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念度)中关于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一项基本的且重要的任务。
小学阶段学生要培养很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列举、倒推、替换、假设、转化等。
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它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更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
所以,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转化能把新的问题变成己经解决的问题,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把“?”变成“!”。
1把新知转化成旧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新知识的理解取决于头脑中已存在的旧知识,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旧知识相吻合,才能掌握好新知、小学阶段的很多教学都是采用此种策略,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
让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从感性的接触升华到理性认识的深入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领悟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感知把新知转化成旧知的重要性,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当于: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把复杂转化成简单
“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
”其意思是说,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一路平坦,而把简单的问题转化成复杂的就不值得提倡了。
学生刚看到此题,感觉无从着手。
可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操作来证实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并在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悟到数学的科学、严谨,感知数学的神奇魅力,只要先分割,再平移,然后旋转,就能把这两个图形转化为长方形。
这样一比,能够很明显地发现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实践,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发现,把复杂知识简单化,在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发现问题的本质:分割、平移、旋转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从而为学生下面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大胆合理地进行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样的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科学获取知识的途径,还培养了学生门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掌握了化难为易的学习方法。
事实也证明,这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口,学生能更容易地体会到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3把?转化成!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
新的情境中去。
这一过程就是把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进行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要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刚意识。
如在教学“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中。
要求学生讲出符合题意的不同理解。
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了七八种不同的理解,如:男生有2份,女生有3份;女生是男生的;男生比女生少;女生比男生多l倍;男生是总人数的……这样,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又便于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转化的策略。
最后,当学生做到这一题时:“商店运来三种水果,其中梨的质量占,苹果和其他水果质量之和的比是l:3,苹果比梨多20千克。
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我明显感到学生的思维在跳跃,学生解答的正确率较高。
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才是更重要的。
我想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