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离子键形成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
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设疑、引思、辅导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设问]从元素周期表我们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元素只有一百多种。

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可以形成无数的化合物,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合物己超过3000万种。

各种原子是以什么力量和什么方式结合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吧!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老师]要知道什么离子键呢?还必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

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呢?能不能举例说明。

[学生]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

[老师]不错,下面我们来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

[实验]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

观察现象。

[交流]
[引导]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我们知道,钠是由钠原子组成的,氯气分子是由氯原子构成的,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呢?
[
[讲述]在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变为钠离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变为氯
离子;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像氯化钠这样,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板书]1、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讲述]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要形成离子键必须有阳离子和阴离子。

所以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子。

[板书]形成离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形成离子键的本质-----------静电作用
[讲述]而阳离子和阴离子是由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因此要形成离子键必须要有易失电子的原子和易得电子的原子,易失电子的原子通常是活泼的金属原子,易得电子的原子通常是活泼的非金属原子。

所以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相互反应一般来说能形成离子键。

[板书]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AlCl3、BeCl2除外)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大多数盐、碱和金属氧化物
[提问]离子化合物是离子构成的,因此在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如在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中并不存在氯化钠分子只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我们平时书写的氯化钠的化学式只表示在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并不代表一个氯化钠分子。

[过渡]通过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我们知道,要形成离子键原子先要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这一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式来表示。

[板书]2、离子键形成过程的表示方法
用小黑点来表示原子(广义)最外层电子的式子——电子式
①原子电子式:H Mg Al C Si N S Cl
②阳离子电子式:Na+Mg2+
③阴离子电子式:S2-Cl-
④原子团的电子式:OH-O22-NH4+H3O+
⑤离子化合物电子式:NaCl MgCl2Na2O
⑥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表示方法:NaCl 、MgBr2、Na2O、K2S、CaCl2、Mg3N2、CaO、
注意: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D.在离子化合物CaCl
2
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A.10与19 B.6与16 C.11与17 D.14与8
3.xy型的离子化合物,x所在的族为;Y所在的族为;xy
型的离子化合物,x所

在的族为;Y所在的族为xy
型的离子化合物,x所在的族为;Y所在的

族为
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BaCI2NaF MgS K2O
5.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AB2的形成过程。

(第2课时)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

二、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
三、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提问](1)什么是离子键?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是什么?
(2)用电子式表示NaCl和MgCl2的形成过程。

[思考]分析H和Cl原子结构,你认为H2、Cl2、HCl的形成与氯化钠一样吗?
[讲述]不可能一样,因为要形成离子键必须要有阴阳离子,而氢原子和氯原子都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都是渴望得到一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而得电子只能形成阴离子,没有阳离子,所以它们的原子之间不会象氯化钠那样形成离子键。

[设问]那么氢原子是如何形成氢气分子的呢?氯原子又是如何形成氯气分子的呢?
[讲述]氢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当得到一个电子时就达到了二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两个氢原子相互结合时,由于它们都渴望得到一个电子,而都不愿意失去一个电子,所以只能采取一种折中的方法,也就是两个氢原子各自拿一个电子出来共用,形成共用电子对,这样这两个电子就不再属于某一个氢原子,而是属于二个氢原子,这样使每个氢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二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设问]氯原子之间如何形成氯气分子的呢?
[学生]两个氯原子合自拿一个电出来共用,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这样使每个氯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设问]那么氯化氢分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氯原子拿一个电子,氢原子也拿一个电子出来共用,形成共用电子对,这样氢原子最外层达二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达八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了稳定的氯化氢分子。

[讲述] 像这样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板书]二、共价键
1、定义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形成共价键的粒子-------原子
形成共价键的本质-------共用电子对与两原子的电性作用
形成共价键的条件: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
铵盐:NH4NO3、(NH4)2SO4等离子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形成过程的表示方法:
分子电子式:HCl、H2、Cl2、H2O、H2S、N2、CO2、NH3、HClO
分子结构式:用一条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
3、共价键类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第3课时)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共价键与离子键的概念的理解
2、理解化学键的概念
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加深对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概念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化学键能力
二、教学重点:化学键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板书]三、化学键
1、定义、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化学键
2、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列表比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概念、成键条件、成键粒子、强弱、存在范围、形成过程
3、化学反应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板书]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又称范德华力
2、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
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作用力越大。

②氢键
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比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但比化学键要小得多。

HF、H2O、NH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