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保护接地ppt课件

1.5保护接地ppt课件

外壳、构架、或机座)与独立的接地装置相 连接。
2009.07
LPL
331
2009.07
LPL
441
二、保护接地的原理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2009.07
LPL
551
1)未采用保护接地:
漏电设备 外壳对地电压:
Ud
3Rr 3Rr Z
U
式中:Ud —漏电设备对地电压, V; Uφ — 电网相电压, V; Rr — 人体电阻,Ω; Z — 电网每相对地绝缘的复数阻抗,Ω
2009.07
流过人体电流Ir=55mA,减小了触电伤害程度。
LPL
13131
例:某380/220V中性点接地系统,设: R0=4Ω, Rb=4Ω,求设备单相接地故障时, 在有、无保护接地情况下的对地电压。 (人体电阻取为2000欧)
2009.07
LPL
14141
解: (1)无保护接地,即Rb =∞时,等值电路如图(a)所示,
2009.07
Ir
Ud Rr
0.38(mA)
LPL
991
• 结论:由上例可见,同样电网,在采取保护接 地措施后,即使人触及带电设备外壳,也能有 效地减小通过人体电流,保证人身安全。在6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尽管其电压等级较 高,也能减小触电的危险。如果进一步采取相 应的防范措施,增大人体回路的电阻,如使用 绝缘靴、戴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垫上,可将通 过人体电流限制在30mA之内,保证人身安全。
2009.07

LPL
10101
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2009.07
LPL
11111
1)未采取保护接地:
Ir
U Rr R0
Ud
U
Rr
Rr R0
Rr
R0 Ud
U
式中,R0---中性点接地电阻
以380/220低压系统为例,若人体电阻按干燥考虑
R=2000Ω,电源中性点电阻R0=4Ω,则流过人体电流 Ir=109.8mA>>30mA,足以使人致命。
2009.07
LPL
881
(1)设备无保护接地时
通过人体电流
Ir
3U 3Rr Z
3 220
87(mA)
(31000)2 70002
对地电压
Ud Ir Rr 87(V )
(2)设备有保护接地时
对地电压
Ud
3Rb 3Rb Z
U
3 220 4 0.38(V ) (3 4)2 70002
通过人体电流
安全用电
2009.07
LPL
111
第五节 保护接地
一、 保护接地的概念 二、 保护接地的原理 三、 保护接地应满足的条件 四、 保护接地的适用范围
2009.07
LPL
221
一、保护接地(IT系统)的概念
– 保护接地是最古老的电气安全措施。
– 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安全 技术措施。
– 是将设备正常时不带电,而在绝缘损坏时可 能出现接触电压的电气装置的外露部分(如
• 由于保护接地电阻和电源的中性点接地电阻都是欧姆 级的电阻,因此发生单相碰壳事故后,故障电流(从 大地返回)不可能太大。这种情况下,一般的过电流 保护装置不会动作,不能及时切断电流,使外壳的危 险电压长时间延续下去。
2009.07
LPL
18181
三、保护接地(IT系统)应满足的条件
应满足的条件: Ud =IjdRb≤Ujc 式中,Ijd——系统可能出现的接地电流,
Ud
U
Rr R0 Rr
220
2000 4 2000
220V
(2)设备外壳与接地装置相连接且R0=4Ω,等值电路如图
(b)所示, Ud
U
Rb R0 Rb
220 4 44
110V
可见,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采用了保护接地后,对地电 压虽然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仍未消除触电的危险。
2009.07
• 在这类电网中,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 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 定外,均应接地。
接地电流几十-几百毫安 →漏电保护器启动→ 迅速切断电源→消除危险的对地电压 采用该措施后,可克服以下两个问题:
①漏电设备外壳长期存在危险电压; ②对保护接地电阻值的苛刻要求。
2009.07
LPL
20201
四、保护接地的适用范围
• 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电网(包括交流不接地电 网和直流不接地电网,也包括低压不接地电 网和高压不接地电网等)及中性点直接接地 的高压系统。
2009.07
LPL
661
2)采用保护接地: Rb与Rr呈并联关系且Rb << Rr,则
漏电设备 外壳对地电压:
Ud
3Rb 3Rb Z
U
式中: Rb—保护接地电阻, Ω;
比较上两式,因Z>>Rb、 Rr,故分母变化不大,而分 子因Rb << Rr,使得Ud↓↓。
一般使Rb <4Ω,就可以避免人体触电,起到保护作用。
2009.07
LPL
12121
2)采取保护接地:
• 保护接地电阻和人体电阻并联。
• 由于Rr>>Rb,此时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为
Ud
IdRb
U
Rb R0 Rb
则Rb↓→ Ud↓减小了触电伤害程度
上例中,流过地中的电流Id=27.5A,不足以使过流保护动作,
单相碰壳使外壳的危险电压长时间存在。
Rb——保护接地电阻, Ud——设备外壳对地电压, Ujc——预期接触电压(50V)。 采取的措施:
1、降低保护接地电阻Rb :
U d
U
Rb Rb R0
50V
Rb
1.176
2009.07
LPL
19191
存在的问题:
➢ 受经济条件制约, ➢ 有些场所接地电阻小于1Ω几乎不可能, ➢ 一般Rb取4Ω。 2、采用漏电保护装置
LPL
15151
2009.07
LPL
16161
小结
• 1、接地保护的原理:
利用其接地装置足够小的接地电阻值 限制故障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在安全 预期的接触电压以内,从而降低人体 触电的危险性。
2009.07
LPL
17171
2、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供电 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保护接地措施
• 采用了保护接地流过人体的电流虽然比未装保护接地 时小,但对人身安全仍有致命危险,即在中性点直接 接地的低压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仅能减轻触电的危 险程度,并不能保证人身安全。
2009.07
LPL
771
例1-1:某380V IT系统,由数公里长的电缆线 路供电,已知系统对地阻抗Z≈Xc=7000Ω,该 系统有人触及故障电机外壳,试计算在有、无保 护接地的情况下通过人身的电流和设备对地电压 各为多少?(保护接地电阻等于4Ω,人体电阻 取1000Ω)
解:系统相电压 Rb =4Ω Rr=1000Ω Z=7000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