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必修一】1.1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卷版)

【高考历史必修一】1.1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卷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概览】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解读】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商朝的政治制度及特点;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和作用;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②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构成及特点;③郡县制的运作及影响;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础落实】一 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

3.内容(1)分封对象:、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核心内容:和人民。

(3)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4.影响(1)积极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局限性: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王权衰弱,遭到破坏。

三 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

4.内容(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 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考点深化】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4)在后世朝代的变异:西汉、两晋、明初、清初都曾实行过“分封”。

但上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的“分封”已是过时的制度,在大多数时候只是郡县制的补充,大多数分封的“王”根本没有封民或臣民,他们只能享受衣食租税之利,没有任何实权。

二、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1.宗法制的社会价值(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2.宗法制与宗法观念(1)宗法观念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强调“忠孝”及“亲亲尊尊,男女有别”的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

(2)宗法制与宗法观念的区别与联系宗法观念是由宗法制度派生出来的,是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但其也有相对独立性,即在宗法制度瓦解后,宗法观念并没有消亡,而是一直延续下来。

【典例剖析】典例1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知识拓展:“封建”的不同含义(1)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它是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意指分封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

(2)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方式划分的,是一种社会形态。

典例2. 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

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国无公族”。

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

这说明(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概念解读: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真题在线】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3.(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5.(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针对训练】1.(2019·安徽宣城模拟)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3.(2019·山东聊城调研)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

材料所述现象(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4.(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

这表明周代的乐舞( )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5.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

由此可见,周朝的“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D.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6. (2019·安徽“皖南八校”调研)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D.“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考点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基础落实】一 秦的统一1.条件(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 统一天下。

(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3)秦国经过 ,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定都咸阳。

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1)皇帝制度⎩⎪⎪⎨⎪⎪⎧①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_______”。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③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三公九卿制度⎩⎪⎪⎨⎪⎪⎧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______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______百官。

③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④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3)郡县制⎩⎪⎪⎨⎪⎪⎧①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______汇报工作。

②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______直接任命。

2.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

(2)实现了对 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考点深化】一、秦朝中央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握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