力度
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指导教育信息化实践沿正确方向发展。
积极鼓励教师以科研为先导,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和学的规律研究;在教育决策管理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全方位实现信息化,实现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
(三)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项评估范围。
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学期考核中,并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素养之一。
建立激励机制,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积极组织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软件征集评比活动。
通过现场交流、经验总结等形式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1、常规考核:
(1)在云平台进行教学教研活动研讨、交流。
(2)每学期在云平台上传至少1篇教学论文。
(3)每学期在云平台上传至少5篇教学反思。
(4)每学期在云平台上传至少5篇教学课件。
(5)每位教师每周上课至少运用多媒体课件两次,并做好使用
记录。
(6)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运用多媒体课件上一节校内公开课。
以上要求均纳入教师岗位考核,每完成一项得1分,不完成者不得分,并列入年终绩效考核之中。
2、激励办法:
(1)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或获奖的。
国家级加3分,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2)教师参加各级、各科教学软件、课件竞赛评比评选活动中获奖的。
国家级加3分,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3)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教育信息化论文竞赛中获奖的。
国家级加3分,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教育信息化竞赛中获奖的。
国家级加3分,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效益,防止因使用电脑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制订以下制度。
一、鼓励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电脑知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二、教师因工作需要而使用电脑的,必须正确规范地进行电脑操作,避免违规操作以及由此引起的电脑故障。
使用人员应懂得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避免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三、履行责任制。
爱护学校财产。
四、计算机用于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工作。
五、禁止利用电脑浏览、下载、打印、传播有关反党、反社会主义以及邪教迷信等内容的网络信息。
六、禁止利用电脑浏览、下载、打印、传播(含电子邮件)黄色的不健康的网络内容。
七、禁止利用电脑从事代人打印以及从事期货、股票等经济活动。
八、禁止一切有损学校声誉、教师形象和教育工作的计算机其它操作行为。
计算机管理教师岗位职责
一、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信息技术教育计划,制定学期上机实习
计划。
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知识,定期对有关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计算机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刻苦钻研业务,熟悉教材及其要求的全部实习内容,对学生实习中提出的问题应给予正确解答。
四、上机实习时要积极协助任课教师,保证实习课的正常进行。
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计算机使用记录册。
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实习习惯,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生上机实习守则》。
六、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更新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七、认真做好计算机室设备的清点和帐目管理工作。
定期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消除和重要文件备份工作。
八、积极开展实习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进实习方法,努力提高实习效果。
积极向学校提出计算机室建设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意见。
九、做好计算机室卫生、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熟悉防火等有关器材的使用,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十、调入或调出计算机室工作,应及时办好交接手续,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
学生上机实习守则
一、上机实习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对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每个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并珍惜每一节上机实习课。
二、上机实习前要认真作好预习,明确实习目的、内容、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进入计算机教室要保持良好秩序,按指定位置就座,实习时要遵守纪律,不准喧哗、打闹。
四、上机操作前须认真听取教师讲解有关实习项目及要求。
五、操作过程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进行,不准随意拉动键盘、扭动显示器方向和用手触摸显示屏。
未经教师许可,严禁对硬盘(软盘)自设密码和初始化,严禁对系统文件更改名称、内容和地址等
六、上机过程中要积极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思考,同学之间密切配合,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提高实习效率,实事求是作好实习记录。
七、要爱护室内一切设施和用品,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
要保持计算机室内清洁,不准乱扔污物。
八、上机实习要特别注意安全,发现异常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时,要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得自行处理,以免发生事故。
九、实习结束时要按顺序关好主机、显示器和辅助设备电源。
将椅凳放回指定位置。
认真填写好计算机使用记录册,经教师检查允许后,方可离开计算机室。
计算机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
一、因教师不了解计算机使用方法,而造成损坏的应对教师提出批评并培训其正确使用方法。
二、教师借用计算机用于非教学活动或转借他人而造成丢失或损坏的应填写登记表,并照价赔偿。
转借他人必须经校长批准。
三、微机教师因保管不善面造成损坏或丢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部分赔偿,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给予处分。
四、微机教师违反借用制度,私自外借而造成损失或丢失的由微机教师和使用人各赔偿50%。
五、因学生在上机实习中未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而造成计算机损坏的,应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或照价赔偿。
六、因电源、电压缘故而造成损坏的,由学校自行负责修理。
网管中心管理制度
一、数据中心机房是校园网运行、控制、管理的中心,是保障校园网正常运行、集中放置校园网核心设备、数据之重地,非网管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二、要保持良好的网络设备运行环境,不准在数据中心机房吸烟、饮食、喧哗。
严禁在网管室内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腐蚀性物品、强磁场物品、放射性物品。
三、要定期做好软件备份和计算机病毒检查处理,任何外来软件必须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四、数据中心机房要装置调温、调湿、稳压、防火、防盗等设备,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数据中心机房要建立完整、规范的校园网设备运行情况档案及网络设备帐目,认真做好各项资料(软件)的记录、分类和妥善保存工作。
六、数据中心机房内设备均属专用设备,一律不许外借和挪做它用。
对违反规定者要追究责任。
七、要建立日常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做好防火、防盗等防范措施,严防出现恶性事故。
八、数据中心机房工作人员调入调出时,要及时做好有关网络设备运行情况档案资料、室内设备清点和帐目交接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