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 山 区 情 介 绍

洪 山 区 情 介 绍

洪山区情介绍
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东与鄂州市隔长江相望,南邻江夏区,西北环抱武昌区、青山区,版图面积480平方公里,剔除托管到东湖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的区域后,实际管辖面积为22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9万人,户籍人口65万,辖9街1乡,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

洪山区的区情特点概括地讲,就是科教密集、风景秀丽、交通便利。

作为武汉市重要的办公商务区,洪山区有湖北省军区等近20个驻军单位、众多的中央和省直在汉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和武汉化学工业区等3个副市级单位。

辖区自然环境优美,有狮子山、桂子山等百余座山峰,东湖、汤逊湖等近20个湖泊,水域约100平方公里,林地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

辖区内有4A级的东湖生态风景区,知名的关公文化古迹——古卓刀泉寺,与武昌鱼齐名的珍贵稀有蔬菜——洪山菜薹原产地。

洪山是闻名的大学城和科技城。

辖区内有高等院校38所,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部属以上高校14所,国家重点学科6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省以上科研机构35个,有两院院士54名,在校大学生近50万人。

国内第一根光纤、第一台大功率激光器、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均诞生在这里。

1988年创立的洪山科技一条街,长达10公里,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科技、电子、信息市场和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素有“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的美誉。

连续五年,洪山区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2009年,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洪山辖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快捷畅通。

贯通南北的京广铁路、连
接东西的武九铁路从区内通过,武广、武京高速客运专线的核心节点武汉火车站位于辖区;沪蓉、京珠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武汉市四大环线和2号、4号轨道交通穿越洪山;沿长江有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可直达日本、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湖北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和武汉信息港也设在区内。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辖区科教密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洪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38.6亿元,同比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8.7亿元,增长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3亿元,增长17.2%;全口径财政收入、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5.1亿元、25.7亿元和25.1亿元,增长37.8%、53.1%和50.1%;实际到位区外资金达3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增长13%;出口创汇2.8亿美元,增长131%。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908元和11618元,增长14.3%和14.8%,均居全省前列。

我区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区,连续五年实现无进京非正常上访,并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未来五年,将是洪山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区将按照“一核、两翼、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和“5311”产业发展布局,努力打造独具魅力和充满活力的科教创新之城、文化创意之区、宜居创业之地,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讲,“一核、两翼、三区”就是将街道口和南湖地区确立为洪山区
的“核心”,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壮大杨春湖和白沙洲青菱地区为主的“两翼”,重点发展商贸、金融、物流等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将南湖地区作为洪山区的“城市中心区”,将杨春湖地区作为洪山区的“都市拓展区”,将天兴洲作为洪山区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5311”就是建设好五大商圈(街道口商圈、徐东商圈、南湖商圈、白沙洲商圈、杨春湖商圈)、三大园区(南湖创意产业园、青菱产业园、九峰科技园)、科技一条街和天兴生态绿洲。

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区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