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PPT51691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 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放弃了对具体教学内 容的规定,而只是规定了学习内容选取的 原则和范围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逐步减少运动 项目学习的原则
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 课程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 影响、决定着课程发展的方向 • 原有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与心理和智力发育相比,儿童少年在身体发育 方面表现出更大、时间更长的个体差异性,更 不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年级划分学生阶段的方式, 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体育学习的特 点,将1~12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划分 为六级水平,并按照不同的学习领域设置相应 的水平目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 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 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 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过去:以运动项目来确定学习领域 (1)以全面锻炼身体为主,按人体解剖部位分类,如把活动方
素质教育≠知识学习+体育+艺术+发明创造活动…… •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手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 • 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健康教育
2. 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 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 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 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值观的过程。
2. 关于体害者 ? 改革会不会否定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成绩?
• 教什么,考什么,终结性评价。 • 考试偏重于生物性评价 • 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脱节。
• 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 能 ,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关于实施课程标准的几个认识问题
1. 体育课程改革的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 改变课程目标与课程实践长期悖离的现象,扭转竞技运动化
的倾向,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的灵活性,切实发挥体育的教 育作用,牢牢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实现体育课程教 学由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向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转变,显著改 变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全体学生从体育 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受益,促进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衔接。
长期目标 建立起全面体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大中小学相衔 接的体育课程体系,同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继续 教育体系。
体
育(1~ 6 年级)
体育与健康(7~12年级)
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
内容解读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谭 华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 增进知识和健康都不是体育的唯一功能,也不是体育课
程的唯一目标 •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
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
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
性和选择性。
• 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 课程内容“难、繁 、偏、旧”的现 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 力。
• 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
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 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
程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
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评价促
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实践的功能。
3.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 具体的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学生身 体(形态、体能和技能)和行为(兴趣、爱好、 习惯、良好心态以及与社会协调相处的能力等) 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方面,这些变化都应以可 观察、可操作的方式通过对不同学习领域的各 级水平目标进行评价。这是确保课程目标和任 务落到实处的关键。
唤醒、鼓舞。
——(德)第斯多惠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
仍然是学术模式,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的教授的复制 品。”
——Paul Romer, An Interview with Paul Romer, 199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式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运动、跳跃运动和全身运动等; (2)以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以走、跑、跳跃、
投掷、攀登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角力等为教材内容; (3)完全按运动项目分类,把运动项目以外的内容,当作辅助
教材或教学手段; (4)按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分类,把教材划分为速度、灵敏、
力量、耐力、柔韧等内容; (5)按发展人体机能的效果分类,把教材划分为有氧和无氧锻
炼的内容; (6)以养生、健身、防病、治病、康复为目标的分类。
现在:以体育的功能来确定学习领域
运动技能学习仍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要形 式,但掌握运动技能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唯一 内容和目的。 改善学生参与体育的态度和程度,学生健康包括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也是课 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学生的运动行为表现包括运动兴趣、爱好、习惯及 其对自身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的责任感和能力,也是 课程关注的重要问题。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 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这不意味着只要开设了体育与 健康课程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 育与健康课程自身也存在着是否以“健康第一”为指 导思想的问题。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