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后作业答案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后作业答案

o(部 分 解 答)1. 试画出下图所示切断刀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的标注角度 。

、。

、K r 、K r 、s (要求标出假定主运动方向V c 、假定进给运动方向V f 、基面P 和切削平面P s )3.如下图所示,镗孔时工件内孔直径为50mm ,镗刀的几何角度为。

10,s0, o 8, K r 75。

若镗刀在安装时刀尖比工件中心高 h 1mm ,试检验镗刀的工作后角 解答: 在背平面(切深剖面) 带入数值,求得:tan oetan (o o)cossCOS ( ss)⑵ HT200 铸件精车;(A. YG3X(K01))⑶ 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B. W18Cr4V ) ⑷ 高速精车调质钢长轴;(G. YT30(P01)) ⑸ 中速车削淬硬钢轴;(D YN10(P05)) ⑹加工冷硬铸铁。

(F . YG6X(K10》A . YG3X(K01)B . W18Cr4VC . YT5(P30)D . YN10(P05)E . YG8(K30)F . YG6X(K10)G . YT30(P01)7 .简要说明车削细长轴时应如何合理选择刀具几何角度(包括K r 、代入(1)式求得:tan oe第二次作业部分答案:6.试按下列条件选择刀具材料或编 ⑴45钢锻件粗车;(C. YT5(P30T^ P-P 内:(0.151,1) K r :细长轴刚性不足,取90°;2) s :取正刃倾角。

(0~5°)3) o :刚性不足的情况下,前角应取正值,并根据不同的材质尽可能取较大的值。

4) o :刚性不足的情况下,后角应取正值,并根据不同的材质尽可能取较小的值。

第四次作业部分解答:4.在三台车床上分别用两顶尖安装工件,如下图所示,各加工一批细长轴,加工后经测量发现1 号车床产品出现腰鼓形,2号车床产品出现鞍形,3 号车床产品出现锥形,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解答:(a) 主要原因:工件刚性差,径向力使工件产生变形,“让刀”;误差复映。

(b) 主要原因:工件回转中心(前后顶尖)与走刀方向(导轨)不平行,如:两顶尖在垂直方向不等高、机床导轨磨损等;工件刚性强,但床头、尾座刚性差;误差复映等。

(c) 主要原因:刀具的磨损;机床前后顶尖在水平方向偏移;误差复映等。

5.在车床上车削一批小轴,经测量实际尺寸大于要求的尺寸从而必须返修的小轴数占24 %,小于要求的尺寸从而不能返修的小轴数占2%,若小轴的直径公差T0.16mm,整批工件的实际尺寸按正态分布,试确定该工序的均方差,并判断车刀的调整误差为多少?200已知:T=0.16,可修复废品率=24%=0.24,不可修复废品率=2%=0.02 查表:Z a 0.71z 2.05求出:0.0396、在自动车床加工一批小轴,从中抽检 200件,若以0.01 mm 为组距将该 批工件按尺寸大小分组,所测数据如下若图纸的加工要求为© 霧试求:⑴绘制整批工件实际尺寸的分布曲线? ⑵计算合格率及废品率?⑶计算工艺能力系数,若该工序允许废品率为3%问工序精度能否满足?解答:0.024解答:((15.015 15.0832)2 2 (15.025 15.0832)2 4(15.145 15.0832)2 3)加工要求:15 0.04 , X min 14.96 , X max 15.1414.96 15.14 …厂公差带中心:X T 2 15.05合格率=0.5+0.491=0.99仁99.1% ; 废品率=1-0.991=0.9%第五次作业部分答案3 .切削加工时可以采用哪些措施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答: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办法有刀具几何参数,工件材料和加工因素等方面。

①刀具方面:a减小主偏角,副偏角,增大刀尖圆弧半径,都可以降低残留面积高度, 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b适当增大前角,可减小变形,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c适当增大后角,可减少刀具与工件的摩擦和挤压,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d正值的刃倾角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可以防止切屑拉毛已加工表面。

e车刀刃磨后,进行研磨,减小刀具的表面粗糙程度值,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②工件材料:塑性材料的塑性越大,切削变形越大,与刀具的粘接作用增加,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利用物理方法对材料进行退火、正火、时效、调质等办法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③加工因素: a进给量影响残留面积高度,进给量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减小。

b选择适当的切削速度,避开出现积屑瘤,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c选用适当的乳化液,增加润滑性能,减小刀具与工件的摩擦,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第六次作业答案1. 图示零件,毛坯为35mm棒料,批量生产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所述,试分析其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①在锯床上下料;②车一端面钻中心孔;③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④将整批工件靠螺纹一边都车至30mm;⑤调头车削整批工件的18mm外圆;⑥车20mm外圆;⑦在铣床上铣两平面,转90后铣另外两平面;⑧车螺纹、倒角。

2. 图示为在两顶尖间加工小轴小端外圆及台肩面2的工序图,试分析台肩面2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设计基准、定为基准、测量基准均为1面,基准重合。

3. 试分析说明图中各零件加工主要表面时定位基准(粗、精)应如何选择?1)以①180外圆为粗基准,加工①60外圆及左侧两端面;2)以①60外圆为精基准,加工①180外圆、右侧大端面以及①40内孔, 保证大端面与内孔的垂直度要求;3)以内孔为精基准(心轴定位),加工①180外圆、①60外圆以及齿轮轮齿。

