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活动和写课例分析
“同课异构”类似“同一首歌”活动。
以往搞教研活动,比如搞语文教研活动,你讲一篇诗歌,他讲一篇散文,虽然都是讲语文课,但不同的文章没有可比性。
现在同上一篇文章就有了可比性。
主要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
比如2009年11月14-15日在天津市静海一中举办了高中九门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51名老师同台献课,每一教学内容都是由三个省的老师来上,然后是专家评课。
写课例分析不同于一般的课后反思,我们有固定的格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然后是几个附录:上课时的教案、反思后修改的教案、知识树等。
写课例分析不同于一般的上完课大家议论一番,而是要根据专家的点评和同伴的议论,认真地进行反思并写成文章,这是一种更为深入系统的工作。
每个学期还要把课例分析汇编成册,或电子版,或印刷版,便于老师们参考。
这是一笔财富,后来再上课的老师讲到这一课时看一下前边的课例分析,对自己是个很大的启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