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培训材料素材资料

精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培训材料素材资料

3、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5个等级和普通工岗位
第二部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认识与特点
(三)岗位设置要求 岗位设置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科学化:就是事业单位按照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精简效能、 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
规范化:就是设置岗位程序应当经过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岗 位设置方案核准、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广泛征询意见、组织 实施等步聚进行。
岗位最高等级控制。事业单位的岗位最高等级控制是指在政 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政策,对事业单位 可设立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进 行限制性的规定。
第三部分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步骤和程序
(1)管理岗位设置
①管理岗位类别。管理岗位分为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 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三种类别。
第二部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认识与特点
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主要内容
(一)岗位设置实施分类管理 1、单位分类。 单位分三类,实行不同主体岗位;
不同岗位实行不同结构比例控制。
2、岗位分类。 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二)设置通用岗位类别等级 1、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
2、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
部门核准。
第三部分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步骤和程序
(2)专业技术岗位设置
第三部分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步骤和程序
第三部分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步骤和程序
单位三类岗位设置实例
1、确定单位类别及其主体岗位 (1)承担全市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
运行、管理。它主要是以专业技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 (2)承担城市垃圾、污水的处理。其任务主要是技能操作维护、
服务保障; (3)承担环卫费征收和城市环境卫生监管等。所承担的是社会事
1、岗位类别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三种类别。
(1)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 (2)专业技术岗位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知识、 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3)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 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第三部分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步骤和程序
● “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 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如果“不按规定进 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部门及有关部 门不予确定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岗 位设置工作完不成,相应的岗位等级工资就不能落实到位, 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是行业指导意见。根据教育、卫生、科研、体育、交通、 民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业的不同特点,对相关内容进 行了细化和具体化,体现行业特点,出台了不同的行业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概

三、常州市岗位设置管理政策文件
一个主文件: 《常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六个配套政策: 一是常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二是常州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暂行规定, 三是关于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聘用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 四是常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答复口
径, 五是常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 六是常州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各等级岗位基本任职资格条
件指导意见(试行) 目的:这些政策文件,主要是根据实施意见精神,对事业单
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明确了 具体政策,完善操作办法,使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更具操作性。
第二部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认识与主要内容 一、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是人员聘用制度———它定位于事业单位基本用人制度。 以国办发【2002】35号为标志,国家出台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 革固定用人方式,使单位与职工成为平等的法律主体,是一个重点,着眼于 解决事业单位人员“能进能出”机制问题,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这一个制度应该说我们常州已经在2004年出台了《常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 聘用制度暂行办法》(常政发【2004】250号),在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人员 聘用制度。
考虑到随着城市的发展,垃圾、污水处理的环保程度提高,需要一 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单位后勤岗位逐步社会化,后勤工勤技能岗位有 一定减少等综合因素,经主管部门与单位集体研究,由主管部门提出, 主体岗位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
第三部分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步骤和程序
2、各类岗位总量确定 单位编制总数230人,现有职工人员212人,其中: 管理人员31 人,占实有人数14.6%;专业技术人员总数83人,占实有人数 39.2% ;工勤技能人员98人,占实有人数46.2% 。 结合现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拟确定专业技术岗位占单位 岗位总量的50%; 根据单位实际工作需要,及今后发展,结合单位现有管理人 员31人,工勤技能人员98人的实际,管理岗位与工勤技能岗位的 比例拟定为1:3 即,管理岗位占单位总岗位数的12.5%;工勤技能岗位占单 位总岗位数的37.5%。这样的设置比例比较科学合理,可以满足 单位需要。其各类岗位总量分别为:
二是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它定位于事业单位基本管理制度。 以国人发【2006】70号、87号为标志,国家出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各类岗位与事业单位收入分 配制度紧密相结合,贯穿于人事管理的全过程,是事业单位搞活用人的核心 内容,着眼于解决事业单位人员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机制 问题,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也就是我们目前正在推行、实施的制 度。
(一)通过岗位设置管理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 (二)通过岗位设置管理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 (三)通过岗位设置管理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
第二部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认识与特点
现在国家文件已经明确: ● “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 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事业单 位应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 务和任职条件聘用人员。”
“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有正式的用人关系,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签订了聘用合 同;
二是有正式的工资关系,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事业单 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明确了职工的工资待遇;
三是经由同级组织人事部门认可。
第三部分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步骤和程序
(二)编制岗位设置方案
制度化:就是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公开招聘、聘用人 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第二部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认识与特点
可见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 不是探索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而是自上而下的系 统改革,从国家层面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 。
● 不是可搞可不搞,可改可不改的问题,而是必须搞,必 须改的问题,涉及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入轨运营问题。
②管理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职员等级。(见操作手 册)
③管理岗位数量。
按相当处级管理的事业单位设置领导岗位的管理层级原则上 不超过2个;相当科级及科级以下管理的事业单位设置领导岗位 的管理层级不得超过2个。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一般只 设1个领导岗位层级。
每个管理层次的领导职数及内设机构数量,编制部门和上 级机关明确的,应根据编制部门或上级机关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 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市《实施意见》规 定层级个数设置。编制和上级机关尚未明确的,可依据单位的管 理职责任务及行业指导意见,经与主管部门协商后设置,报人社
● 主体岗位未达到最低控制比例的,应通过各种途径调整 逐步达到。
● 对于承担职能较多,性质较为复杂的事业单位,其三类 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视具体情况由其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 级组织人社部程序
单位情况现状实例
1、单位职能。XXX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主要承担全 市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运 行、管理;环境卫生费的征收和城市垃圾、污水的处理 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监管等职能。
第一部分 概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三个层次的政策文件。
一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这是岗位设置
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主要是对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权限、程序、 范围、分类、等级、结构比例以及监管等方面做出原则性规定, 重点在于建立基本制度。
二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实 施意见》是对实施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的、基本的问题做出相应的 具体政策规定,以保证《试行办法》的顺利实施。
主体岗位为专业技术岗位:230×50%≈110(个) 其他两类岗位分别是:
管理岗位: (230-110)×1/4≈30(个) 工勤技能岗位:(230-110)×3/4≈90(个)
第三部分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步骤和程序
(继续) 3、岗位等级设置
岗位等级设置是确定每类岗位的最高等级和岗位的等级层次 以及每个等级层次中数量的过程。
精心组织 稳慎实施 扎扎实实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第一部分 概 况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背景及基本制度
(一)背景 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1-2010)、2010年的《深化干部人事
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2008年《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二)基本制度
2、单位类型及各类岗位总量确定
主体岗位的一般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 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其比例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 岗位占主体,其比例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 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其比例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 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