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运行代号:MUOM 日期:120915 版本:04-037.17 低能见运行7.17.1目的为提升公司全天候运行能力,减少因低能见度、低云天气所导致的延误、返航、备降等运行不正常状态,确保在低能见天气条件下的运行安全,建立本章节。
7.17.2低能见运行的分类和标准低能见运行(LVO)是指低于Ⅰ类天气标准的运行,包括Ⅱ类、Ⅲ类进近和着陆,及低能见度起飞。
低能见运行程序(LVP)是指在Ⅱ类与Ⅲ类进近及低能见度起飞时,为确保运行安全而使用的机场程序。
7.17.2.1Ⅱ类运行只有满足公司相关机型获得Ⅱ类运行批准、处于操纵位置的机组成员具有Ⅱ类运行资格、飞机技术状况符合Ⅱ类运行要求、机场公布Ⅱ类运行程序且低能见运行程序正在实施等条件,机组方可实施Ⅱ类进近和着陆。
1. 定义:Ⅱ类运行(CATⅡ)是一种基于ILS或MLS的精密仪表进近:A. 决断高(DH)低于200ft,但不低于100ft,并且;B. 跑道视程(RVR)不低于350m。
2. 机组资格:A. 初始资格的获得:1) 对于最大起飞重量136吨(含)以下的机型,机长至少需担任本机型机长飞行时间达500小时以上,并取得了ILSⅠ类运行标准;飞行运行代号:MUOM 日期:120915 版本:04-032) 对于最大起飞重量136吨(不含)以上的机型,机长至少需在当前组类航空器上已担任机长飞行时间达600小时以上,并且担任本机型机长飞行时间达200小时以上,并取得了ILSⅠ类运行标准3) 副驾驶至少为第一副驾驶,并熟练地掌握本机型起飞、进近、着陆和中断起飞、中断进近等特殊情况下的驾驶技术;4) 机长和副驾驶均须按照公司经批准的各机型训练大纲,完成Ⅱ类训练,经检查合格并获得执照签注。
B. 初始运行限制初次获得Ⅱ类运行资格的机长,仅授权执行DH45米/RVR500米的最低天气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后,方可执行DH30米/RVR350米的最低天气标准:1) 初次获得II类运行资格后六个月内,在Ⅱ类天气条件下以DH45米/RVR500的最低天气标准实施,或在Ⅰ类天气条件下以Ⅱ类运行程序模拟实施至少3次进近和着陆;2) 完成以上所要求的3次进近和着陆,且在此期间本机型经历时间不少于300小时后,结合复训/熟练检查,完成机型训练大纲规定的Ⅱ类训练课目,并且按照Ⅱ类最低天气标准通过检查。
C. 资格保持的要求:1) 执行Ⅱ类运行任务的飞行人员,必须按照各机型训练大纲的要求,在年度复训中完成所需的Ⅱ类运行有关的理论和飞行操作训练(至少1次正常着陆、1次复飞),并通过相应考核。
2) 公司要求执行Ⅱ类运行任务的人员必须满足Ⅱ类运行近期经历的要求:—在该次飞行前6 个日历月内,在相应类别航空器或相应的飞行模拟机或飞行训练器上,应当在实际模拟仪表条件下完成至少6次进近,并完成等待程序和使用导航系统截获并跟踪航道的飞行。
飞行运行代号:MUOM 日期:120915 版本:04-03—在考试前在近6个日历月内至少完成包括人工操作3次在内的6次仪表着陆系统(ILS)进近,在实际或模拟仪表飞行条件下进近到仪表着陆系统(ILS)进近的决断高。
但是,不要求进近到Ⅱ类或Ⅲ类运行批准的决断高。
—此经历须由飞行员本人记录在《飞行经历记录本》上,并对保持个人的近期经历负责。
3. 航空器设备:航空器设备和系统功能需符合公司Ⅱ类运行要求,具体设备清单详见各机型飞行手册。
4. 机场:所有公布有Ⅱ类运行程序的机场(跑道),必须满足中国民航局或所在地民航当局的相关要求并获得运行批准。
5. 公司Ⅱ类运行要求:A. Ⅱ类运行条件下的起飞详见本章“低能见起飞”。
