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分析

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分析

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分析
提要:本文从观念、管理、技术、作风和心理五个方面分析了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和原因。

关键词: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
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是军交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部队全面建设,促进部队安全稳定重要举措。

引起车辆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军车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探索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对于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观念原因
从目前情况看,消极保安全已成为制约部队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高的一个”顽症”,是一个人们潜在的观念。

一些单位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拘泥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明哲保身消极防范,该出的车不出,该训的科目不训,造成驾驶员技术回生,分队执行任务能力下降,增大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建设。

(一)消极保安全的表现。

一是慢行保行驶安全,认为行车越慢就越安全。

二是少出保总体安全,压缩训练时间和训练课目,减少出车量。

三是优选保局部安全,就是把各部队优秀的司机都集中在一起进行任务,技术一般的司机得不到锻炼。

(二)消极保安全的后果。

一是贻误战机。

这种慢行保安全观念,首先会使部队不能提前到达目的地,而且还会延长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

二是水平分化。

优选司机执行任务的做法,使技术术差的司机很少得到锻炼的机会,产生严重两极分化,使得安全形势更加恶化。

三是堵塞交通。

慢行时候车速过低,在通过比较繁忙的地段时,造成堵车、超车的机会多,干扰交通,十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是引发故障。

车辆少出、少用或者是封存车辆,会因为保养不及时而使车辆出现故障;当车辆慢行的时候,车辆的工况都是处在不良状态,会造成车辆性能恶化,从而引起事故。

二、管理原因
(一)派车无原则。

有些单位对什么样车能派,什么样的车不能派认识不足,有些单位不派车管助理员或者派了却形同虚设,不能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原则问题上经常开“绿灯”,可能使带“病”车辆和带“病”驾驶员出车,造成事故隐患。

(二)违章不追究。

在发生违章事故时,有些单位领导认为这种事故在所难免,而且任务繁重,车辆使用多,不找主观原因,专找客观原因;还有一些单位领导,害怕影响本部队成绩,发生事故之后隐瞒不报,不能总结事故的原因,也不能及时对所有司机进行通报事故的经验教训,忽视了违章的后果,对今后的安全工作造成隐患。

(三)维修无质量。

主要是维修制度落实差,基层部队多数不能及时检查修理车辆,大多是等到车辆出问题才会修理,而且有时经常会因为经费短缺问题不能彻底修好,甚至于有的单位认为小故障没有维修的必要,导致车辆故障出车。

某场站四站连一辆冷汽车,在给飞机充冷时,因为刹车系统失灵,撞到旁边一架飞机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修车或保养后没检查车辆状况,是发生这起事故的原因。

三、技术原因
(一)专业技能不强。

专业技能不强主要表现为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不熟练,对道路和行人情况的观察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很容易出现判断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这时,驾驶员就有可能惊慌失措、处置不当,造成事故。

(二)交通知识不够。

驾驶员的交通知识不足,主要是表现在驾驶员违章驾驶上。

驾驶员在道路上不按规定的行驶车道、行驶速度行车或不遵守有关让车、会车、超车、停车等规定或由于车辆装载超长、超宽、超高、超载等现象。

这些违章驾驶现象都是引发车辆事故的重要因素。

(三)车辆性能不熟。

良好的车况是安全行车的基础,因此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车辆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均能引发车辆事故,特别是汽车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及灯光信号等控制系统的性能对安全性的影响尤为重要。

如果驾驶员对这些系统的知识了解不够,就不能及时发现这些系统的不正常表现,因此,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四)应变能力不足。

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不良,心理状态不好,都是导致应变能力差的原因。

所以,驾驶员应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安全驾驶。

四、作风原因
(一)习惯超速。

有些时候,道路上车辆不是很多或者为了赶时间,因此驾驶员就放松警惕加速行驶,超过了规定时速,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车辆不能及时减速,酿成大祸。

还有些驾驶员,自恃自己驾驶技术好,赶超正在超车的车辆;更有甚者,为了报复超自己车的车辆,不理会道路情况,强行超车,结果发生事故。

(二)目无规章。

有些驾驶员为节省时间,逆向行驶,不仅影响了交通,还对自身存在危害;有的认为开车简单,无证驾驶;有的酒后开车。

这些现象看似
很小,实际危害及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

(三)自视特殊。

有些驾驶员认为军车特殊,违章驾驶,经常会因此引起重大交通事故,给国家军队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四)动作粗野。

某些司机对待开车有时简单粗暴,不计后果,主要表现在强行超车和强行不让超车上,这些都是影响道路交通的问题。

五、心理原因
(一)麻痹心理。

在诱发车辆事故的心理因素中,麻痹心理占首位。

比如,执行一项紧急运输任务,领导在出车前有交代,驾驶员感觉重任在肩,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力。

在外出执行任务的路上,确保安全成为路途行驶的主导心理,因而能处处谨慎小心。

而在返回途中,由于任务已完成,往往会产生松口气的思想,产生麻痹心理。

又如,当车辆在复杂道路、恶劣气候条件下行驶时,驾驶员对安全非常重视,心理上处于“有意注意”状态,能较好地控制车速和方向,即使有突然情况出现,也能应付自如。

相反,在道路和气候条件良好、路况并不复杂的条件下行驶,驾驶员在心理上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状态,注意力的稳定性大大减弱,很容易发生本不该发生的事故。

(二)好胜心理。

有的军车驾驶员好胜心太强,一旦遇到他车强超抢会,行人、车辆不让路的情况时,容易头脑发热,意气行事,非要较出个你高我低来。

结果往往因蛮干而酿成大祸。

再如,执行战备训练、抢险救灾等任务时,也容易导致立功心切,干出一些违反客观规律、力所不及的事来,甚至可能发生事故。

(三)自满心理。

比如,一些入伍前具有一定技能基础、学习人门较快或经过努力后进步明显的司训队学兵,在暂时取得一定成绩后便开始沾沽自喜。

由于自满心理,怕丢面子,往往不懂装懂,还要逞能,造成连连出错甚至酿成事故。

再如,有些驾驶员连年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立了功、人了党、转了士官,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灵巧,开车是“小菜一碟”,产生了自满心理,该减速的不减速,该避让的不避让,不撞了车不回头。

(四)自卑心理。

比如,由于一时训练成绩上不去便情绪低落,把受挫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无能”,心理上产生了自卑念头。

这种因自卑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容易导致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暴自弃”、“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越怕出问题越出问题。

再如,因工作过失受了批评和处分,个人生活中遇到挫折等,都能产生白卑心理。

当驾驶员带着白卑心理和不良情绪行车时,造成思想负担重,精神不集中,就有可能发生不应有的悲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