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学案例分析(26道)70

民法学案例分析(26道)70

民法学案例分析(26道)70民法案例分析案例1、甲有两处私房,一处自用,将另一处委托乙出租。

乙将该房出租给丙,约定租期五年。

二年后,丙之妻从单位分得一奎住房。

半年后,丙在外地的一亲戚来京治病,丙将承租的私房借给丁居住,约定在丁治疗结束后离京前将房屋返还于丙。

不久,甲自住的私房因失火焚毁,(1)屋,岁,行为无效。

因为(1)乙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依《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赠与价值近千元的物品相对乙而言已属价值较高,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故此行为应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甲的同意否则无效。

(2)乙赠照相机时虽其亲友在场,也未表示反对,但其亲友仅为甲之委托代理人,负责照看乙,对乙赠相机一事并无追认权。

据此,丙及其父母应通过甲之亲友将乙赠与的照相机返还于乙。

案例3、乙的丈夫甲于1985年离家外出,经寻找一直无任何音讯。

1992年5月15日法院应乙的请求宣告甲死亡。

甲的全部遗产由乙继承,乙将继承的一间房屋卖给了丙,后带产改嫁。

1994年2月甲重新对债权人丁负债六万元。

此时,丙要求退伙,经甲、乙同意,其退伙。

一年后,合伙企业的财产损失殆尽,并无力清偿丁之债务。

丁要求丙清偿全部债务,丙称他已退伙,此事与他无关。

问:丁之主张应否得到支持?为什么?答:丁的主张应得到支持。

因为(1)该债务为合伙企业的债务,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2)该债务是在丙退伙前已经存在的债务,根据《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

据此,丁有权向任一合伙人主张全部债权。

丙应对此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由于丙曾将合伙盈余分配所得用于家庭共同生活,依照法律有关规定,丙应先以个人财产承担债务清偿责任,不足部分以其家庭1)筹6、甲为由,拒绝赔偿。

乙厂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厂承担责任。

问:此责任应由谁来承担?为什么?答:司机在送货途中给乙厂造成的损失应由甲厂承担。

根据《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据此,甲厂司机为乙厂运送瓷器属执行甲厂赋予他的职务,从事的是甲厂的经营活动,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应由甲厂负担。

因此,法院应判令由甲厂承担赔偿乙厂损失的责任。

至于甲与司机之间的承包,属企业内部关系,不具有对外的效力。

当然,甲厂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对内可依承包合同追究司机的责任。

案例7、甲厂贴出广告声称有全新解放牌汽车出售,价格优惠。

乙厂得此信息即派人前往购买。

双方约定好价格,乙方即一次付清了货款。

乙方提货时见车外表和轮胎全该买卖汽车的合同无效。

并根据《民法通则》第61条之规定,判令甲、乙双方退款还车。

甲厂作为有过错方,还应赔偿由此给乙厂造成的损失。

案例8、甲有三个弟妹,二年前其父母先后去世,留有铺面房一处。

甲已出嫁,其三个弟妹均未成年,年龄均在12-15岁之间,生活十分困难。

邻人乙便想乘机购买该铺面房。

于是怂恿甲之三个弟妹去新疆投靠其叔叔,三个弟妹遂产生去新疆的想法,但又苦于无路费。

此时乙进一步提出:“你们将房子卖给我,我拿几百元钱给你们做路费。

三个弟妹无奈,只得与甲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乙交甲之三个弟妹540元,但未办理房屋登记过户手续。

甲之三个弟妹去新疆后因不能定居于一年后返回,并要求乙退房自住。

乙以买卖合同为据,拒绝退房。

甲与三个弟妹向法院起诉。

法院审理)该房(1)(2而此房屋买卖合同并未履行这一法定程序。

依据《民法通则》第56、58条之规定,主体不合格、乘人之危和形式不合法的行为均属无效民事行为。

(2)法院应首先确认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并根据《民法通则》第61条规定,判令乙退房给甲及其三个弟妹,三个弟妹将卖房款返还于乙。

乙作为过错方还应赔偿由此给甲及其三个弟妹造成的损失。

案例9、售货员甲误将标价1.350元的绞面机以350元价格出售给顾客乙。

乙当时问:“如有问题,能否退换?”甲答:“商品出售,概不退换。

”乙交款提货。

不久,甲发现错误,查访到乙,说明情况并承认了错误,要求乙补交余款或退回绞面机。

乙以“这件事先已讲好概不退换”为由拒绝。

问:(1)乙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2)此纠纷如何解决?答:(1)乙的理由不能200本案中的母牛与小牛的关系是原物与孳息的关系。

