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30题)1.集料抵抗冲击、剪切和磨擦等综合作用的性能称为( c )。
A.抗压强度B.抗磨光性c.磨耗性D.磨耗值2.工程上将混凝土用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类。
细度模数依据试验用筛各筛孔的( c )用公式计算。
A.筛余量B.分计筛余百分率c.累计筛余百分率D.通过量3.用于测定细集料中所含粘性土和杂质含量的试验为( c )。
A.含泥量试验B.泥块含量试验C.砂当量试验D.有机质含量试验4.顶面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工作包括:①千分表归零,并记录初读数;②试件浸水一昼夜;③预压;④安置千分表;⑤试件端面处理;⑥逐级加载卸载,读取并记录千分表读数。
正确的试验过程为( b )。
A.⑤②③④①⑥B.⑤②④③①⑥c.⑤②③①④⑥D.⑤②⑥③①④5.受士粒表面电分子引力作用的水为( c).A.自由水B.毛细水c.结合水D.结晶水6.对同一种土体分别用直剪试验的三种剪切方法进行试验,所得内摩擦角最小的为(a )。
A.快剪B.慢剪c.固结快剪D.不确定7.受土颗粒间分子引力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水为( c)。
A.重力水B.结晶水C.强结合水D.毛细水8.测含有石膏和有机质土的含水率时,烘箱的温度可采用( d )。
A.70~80℃B.105~110℃C.105±5℃D.60~70℃9.土的击实试验过程中考虑的土的压实特性因素正确的表述是(b )。
A.部分考虑土类、级配和击实功能,完全考虑含水率B.完全考虑含水率和击实功能,没有考虑土类和级配C.没有考虑土类和级配、部分考虑含水率和击实功能D.没有考虑土类和级配,完全考虑含水率、部分考虑击实功能10.为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在选择石料时应优先考虑(b)A.酸性石料B.碱性石料C.中性石料D.以上均不对11.进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抗折和抗压试验结果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其中:①抗折试验和抗压试验分别取三个小梁和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②抗折试验取中值、而抗压试验是去掉一个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四个计算值的平均值做结果;③如果每个测定计算值分别与各自的平均值相差不超过±15%,则以平均值作为结果;④如果每个测定计算值分别与各自的平均值相差不超过±l0%,则以平均值作为结果。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d )。
A.①B.②c.③D.④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规定,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 )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A.C40B.C50C.C55D.C6013.同组3个混凝土试件28d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分别为:5.1MPa、5.5MPa、6.5MPa,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为(a )。
A.5.5MPaB.5.3MPaC.5.7MPaD.作废14.以下品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高湿度环境下或永远处在水下效果最差的是( b)。
A.普通水泥B.矿渣水泥C.火山灰水泥D.粉煤灰水泥15.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用砂正确的称谓是( b )。
A.标准砂B.ISO标准砂C.中国ISO标准砂D.级配标准砂16.水泥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用捣棒敲击混凝土拌合物是检测混凝土的(b)A.流动性B.粘聚性C.保水性D.密实性17.下列集料中与沥青粘附性最好的是(a )。
A.石灰岩B.花岗岩C.石英岩D.砂岩18.石油沥青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
A.碳B.氢C.氧D.铁19.热拌沥青混合料矿料配合比设计时,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 b)him内不出现“驼峰”。
A.0.15~0.6B.0.3~0.6C.0.3~1.18D.0.6~1.1820.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指标是(b )。
A.饱和度B.动稳定度C.马氏模数D.稳定度21.钢筋HRB335中的断后伸长率是不小于( c )。
A.14%B.12%C.17%D.18%22.下列有关“比重瓶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a)。
A.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土的含水率.它是土的物理性质基本指标之一B.本试验法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C.试验前应将比重瓶洗净、烘干、称重,并对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际容积进行标定D.试验中对含有一定量可溶盐、不亲性胶体或有机质的土,必须用中性液体(如煤油)测定,并用真空抽气法排除土中气体23.界限含水率测试时,测得液限WL=58%,WP=27%,W=24%,该土样的状态为( a)。
A.硬塑B.软塑C.流塑D.坚硬、半坚硬24.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c )。
A.CaOB.MgOC.Ca(0H)2D.Ca(OH)2和水25.在土工格栅、土工网网孔尺寸试验时.对较规则网孔试样。
同一测点测定两次的误差应小于(B )。
A.3%B.2%C.5%D.10%26.刺破试验所用环形夹具的内径为( c )mm。
A.43.5B.44C.44.5D.4527.土的缩限含水率是指( B )的界限含水率。
A.塑态转为流态B.半固态转为固态c.塑态转为固态D.半固态转为塑态28.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当软化点高于(B )℃时,应采用甘油作为加热介质。
A.60B.80C.70D.9029.土粒密度取决于土的矿物成份,其变化范围一般在( C )之间。
A.2.52-2.90B.2.81-3.20C.2.60-2.75D.2.20-2.8530.石料抗冻性试验冻融次数在寒冷地区为(A )次。
A.15B.20C.30D.50二、判断题(共30题)1.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中,将试件浸水24小时,是为了消除开口的影响。
(X)2.易于磨光的集料,其相应的磨耗值较大。