B. Ⅱ类运行进近着陆:Ⅱ类进近着陆的方式包括:1) 自动耦合进近,自动拉平、着陆、滑跑;2) 自动耦合进近,自动拉平、着陆,人工滑跑;3) 自动耦合进近至不低于DH的80%,人工拉平、着陆和滑跑。
注:自动耦合进近是指飞机自动飞行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耦合,使用自动飞行系统控制飞机实施的精密进近。
实施Ⅱ类运行时,公司建议在飞机技术状况正常的情况下,使用本条1)或2)的方式;对于规定不得实施自动着陆的某些特定机场(跑道),使用方式3)。
当计划使用方式2)实施人工滑跑时,应在主轮接地后断开自动驾驶仪。
飞行运行代号:MUOM 日期:120915 版本:04-037.17.2.2 Ⅲ类运行公司暂不实施Ⅲ类运行。
7.17.2.3 低能见度起飞1. 定义:低能见度起飞(LVTO)指RVR低于400m时的起飞。
低能见起飞最低标准见本手册第八章“起飞最低天气标准”。
2. 机组资格:授权由具备Ⅱ类资格的机组实施。
3. 航空器设备:同机型Ⅱ类设备要求。
4. 机场机场公布的低能见运行程序正在实施。
5. 公司对低能见起飞的运行要求:低能见起飞必须使用最大推力。
7.17.2.4 低能见运行所需的目视参考Ⅱ类进近和着陆所需的目视参考:Ⅱ类进近着陆时,除非获得并能够保持包括进近灯、接地带灯、跑道中线灯、跑道边灯或者这些灯的组合中至少3个连续灯的目视参考,驾驶员不得继续进近至决断高(DH)之下。
目视参考中必须包括地面构型的横向水平要素,例如,进近横排灯、入口灯或接地带灯。
7.17.2.5 低能见运行限制1. 低能见运行限制例如风向风速、机场标高、跑道长度、跑道状态、飞机襟/缝翼形态、下滑道角度、落地重量等应以飞机机型手册中的数据和公司相关规定为准。
对于Ⅱ类运行,着陆跑道上的侧风分量应不大于机型《飞行机组操作手册》中Ⅱ类精密进近着陆的侧风限制或15飞行运行代号:MUOM 日期:120915 版本:04-03 海里/小时二者中的较小值。
2. 机场设备故障或降级对运行标准的影响A. 对着陆最低标准的影响表7-17-1 导航设施或气象观测设备故障或降级对着陆最低标准的影响表7-17-2 灯光系统故障或降级对着陆最低标准的影响B. 设备故障或降级对起飞最低标准的影响表7-17-3飞行运行代号:MUOM日期:120915 版本:04-03版本:04-037.17.3 低能见运行的实施在实施低能见运行程序时,飞行、机务、签派、地面保障等各部门,及所有参与的运行人员需确保按照本章所制定的标准及局方、机场规定的相关程序要求执行。
7.17.3.1飞行机组1. 飞行机组只有在其所用飞机、机组、机场等条件符合Ⅱ类运行的要求并且其飞行任务书和飞行签派单上注明允许Ⅱ类运行的条件下,方能在所签派的机场实施Ⅱ类运行。
如果以上其它条件符合,但着陆机场不在飞行任务书和飞行签派单上,或不是以Ⅱ类运行放行的,机组必须通知运控部门,并获得确认后方可在该机场实施Ⅱ类运行。
2. 低能见程序由具有资格的机长(如机组内包含超过一名符合资格要求的机长,则由技术等级较高的)作为PF在左座实施。
右座PNF/PM可由具有资格的副驾驶或机长担任。
3. 在执行低能见程序前,必须复习机型手册中相应程序关于各阶段机组操作的要求,包括滑行、起飞、进近、拉平、着陆、滑跑和复飞,尤其是进近着陆过程中由不能见到能见过渡时的职责、分工、口令,以及在天气变化和故障发生时的配合、处置要求。
机长还必须检查确认以下内容:A. 确认所有执行操作的飞行员都符合相应资质要求;B. 确认所有执行操作的飞行员座椅及视线位置已调至标准位;C. 确认航空器设备及各系统功能满足相应运行要求;D. 确认机场可见(如灯光系统等)和不可见(如指点标等)设施是有效的。