根据传统民法理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原物的所有人取得孳息的所有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拾得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原主,因此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由于拾得人某甲并不能因自己的行为而取得拾得物即母牛的所有权,当然某甲也就不能取得母牛的孳息即小牛的所有权。

案例11、李某在盆游玩时,丢失了一进口手表,被人拾得后将表交公安机关招领。

招领期满后,公安部门依法对该表进行拍卖,张某购得此表。

不久,该表被小偷偷走,卖给了马某,马某又遗失了该表,被人拾得交公安机关,在招领失物时,李、张、马均到公安机关认领,遂发生争执,诉诸法院。

问:该表应归谁?理由是什么?答:该表应返还给张某。

李某、马)马某3万,某却以2.5万元低价卖给李某,其行为违反了我国民事法律的规定,应确认王某将其份额出售给李某的行为无效。

在同等条件下,张某应享有优先购买权。

只有在非共有人出价更优于张某时,张某才丧失优先购买权。

案例13、甲向乙购西瓜一万斤,约定7月5日验瓜,但甲晚去一周,瓜在地里提高了成熟度;原合同约定乙用棚车装瓜免太阳晒,但乙为省钱装了敞车,途中10天,经晒又提高了成熟度;运到甲地,甲未及时运走销售,10天后全部腐烂。

乙索瓜款,甲拒付,乙起诉,问:法院应如何判决?为什么?答:(1)法院应判双方共同承担责任,甲负主要责任,乙负次要责任。

(2)甲违约未按期验货,乙违约未用棚车,甲先违约又未采取有效措施,所以承担主要责任,给乙大多数货款。

《民法通则》第113条规定,114规甲公司为违约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双倍返还定金。

因此,甲公司应双倍返还定金18万元给乙公司。

甲公司还应支付违约金2万元给乙公司,同时因甲公司的违约给乙公司造成了5万元的实际损失,而违约金2万元并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所以甲公司还应支付赔偿金3万元。

案例15、乙幼年丧父,由母亲扶养成人。

婚后与妻子共建瓦房12房,1960年,生一子丙。

1970年乙死亡。

乙母自乙婚后一直与乙的哥哥甲同住,直至1974年病故。

1975年,乙妻去世,丙即与甲共同生活。

乙家12间房被收作公房。

1981年落实私房政策时,将12间房发还给甲。

现丙要求继承,与甲发生。

乙夫妇及乙母均未留遗嘱。

对这12间房屋,问: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答:(1)根据继承法第526条(4)1119831987年,林乙死亡。

1987年林某病逝。

1989年,林丙通过伪造他人放弃继承的材料,将房产全部登记于自己名下。

为此,苏某,林戊,赵某联合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他们的合法继承权。

问:本案苏某、林戊、赵某是否有权继承林某的遗产?遗产应如何处理?答:(1)根据《继承法》第26条的规定,16间房是林某与苏某结婚后,由林某继承所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遗产前应先分出一半为配偶所有,其余的才能作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因此,死者林某的遗产应为8间房,苏某有8间房的所有权。

(2)本案死者均未立遗嘱,其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办理。

(3)根据继承法第1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第血亲代位继承。

本案中,林某的儿子林甲先于林某死亡,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于8间月,徐子甲、女儿乙也得到消息赶回家侍候其父亲。

徐某回家后15天即突然死亡,丙协助甲乙处理其丧事。

之后。

丙告知甲乙口头遗嘱一事,并索要徐某的3000元存款和彩电,甲乙不肯,发生争议,丙起诉至人民法院。

问:(1)徐某所立的口头遗嘱是否有效?(2)徐某的遗产应如果处理?答:(1)根据《继承法》第17条的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2)徐某在被撞伤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当着医生、护士和拖拉机驾驶员的面所立的口头遗嘱,当时有效。

(3)徐某手术后情况良好,已脱离生命危险,“危急情况”已解除。

在此后一段时间徐已能够用局面或录音的形式立遗嘱,故(5第21归甲妻继承。

乙无份。

案例19、张某与王某(女)结婚4个月后,王某怀孕。

张某喝酒庆祝,醉后坠入山谷身亡。

当时,张某与王某共有财产计18000元,公公张甲提出将18000元与王某平分,王不服,双方发生争议,王遂诉至法院。

问:法院对这笔财产应如何处理?答:(1)根据《继承法》第26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故,此案遗产为9000万。

(2)根据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法定的继承办理。

据此规定,9000元由张甲、王某各继承3000元,为胎儿保留3000元。

1、如胎儿出生时是死体,保留的3000元由张甲和(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