( √)3.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粗集料洛杉矶磨耗试验需要在相同粒径组成和同样试验材料用量条件下进行。
(√)4.粗粒土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土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特征,而细粒土的性质却主要取决于土的塑性。
(√)5.室内压缩试验是研究土体在侧向约束条件下竖向变形特性的测试方法。
(√)6.土的压缩指数可在e~p曲线图上求得。
(√)7.对于高含水率土,宜选用湿土法进行击实,确定最大干密度。
(X )8.当土的含水率大于液限时,土处于流动状态。
(√)9.土由塑性体状态向半固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流限。
(X)10.击实试验是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器,测定土的干密度与相应含水率的关系.用来模拟现场施工条件下,所能获得的路基土压实的最大干密度和相应的最佳含水率。
(√)11.土工织物厚度是指土工织物在承受一定压力时,正反两面之间的距离。
(√)1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二个阶段进行。
(X)13.某二级公路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中,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采用42.5(R)级普通硅酸盐早强水泥.缩短了混合料硬化成型时间。
(X)14.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是土体的固有指标,与环境变化无关。
(X)15.测定土的含水率就是测土中毛细水的百分含量。
(X)16.石料的饱和吸水率可用煮沸法测定。
(X)17.混凝土外加剂能使混凝土、砂浆或净浆能保持正常性能,并能按要求减少水泥用量。
(√)18.水泥细度可以通过负压筛法和水筛法进行测定,其中负压筛法的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水泥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19.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水中硬化。
(X)20.沥青针人度指数是沥青标号划分的依据。
(X)21.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是车辙试验时试件变形进入稳定期后。
每产生lmm轮辙变形试验轮所行走的次数。
(√)22.沥青路面现场空隙率与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成正比关系。
(X)23.如果沥青混凝土60℃、0.7MPa时车辙动稳定度达到规范要求,则只要路表温度不超过60℃、接触压强不超过0.7MPa,路面就不会产生车辙。
(√)24.公路路面基层按材料组成划分为有结合料稳定类、柔性类和刚性类。
(√)25.玻纤格栅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其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大于1.2%。
(√)26.低碳钢热轧Q235圆盘条的屈服点应大于215MPa,抗拉强度大于375MPa,伸长率大于27%。
(X)27.为确保坍落度试验插捣密实。
每次插捣要尽可能插入下层的底部。
(X)28.水泥强度等级的判断仅以28d的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X)29.坍落度满足要求只说明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部分合格。
(√)30.沥青软化点试验时。
当升温速度超过规定的升温速度时,试验结果将偏高。
(√)一、多选题(共20题。
)下列各题均有2个或以上备选答案符合题意,有错误选项不得分,选项正确但不完全的每个选项得0.5分。
完全正确得满分1.土工织物应用于路基工程时主要有以下作用( ACD )。
A.加筋B.保温C.隔离D.排水2.土可能是由( AB )相体组成的。
A.三相体B.两相体c.四相体D.五相体3.对于土的可塑性有重要影响的是(AD )。
A.强结合水B.重力水c.结晶水D.弱结合水4.根据公路工程土的分类中细粒土可分为(ABCD )。
A.粉质土B.粘质土C.有机质土D.细粒土质砂5.砂类土中细粒土质量少于总质量5%时称砂。
如(BD )时称“SW"。
A.Cu≤5=1~3<3D.Cu>56.生产用沥青混合料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其中(ACD )筛孔的通过率应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中值。
A.0.075mmB.1.18mmC.2.36mmD.4.75mm7.用于表层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应具备(BCD )性质。
A.较小的摩擦系数B.良好的抗冲击性C.较小的磨耗值D.较低的压碎值8.可用(AD )指标表征沥青材料的使用安全性。
A.闪点B.软化点C.脆点D.燃点9.影响沥青与集料粘附效果的因素包括(ABC )。
A.集料的种类B.拌和方式C.拌和时间D.沥青的化学成分10.沥青薄膜烘箱老化之后,根据(BCD )等指标对沥青的抗老化能力进行评价。
A.质量变化B.残留针入度c.残留软化点D.残留延度11.有关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劈裂强度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D )。
A.试件采用高径比为1:l的圆柱体B.试件养生温度统一为20℃C.应力检验时水泥稳定土养生90天D.应力检验时石灰稳定土养生120天12.沥青混合料标准密度可用(ACD )表示。
A.马歇尔密度B.表干密度C.试验路密度D.振动试验密度13.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影响流动性因素有(A,B,C )。
A.单位用水量B.水灰比C.砂率D.集料岩性14.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ABCD )。
A.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0AC±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B.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路C.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D.从路上钻芯样测定空隙率大小.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E.试验时,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的冷料比例上料、烘干、筛分、然后取样筛分F.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