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真卷)-含答案1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真卷)-含答案11

黄州区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一、展示积累。

(44分) 1.细心拼一拼,认真写一写,请把你最漂亮的字展示出来。

(8分)2.用“~~~~~”选择正确的读音、生字。

(6分) 脊.梁(j í j ǐ) 歧.(q í q ǐ)途 悄.然落地(qi āo qi ǎo ) 枯(燥 躁) (坚 艰)难 再接再(厉 励)3.成语、对联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也很有意思,你也来试试看。

(7分) (1)将成语补充完整(1分):精兵( )政 专心( )志 (2)成语加减法(3分):( )顾茅庐+( )步登天=( )面楚歌 ( )全十美-( )丝不苟=( )霄云外 (3)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句中画线部分,使表达更简洁。

(2分) 她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强,一有话题便有很多的话,说也说不完。

( ) 《桂林山水》描写形象生动,读后仿佛亲身到了桂林游玩一般。

( ) (4)对对子(1分):宝剑锋从磨砺出, 。

4.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请你用合适的诗句填空。

(3分) “诗中有人”,在 “ , ”的诗句中看到了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王冕;“诗中有理”,在陆游的“ , ”的诗句中懂得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诗中有情”,在“ , ” 的诗句中感受到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5.精彩语言积累。

(6分) (1)操千曲而后 ,观千剑而后 。

(2)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 。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此不为 热而远 者凉乎?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4)“过去的日子如,被了,如,被;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段话选自的散文《》。

6.回忆小学阶段在课本中认识的人物,你还记得他们吗?把名字填在括号里。

(5分)(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威风的()。

(2)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巧妙地向曹操“草船借箭”的()。

(3)古代罗马杰出的奴隶起义领袖,堪称“奴隶英雄”的()。

(4)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着悲惨生活,把希望寄托在爷爷身上的()。

(5)自己有五个孩子,还收养邻居两个孩子的善良的穷人()。

7.六年的学习让你掌握了不少知识,综合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请你试一试吧。

(9分)(1)我漫步在校园里,看到校园的景色真美呀!请写出四个描写景色优美的成语。

(2分)(2)校园绿化面积越来越大了,你能帮老师设计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语。

(2分)(3)来到阅览室,低年级的同学让我为他们介绍两句与读书有关的格言。

(2分)(4)最近,学校要组织开展“关于学业负担与压力”的辩论会。

正方辩题是:学业负担与压力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反方辩题是:学业负担与压力不利于小学生学习。

(3分)你选择方辩题,请陈述你的理由说服对方:二、自主悟读。

(26分)(一)课内阅读。

(11分)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qì)今已经百年。

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她一生共得了10项资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她一如既往,埋头苦干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1.在文中找出三个“名”的词语,再根据意思选填到相应的括号里。

(3分)名声()美好的名声()名气和钱财()”;不重“利”的句子画2.在文中找出最能说明她不重“名”的句子画上“~~~~~~“——”。

(2分)3.回顾课文内容,根据句意选择加横线的三个词语填在括号里。

这是她用全部青春、信念、生命换来的荣誉。

(6分)(1)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2)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

()(3)社会对女性歧视,更加重了她……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二)课外阅读。

(15分)低头与昂首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

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

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

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

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

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

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

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

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

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

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不是互相矛盾之结论吗?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分)2.第二自然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第四自然段加点词语“昂头”的含义是。

(4分)3.第4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句,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4.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

(4分)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列举年轻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A.做人应该有尊严,昂首做人B.低头处世,谦虚做人5.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低头处世,昂首做人”的理解。

(3分)三、真情表达。

(选做一题,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30分)1.以“坚持”为话题,选择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写一篇作文。

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题目自己定。

2.题目:最美丽的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表达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500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中心思想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反映了老百姓过年高兴的心情。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腊八粥》作者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

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情景,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喝粥时的满足。

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3、《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翊,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现象。

《迢迢牵牛星》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

这首诗描述了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断而不能相见的民间故事。

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情感。

4、《藏戏》作者是马晨明。

这篇文章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独特的魅力以及藏戏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本文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

“梗概”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等情节。

“节选”写的是鲁滨逊来到荒岛的生活情况和面对现实的思索。

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逊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怕困难、机智坚强、乐观向上、充满智慧的特点。

6、《骑鹅旅行记(节选)》作者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男孩变成了狐仙,他被动物们纷纷责怪,最后因为不让雄鹅飞走而被带上了天空,表现了童话作品的奇幻想象和美妙的构思。

7、《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由这部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梗概围绕“历险”,介绍了主人公汤姆的五次历险过程:精彩片段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8、《匆匆》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9、《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深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10、《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一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