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性污泥的培养

活性污泥的培养


2、低 F/M 比(即低基质浓度)引起的营养缺乏型膨胀;
3、低溶解氧浓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胀;
4、高 H2S 浓度引起的硫细菌型膨胀。
对策:
1、污泥助沉法:
4
① 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 ② 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投加粘土、消石灰等; 2、工艺运行调节措施: a. 加强曝气: ① 加强曝气,提高混合液的 DO 值; ② 使污泥常处于好氧状态,防止污泥腐化,加强预曝气或再生性曝气; b. 调节运行条件: ① 调整进水 pH 值; ② 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 ③ 如有可能,可考虑调节水温——丝状菌膨胀多发生在 20°C 以上; ④ 调整污泥负荷。 c、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 五、形成泡沫: 泡沫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即化学泡沫和生物泡沫 (1)、化学泡沫 成因:洗涤剂或工业用表面活性物质等引起,呈乳白色 控制对策:水冲消泡;消泡剂 (2)、生物泡沫 成因:诺卡氏菌属的一类丝状菌引起;呈褐色 问题:可能致病;卫生、环境;影响曝气 控制对策:水冲或消泡剂无效;加氯;排泥,缩短 SRT
2
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累枝虫、盖纤虫等,生活污水 BOD5 去除率≥70-80%。 方法二:(2)接种培养 用生活污水,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需要较长时间,接
种培养活性污泥可以缩短污泥培养时间。所谓接种,即从附近类似污水厂取得成 熟、新鲜活性污泥 30m3 投入 A/O 生物氧化池,如不方便输送活性污泥,可预先 将活性污泥晒干,取回后投入反应器中,一般闷曝 1-2d 后污泥即能恢复活性。 (二)、活性污泥驯化
三、污泥解体:
现象:
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
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
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四、污泥膨胀:
现象:
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沉淀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
异常增高,可达 400 以上。
原因:
1、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
1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 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 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 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 COD 浓度为 1000-5000mg/L,当 超过 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 200mg/L 时,则亦应稀释至 100mg/L 以下才能 进液。 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 0.2-0.5kgCOD/m3•d 开始,当生 物降解能力达到 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 COD 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 24h 或 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 量 VFA 浓度,启动阶段 VFA 应保持在 3mmoL/L 以下。 5、当容积负荷走到 2.0kgCOD/m3d 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 20%, 只有当进料增大,而 VFA 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 水平时,进料 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二、好氧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
间断换水:反应器停止曝气,静止沉淀 1-2h 后,排放澄清液(约占总体积 60%-70%),继而向反应池投加新鲜粪便水和生活污水及自来水,重新闷曝。停止 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时间间隔以不超过 2h 为宜,培养污泥过程是不断换水 和投加营养料的过程,直至污泥培养成熟。
连续换水:闷曝 2-5d 后,可连续进事故池污水,并投加适量营养源。 成熟的活性污泥应有良好混凝沉降性能,污泥中含有大量菌胶团和纤毛虫
第一章 厌氧污泥与好氧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一、厌氧颗粒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一)、接种污泥
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 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 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 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 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污泥接种浓 度至少不低 10Kg•VSS/m3 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 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二)、接种污泥启动
方法一:(1)人工培养 据资料报道,粪便中的各种微生物、假单细胞菌类, 适于制药废水中生长。将过滤粪便水投入 A/O 生物反应池(可用泵抽入),用生 活污水或自来水稀释,控制池内培养液 BOD5200-400mg/L,进行连续曝气(闷曝), 水温 15-25℃,3-5d 后混合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体,镜下可见到一些菌胶团, 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换水。
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 、 起 始 阶 段 —— 反 应 池 负 荷 从 0.5-1.0kgCOD/m3d 或 污 泥 负 荷 0.05-0.1kgCOD/kgVSS•d 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 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 COD 负荷为 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 合应进行稀释。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 度,应保持在 1000mg/L 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 3~4 小时一次,每 次 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 1 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 20~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 1 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 3~5min。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 2-5kgCOD/m3d 时,这一阶段洗出 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 40d 时间,此时 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 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 50%上升到 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 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 发挥性脂肪酸 VFA 不大于 500mg/L,当 VFA 超过 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 酸化状态,超过 1000mg/L 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 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 30-40d 时间。 (三)、启动的要点 原水 CODcr 超过过 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人工培养的污泥或不同性质污水厂接种污泥,必须加以驯化,使之具有处理 制药废水能力,驯化方法是进行水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量,待具有相当处理效果 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 10%-20%为宜,直至全负荷进水。驯化过程 中废水中微生物“优胜劣汰”能降解工业废水有机物的菌胶团得到发展。
3
第二章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5
一、污泥腐化:
现象:
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应,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
原因:
对策:
1)负荷量增高;
控制负荷量;
2)曝气不足;
增大曝气量;
3)工业废水的流入等;
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入。
二、污泥上浮:
现象:
污泥沉淀 3060 分钟后呈层状上浮,多发生在夏季;
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还原成 N2,引起污泥上浮; 对策:1)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 HRT;2)减少曝气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