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鉴赏诗歌中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诗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情操。
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1.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就是——曹操。今天共同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短歌行》,一起来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其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提示:人才难求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3.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读出慷慨之情。
4.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解释课题
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首先看题目,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我们看问下的注解,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这首诗诗句都是四字句,就成为“短歌”。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除了在歌声、曲调的长短上有区别外,还有另一个区别,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由题目我们可知诗人可能是要抒发某种忧愁,那么诗人心中到底为何而忧呢,我们现在就进入这首诗的学习。
教学依据
课程标准
教学技术标准
教学环境
教学建议
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思路设计
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
2、坚持课堂开放性3、文学阅读是一种源自创造4、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短歌行》的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
合作探究
梳理诗歌的结构层次
划分4个层次:接下来我们先把诗歌分为四个层次,八句为一层,大家先在书上标好。第一层到……,第二层到……,第三层……,第四层……。
文本探究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1.请学生翻译文意,对个别字词进行提问。(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当:应当;几何:多少;去日:逝去的日子;慨当以慷:慷慨,为押韵而变通的用法,译为情绪激昂或大方不吝啬,这里取前者义;杜康:酒的代称)
整体把握
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 播放录音,标明难读的字词
2.全班诵读。
3.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4.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5.课文翻译: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2.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经过刚才的朗诵全诗,如果要你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忧!)忧什么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
背诵本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感受曹操“忧”而奋发,慷慨旷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