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山海天实验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校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现有85名教师,26个教学班。

学校地处黄海之滨,美丽的大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建校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希望走出一条传承“海文化”的校本课程之路……
我们从地域特色、社区环境、学生兴趣出发,立足于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想得到、做得了的活动,以科研课题为引领,开发和实施课程,通过各个社团、校本课程、德育活动等多元整合实现了学校海文化、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共同发展。

本学期,教务处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海洋文学”“海洋科学”“海洋艺术”“海洋手工”“海洋技能”五个类别,成立了34个校本社团,共同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挖掘、整合、拓展课程资源,致力于课程设置的主题化、系列化、个性化的实践与探索,以激发学生认识海洋、探索海洋、研究海洋的兴趣,从而树立献身海洋科学事业的积极态度和建设家乡、繁荣山海天的信心。

二、课程目标:
1、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创新等方式,充分利用本校、本地资源,设置编排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校本课程,形成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创建办学特色,提升内涵,促进学校发展。

2、培养教师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技术,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研究的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

并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交流与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结构及门类:(见附表)
四、课程管理与评价
(一)领导小组
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学科指导小组。

组长:安秀红副组长:尚庆恩
负责全面调控学校的校本课程分布及设置
成员:贺艳宁炎锋牟永丽
负责教材的编写与审定,组织教师报课,学生选课,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师教研、备课活动
组员:全体校本老师
积极从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并承担校本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开发课程资源,积累课程成果,探究评价方式。

(二)实施办法
1、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在全校各个年级开设,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和挪用课时。

2、校本课程的课时容量: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在班级集中上课。

3、“两公开”师生双向选择。

一是把学校把社团的名称、时间安排、内容、指导教师们的名字、能力等公开。

把这些内容打印出来在全校进行张贴宣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社团和指导教师。

二是由班主任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公
开,教师来选择学生。

(三)课程管理
1、健全山海天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加强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

抓紧抓实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总结过程。

2、组织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各级各类培训,形成校本课程理念,并通过校本培训,展开理论和实践的研讨,使校本课程理念得到升华。

3、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观摩活动,鼓励教师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征集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4、学校要完善校本课程考评办法,所有开设课程期末要向学校汇报展示活动成果,学校将成立了以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参与的评估验收小组,对每个小组从学初计划、活动人数、活动记录、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地验收,评出优秀辅导教师,给予表彰。

5、建立校本课程保障机制,包括经费的投入,物质资源的管理及投入。

6、加强校本课程材料的归档工作。

对校本课程的材料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进行整理归档。

(四)教师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
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五)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包括:
(1)实施教师的自评意见。

(2)学生的反馈结果。

(3)课程指导小组的综合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教师的日常教学(包括计划、教案、总结、课时落实检查情况、学生考勤评价记录等),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即期末的师生汇报展示),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资料的保留与整理。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明确各部分所占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3、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等级制。

等级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每学期末,学校要评选出各校本课程的才艺少年进行表彰。

五、课程实施保障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和指导小组,加强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有效指导。

2、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课例等
编写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建立相关检查、评价、奖励制度,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开展教研组活动。

学校定起期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研讨,每学期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听课、评课、观摩等活动。

4、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课程的回顾与反思,每学期组织授课教师进行一次课程的调整与完善,逐步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