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2010A卷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2010A卷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2009 ~2010 学年春季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凯恩斯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

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3)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4)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方面的支出。

(5)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

在实际统计时,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自然失业率。

影响失业持续时间长短和失业频率高低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7)汇率:指买卖外国货币或对外国货币索取权所支付的价格,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8)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8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单里)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8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单里)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2.在经济衰退时,实际GDP将( A )A.小于潜在GDP B.大于潜在GDP C.等于潜在GDP D.与潜在GDP的预测没有关系3.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 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D.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4.属于国民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是(C )A.国外政府在本国的存款 B.本国在外国发行股票的收入C.外国居民在本国旅游的支出 D.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投资支出5.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经济处于IS曲线左下方,那么(A )A. 投资大于储蓄B.投资小于储蓄C. 投资等于储蓄D.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6.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B )A.变得很小B. 变得很大C. 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C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 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8.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D )A.法定准备率B.现金存款比率C.超额准备率D.以上都是9.如果投资对利率非常敏感,那么(B)A.IS曲线陡峭B.IS曲线平坦C.LM曲线陡峭D. LM曲线平坦10.假设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将(C )A.对物价水平没有影响B.实际利率水平提高10%C.物价水平增加10%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11.假定IS和LM曲线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 (C )A.增加投资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C.减少货币供给D.减少货币供给的同时减少投资12.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是(B )A.缓解周期性的经济波动B.稳定收入C.刺激经济增长D.推迟经济的衰退1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14.当(D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15.净出口是指( C )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16.当经济中只存在( B )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B.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D.需求不足型失业17.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黄金分割律下的资本积累水平时指在稳定状态下有一最高的(D )A.人均产出B.人均资本C.人均储蓄D.人均消费18.加速原理断言( A )A.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单项选择题答题单(请将正确答案用●涂黑)三、简述题(共24分)1.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与IS曲线及LM曲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

(要求作图说明)(10分)参考答案:(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1分)(2)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缓,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LM 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1分)(3)下面用IS-LM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 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

在图1(a)、(b)中,假定LM曲线完全相同,并且初始的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G,则会使IS曲线右移到ISl,右移的距离是EE2,EE2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EE2=KG∆G。

在图形上,收入应从Y0增加至Y3,Y0Y3=KG∆G。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Y3,因为IS曲线向右上移动时,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曲线不动)。

因此,无论是图1(a)还是图1(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

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E1,收入不可能从Y0增加到Y3,而只能分别增加到Yl和Y2。

(2分)图1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从图1可见,Y0Yl<Y0Y2,也就是图1(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1(b),原因在于图1(a)中IS曲线比较平缓,而图1(b)中IS曲线较陡峭。

IS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

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越少。

图1(a)中的Y1Y3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Y0Y1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入。

图1(b)中IS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

(1分)② 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2所示。

(1分)图2中,假设IS曲线斜率相同,但LM曲线斜率不同,初始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出 G,它使IS右移到IS1,右移的距离E1E2即Y0Y3,Y0Y3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Y0Y1和Y0Y2。

(1分)图2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从图2可以看出,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也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其原因是:当LM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

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即使因支出增加而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1分)(4)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2分)2.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8分)参考答案: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