如不能确认,应及时通过空管或公司运行控制部门咨询;E. 确认机场低能见程序正在实施;F. 以上内容必须通过简令在机组成员间加以明确。
4. 低能见度滑行的要求:版本:04-03警告如果你不能确定你的位置,不要继续滑行下去。
应停止航空器,立刻通知ATC。
A. 当预计低能见运行时,在进近简令中应包括低能见滑行程序。
B.在地面上,应先按ATC的指令确认好滑行路线后,才能移动航空器。
C.在低能见运行时,只能使用已指定的在停机坪和跑道之间的滑行路线。
机组应对任何其它航空器的运动保持关注。
D.在低能见滑行中,当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和进行检查单时,要倍加小心。
如进行起飞前检查时,可以考虑停止航空器滑行。
E.驾驶舱的内外通讯是保障安全滑行的关键。
1) 机组成员必须保持对空中交通管制频率的守听;2) 机组必须复诵并理解所有空中交通管制的指令;3) 若未完全理解指令,机组应要求进一步解释;在没有得到明确解释前,应停止滑行。
F. 低能见滑行的速度应小于10海里/小时,距障碍物间隔小于10米且无地面引导时,应停止滑行。
5. 低能见运行进近的复飞要求Ⅱ类进近,当出现下述任一情况时,必须复飞:A.在到达决断高前,Ⅱ类运行必需的任一地面系统设备失效;B.Ⅱ类运行必需的任一机载设备失效;C.预计接地时的侧风分量大于15海里/小时或飞机飞行手册上的侧风限制中的较小值;D.在决断高时,驾驶员还未参照接地区或接地区灯光系统建立所需的目视参考,以证实飞机能在接地区接地;E.通过决断高后,驾驶员失去足够的Ⅱ类灯光系统目视参考,或目视参考条件降低以致驾驶员不能继续证实飞机能在接地区接版本:04-03地。
7.17.3.2 运行控制运控部门要严格遵守Ⅱ类运行放行程序,在飞行运行期间,密切监控机场天气形势,掌握机场低能见程序的实施以及低能见运行相关设施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生变化需及时通知机组。
7.17.3.3 其他运行人员其它运行人员,尤其是内场人员,在机场宣布实施低能见运行后,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特别是行车路线和车速,必须遵守公布的低能见运行限制,确保运行安全。
7.17.4 公司对低能见运行的监控7.17.4.1对Ⅱ类运行的监控a) 公司相关机型初始获得Ⅱ类运行批准后,运行标准为限制的Ⅱ类运行最低标准,即决断高45米/RVR500米。
在被批准决断高30米/RVR350米的Ⅱ类运行最低标准前的试运行期,参与试运行的分(子)公司、上海飞行部、工程技术公司、运行控制中心需每月按照以下要求以《Ⅱ类运行汇总表》形式向公司运行管理部填报Ⅱ类运行情况,运管部汇总后上报局方:A.按机型记录使用Ⅱ类运行系统机载设备实际或模拟的Ⅱ类运行进近成功的总次数;B.按机场和航空器登记号记录的不成功的进近总次数及其理由。
所报内容应当按机载设备故障、地面设备故障、空中交通管制指令放弃进近等分类;C.经批准的Ⅱ类运行的机载设备的总拆换次数;D.Ⅱ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正式运行开始后,以上报告按年度统计,各单位在每年9月20日前报公司运管部。
运管部汇总后在每年9月30日前上报局方。
飞行运行代号:MUOM 日期:120915 版本:04-03b) 为了解和监控公司Ⅱ类运行的情况,飞行机组人员在公司Ⅱ类运行的试运行及正式运行阶段,都要将执行Ⅱ类运行的情况填入《自动着陆/CATⅡ运行报告表》,同任务书一起交各飞行运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