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0-08-19T10:53:02.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陈锡斌李金花刘彦龙[导读]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秋季、冬季、春季易发,夏季发病率相对较低。
陈锡斌李金花刘彦龙(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 154100)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096-02 【关键词】脑出血治疗
1 临床资料
杜某,女,68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头痛、频繁呕吐4小时余”人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不规律口服北京降压0号。
发病时正在厨房干家务,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跌倒在地,随即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数次,均为胃内容物。
不伴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无抽搐、发热等症,被急送入院。
入院查体:T 36.2℃,P 60/min Bp 180/110 mmHg,神志呈嗜睡状,无失语。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应迟钝,双眼球向右侧凝视伴细小震颤。
左侧唇沟变浅,伸舌左偏。
双上肢肌张力较高,左侧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I级,四肢腱反射(+),左侧 Babinskis征(+)。
颈抵抗颏胸两横指,克氏征(+),布氏征(-)。
头颅CT示:右侧丘脑出血陂入同侧脑室;电解质:钾3.7mmol/L,钠137mmol/L,氯97mmol/L;心电图:偶发室早;血常规:WBC 10.6×109/L,中性粒细胞正常。
诊断:丘脑出血,高血压病3级。
治疗计划:卧床,脱水降颅压,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改善脑代谢及对症支持治疗。
2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秋季、冬季、春季易发,夏季发病率相对较低。
起病急,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
发病通常在白天,出血诱因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等,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或减弱的症状体征,常伴明显头痛、呕吐,发病时血压异常升高。
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偏身瘫痪为常见的早期症状。
重症者全脑功能障碍,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或可发生脑疝,致呼吸困难、血压不稳,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2.1 中脑出血罕见。
轻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不全瘫痪或Weber综合征;出血量多时表现为深昏迷,四肢迟缓性瘫痪,可迅速死亡。
2.2 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
多由小脑齿状核动脉破裂所致。
多数患者起病初期神志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常诉一侧枕后疼痛、眩晕、频繁呕吐,体检可发现水平眼震、颈项强直、病变侧共济失调等;大量出血可在12~24小时内陷于昏迷和脑干受压征象,且易引发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2.3 脑叶出血又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占脑出血的10%。
常由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血管淀粉样变性和肿瘤等所致。
出血以顶叶最常见,其次为颞叶,枕叶,额叶,也可有多发脑叶出血。
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各脑叶受损的相应功能障碍(如顶叶出血可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抽搐较其他部位出血常见,昏迷较少见。
3 诊断
动态情况下急性起病。
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高血压病史,起病时血压异常升高。
起病时有较明显的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或持续性意识障碍。
头颅CT示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4 治疗
4.1 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是脑疝,与继续出血、脑水肿有关,3~5天后死亡原因为各种并发症。
在急性期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病死率,其治疗原则:防止继续出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外科手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4.1.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及意识变化。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甚至气管切开。
头置冰袋。
体位:血压高时,头部、上半身抬高20°~30°;血压正常时头平位,血压低时宜头低位。
保证营养,若发病3天不能进食者,应鼻饲饮食。
4.1.2 调整血压急性脑出血时血压反应性升高,是颅内压增高情况下保持正常脑血流量的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使用脱水药后,随颅压降低血压直接或间接有所降低。
应用降压药仍有争议,降压可影响脑血流量,导致脑组织低灌注或脑梗死,但持续高血压会使脑水肿恶化。
目前认为调节血压时宜遵循以下原则。
先降颅压,后降血压。
收缩压高于200 mmHg,或舒张压高于105 mmHg时,使用降压药。
降压时应使用作用温和、作用时间短的药,如硝酸甘油、呋塞米、硫酸镁、或口服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等。
急性期血压骤降表示病情严重,应给予升压药保证脑的血供。
4.2 恢复期治疗原则
恢复期是指脑部基本病变稳定,脑水肿,颅内高压的临床征象消退,受损的脑功能恢复,此期除了原有的内科治疗外,重点应在改善脑血循环和促进营养代谢方面以及康复治疗。
4.2.1 改善脑循环,促进血肿吸收此期应选用扩血管轻、影响血容量少、作用缓和的药物,开始用低剂量,逐渐增加至治疗量。
4.2.2 康复治疗尤其是偏瘫、失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应尽早开始,由专业的康复师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显著减少致残。
参考文献
[1]白天峰,刘宏健.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医学信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