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第十八讲两极地区目标达成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研究表明, 235 种在南极生存的动物也同样生存在北极。
这表明南极的绕极海流为大多数物种创造了保护屏障,但是某些偶然事件曾经使两极连接起来。
南极洋流使物种与温暖海域隔离,同时造成极低的温度,经自然选择生成了奇异的生存机制。
据此回答1~3 题。
1.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贫乏B.终年盛行西南风C.淡水资源丰富D.平均海拔仅低于亚洲解析:南极洲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达 2 000 多米,因而淡水资源极为丰富。
答案: C2.造成南极物种与温暖海域隔离的洋流是 ( )A.西风漂流B.秘鲁寒流C.西澳大利亚寒流D.本格拉寒流解析:造成物种隔离的是“绕极海流”,即西风漂流。
答案: A3.下列有关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之间交通往来,若穿越北极地区,则直线距离最短 B.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具有相同的科学研究价值C.北极地区具有南极地区所没有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D.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强解析:南北两极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其科研价值存在一定差异;南极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两极地区生态系统均较脆弱。
答案: A(2018·重庆调研 )2017年 11月 8日上午,我国第 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难言岛。
在那里,中国第 34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为中国建设第 5 个南极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
“雪龙”号将于 2018 年 4 月回到国内,执行任务周期 164 天,读图完成 4 ~6 题。
A.南极洲内海B.大西洋边缘海C.印度洋的边缘海D.太平洋的边缘海解析:根据经度位置判断罗斯海位于太平洋沿岸,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故答案选 D 项。
答案: D5.罗斯海位于中山站的 (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北方向解析: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罗斯海位于中山站的东方,根据罗斯海和中山站离南极的距离,可以判断罗斯海位于中山站的南方。
因此综合判断罗斯海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选A。
答案: A6.南极大陆是风暴最频繁、风力最大的大陆,12 级以上的暴风是家常便饭,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主要成因有 ( )①沿海地带比内陆气压更高,气压梯度力大②地形平坦,地表冰雪覆盖对风的阻挡小③南极极地高压强大,沿海地带气压梯度力大④风多来自海上,缺少阻挡,摩擦力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南极中心附近为极地高压中心,南极大陆沿海地带位于极地东风带,风力大不是因为气压高,而是因为气压梯度力大;风多为东南风来自内陆。
①④不对。
故答案选 B 项。
答案: B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回答 7~8 题。
7.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 9 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 )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解析: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的时间就是水温升高,海冰融化,冰盖退缩。
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水的比热容大,海洋水体升温较慢,海水的温度变化滞后于大陆气温的变化,所以推迟到 9 月水体温度最高,冰川面积最小。
故选 B。
答案: B 8.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 )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 .①②③④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⑤解析: 要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只有气温变化幅度减小,也就是要有利于调节气候的措施, 就现阶段来说, 就是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
选项中 5 个措施中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对气温变化没有什么影响, 应该排除。
故选 D 。
答案: D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
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回答 9~10 题。
9.下列国家,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组是 ( )A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B .加拿大、俄罗斯、冰岛C .挪威、加拿大、瑞典D .俄罗斯、芬兰、加拿大解析: 读图可知,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因此答案为 A 。
答案: A10.黄河站在北京的 ( )A .东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南方向 解析: 黄河站和北京的南北方位很容易确定,黄河站位于北京以北,再考虑经度,黄河站靠近0°经 线,而北京经度为 116° E ,因此黄河站位于北京以西,故选 B 。
答案: B2017 年 12 月 13 日 21 时,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难言岛”完成了我国第 5 个南极考察站 的优化选址作业。
读图完成 11~12 题。
11.此季节,“难言岛”附近区域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南风B .②③④⑤解析:此季节, 2017年 12月 13日,为南半球的夏季,“难言岛”附近区域全年盛行极地东风,为东南风,没有明显季节变化,故选D。
答案: D12.关于南半球西风漂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范围大致在南纬 60°~ 80°之间B.形成过程主要受西南信风影响C.水温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偏低D.洋流性质属于上升补偿的暖流解析:南半球西风漂流范围大致在南纬 40°~ 60°之间,形成过程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属于寒流,水温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偏低。
答案: C二、综合题1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极周边区域图(图甲)及冰岛图(图乙)。
材料二:北冰洋航线是连接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的捷径,但由于北极地区的严寒与冰冻,加之城市、港口稀少,一些重要航线不得不避开北冰洋海域“绕道”而行。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北极航线”逐渐显露真容。
材料三:北半球“寒极”奥伊米亚康周边地区地形图(图丙)及奥伊米亚康气候资料(图丁)。
(1)A 港能成为北极圈内唯一的终年不冻港,主要是因为受 ______ 影响;若从 A 城乘坐飞机去 B 城,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___ 再向 ____ 方向飞行。
(2)从水系角度看,冰岛的河流具有、______ 、_____ 特征。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岛岛内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 、 、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伊米亚康夏季气温特点是 ;简要分析其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
(5) 北冰洋航线开通后,船舶在航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答案: (1)北大西洋暖流 (暖流) 北(正北) 南(正南 )(2) 河流短小 河流众多 呈放射状分布(3) 地热能 风能 水能(4) 短促凉爽 (温暖 ) 纬度高,冬季太阳辐射弱;日照 (白昼)时间短;地势较高,气温低;深居内陆,冬 季受大陆冷气团影响 (大陆冷高压控制 );受地形影响,极地寒冷气流易从北部侵入,造成极端寒冷天气。
(5) 低温严寒,易造成航道封冻;浮冰多,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大风天气多,风浪大;航线沿途 港口稀少,补给困难。
1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 2月 8 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开站。
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考站。
材料二: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
材料三:从泰山站外形来看,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设计者们寓意为中国灯笼,但众多UFO ”。
设计者解释说,环形结构具有视野开阔、减少风阻的优点。
(2) 泰山站环形结构可以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素有(3) 此前南极考察站所用能源都靠柴油火力发电机使用低温柴油燃料而产生,泰山站利用太阳能、风电 系统来提供能量,这种电力系统可在南极应用的优势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极地区每年 9 至 11月臭氧快速耗减,在特定网友却称之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1) ____________________ 泰山站开站时为南极地区的 全季,南极冰川分布范围接近材料二中的 冰冻线;此时试列举南极地区多暴风雪的影响因高度臭氧几乎完全消失,导致臭氧空洞形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臭氧空洞的形成,带来的直接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1)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开站时间应选择夏季的极昼期。
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山站接近永久冰冻线。
此季节,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位置,开始向北运动,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由南向北递减,南极附近为极昼。
(2)南极地区终年酷寒,且常年盛行极地东风,酷寒加上烈风,加上其地势较高的地形特点,导致暴风雪多发。
(3)南极地区大气稀薄且干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所以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极地高压势力强,气压差异形成强风,加上冰川地貌,风能丰富。
太阳能和风能均为可再生能源,且为清洁能源,减少了能源运输且保护当地环境。
(4)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
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如果破坏臭氧,到达地球的紫外线增多,会危害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皮肤和眼睛。
答案: (1) 夏永久昼长由南向北递减,南极附近为极昼由南向北(2)大气环流、地形(3)南极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极度干燥、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温低,下沉气流强,冰川面呈盾型,且冰面摩擦力小,所以风力大,太阳能与风能均为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南极大气的污染,利于保护生态(4)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紫外线照射增强,危害地球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