第七次作业答案:1. 某铸件箱体的主轴孔设计要求为180J6(0【0;8),在成批生产中加工顺序为:粗镗一一半精镗一一精镗一一浮动镗,其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相应所达到的公差等级下表所示。

试查阅有关手册计算出各工序的基本尺寸和各工序尺寸及偏差,填入表内。

2、在成批生产的条件下,加工下图所示零件,其工艺路线如下:①粗、精刨底面;②粗、精刨顶面;③在卧式镗床上镗孔。

i粗镗、半精镗、精镗孔; ii将工作台准确地移动(80 0.03)mm后粗镗、半精镗、精镗60H7孔。

试分析上述工艺路线有何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解答:不合理之处:不符合粗精分开的原则。

改进后的方案:① 粗刨底面;②粗刨顶面;③粗镗①80孔;④粗镗①60孔;⑤精刨底面;⑥精刨顶面;⑦半精镗①80孔、①60孔;⑧精镗①80孔、①60孔;3、如下图所示为被加工零件,要求保证尺寸6±0.1mm由于该尺寸不便测量,只好通过测量尺寸L来间接保证。

试求测量尺寸L及其上、下偏差,并分析有无假废品现象存在?解答:尺寸链如图所示。

圭寸闭环:L0 6 0.1增环:L减环:L2 3600.05ESL ESL°ESL i EIL 2 0.01检验中如果L尺寸超差,可能出现假品现象。

此时应同时检验L i、L2尺寸,如有超差,则为废品。

4、下图所示为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好外圆、内孔及各面,现许在铣床上铣出-------- L i ——L2取:TL 10.1 TL 2 0.06L 0L 1端槽,并保证尺寸5 0 0.06 mm 及26 0.2m 叫求试切调刀时的度量尺寸H 、A 及其依据尺寸链公式可求出:5. 下图所示为箱体零件(图中只标注了有关尺寸),试分析计算:⑴ 若孔、02分别都以M 面为基准镗孔时,试标注两镗孔工序的工序尺寸; ⑵ 检验孔距时,因(80 0.08)mm 不便于测量,故选测量尺寸A ,,试求工序尺寸A i 及其上下偏差;⑶若实测尺寸人超差了,能否直接判断该零件为废品? 解答:(1)以M 为基准镗孔,工序尺寸L i 、L 2如右图所示,尺寸链如右中图所示封闭环:L 080 0.08反计算求L i 、L 2上下偏差。

解答:尺寸链1如下图所示, 封闭环:26 0.2依据尺寸链公式可求出:尺寸链2如右图所示封闭环:500.061O ;0050.16 0.05L i 为协调环,L 250 0.03增环:A 2100.35 0.23,减环:Z求出:L 1130 0.05(2)尺寸链如右下图所示。

封闭环:A o 80 0.08 增环:A 2 A 32000.0175求出:A i400.045 0.08第八次作业答案: 1.如图所示为被加工零件(仅注有关尺寸),下: 其工艺过程如工序1 :铣上下两端面至尺寸A1 25 0.10 mm;工序2 :钻孔d ,铣沉孔D 至深A2; 工序3:磨顶面至零件尺寸要求;试确定工序尺寸A2及磨削余量乙 解答: (250.01 0.05,1000.24计算A,提取右图尺寸链。

其中:封闭环A 。

1000.24增环: 0.01A, A 325 0.05根据极值法公式,求出:A 2100.35 0.23计算乙提取右图尺寸链。

其中:封闭环A 。

1000.24减环:Ay250.180.10根据极值法公式,求出:Z 0 0.11 , Z min=0.112. 下图(a)所示为轴套零件简图(图中只标注了有关的轴向尺寸),按工厂资料,其工艺过程的部分工序如图(b)所示:工序V,精车小端外圆、端面及台肩;工序钻孔;工序%,热处理;工序忸,磨孔及底面;工序区,磨小端外圆及肩面。

试求工序尺寸A、B及其偏差。

解答:分析工艺过程,尺寸A o 5.5 0.3及B o 23o0'3分别为某尺寸链封闭环。

加工过程如右图所示,提取尺寸链(1)尺寸链(1)中: B o 23o0'3为封闭环增环:C22600.1C3 26o o.1减环:B根据极值法公式, 求得:B 2900.1提取尺寸链(2),其中: C3封闭环:A o 5.5 0.3增环:C1 5.2 0.1 , C3 26o o.1, A 减环:B 29o o.1根据极值法公式,求得:A 3.3o o.2A oC1(2)3.某零件的加工路线如图所示:工序I,粗车小端外圆、轴肩及端面;工序H,车大端外圆及端面;工序皿,精车小端外圆、轴肩及端面。

试校核工序皿精车小端外圆端面的余量是否合适?若余量不够应如何改进?最小余量须》0Z 5为封闭环。

V ----- 打提取尺寸链(2), Z 4为圭t 闭0环旦^Z 4min 0.1,不合理。

1 )分析工艺过程, 尺寸A 110。

0.4及A 34000.3分别为某尺寸链封闭环分析加工过程,提取尺寸链(1) 尺寸链(1)中:增环:A 31 40.300.1 , A 22 1000.1减环:A 2110.4 00.2按照尺寸链要求,A 30A 31A 22A 21 , 但是:40 40.3 10 10.4需修改公称尺寸,将A 21 10.4改为A 2110.3TA 30 0.3,按照反计算,取:TA 31 TA 22 TA^ 0.1取A 21为协调环,按照入体原则,取:A 22 1000.1 , A 31 40.30由尺寸链公式,求出:A 211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