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新编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新编

操作规程SOP----输血科-----0021.项目名称:血型鉴定试验2.测定原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用已知A1、B、O红细胞测定被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抗B 抗体(反向定型),结合正定型结果判定病人的血型。

3.标本要求: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于EDTA(2Na)抗凝的试管中。

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样本必须密封,每次输血后,2-6℃保存7天。

4.试剂4.1A1、B、O红细胞保存条件:2-8℃保存2个月使用条件:使用前试剂室温预小时。

试剂提供: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5.仪器和材料:血库专用离心机、37℃水浴箱。

试管架、试管、吸管等。

6.操作程序:取试管3支,加入被检者血清或血浆各2滴。

分别加入A1、B、O红细胞各2滴。

摇匀,将试管放入专用离心机中离心,3400rpm转15秒。

离心后观察是否溶血,轻摇试管判读结果。

7.结果判定: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离心时间不宜过长过短,速度不宜过快过慢,以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在有效期内使用,出现浑浊或变色不能使用。

9.临床意义: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和才能输血。

操作规程SOP----输血科-----0031.项目名称:RhD(IgM)血型鉴定试验2.测定原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根据抗D抗体与对应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的凝集反应,区分RhD 阳性和RhD阴性。

3.标本要求: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于EDTA(2Na)抗凝的试管中。

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样本必须密封,每次输血后,2-6℃保存7天。

4.试剂抗D血清保存条件:2-8℃保存2年使用条件:使用前试剂室温预小时。

试剂提供: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5.仪器和材料:血库专用离心机、37℃水浴箱。

试管架、试管、吸管等。

6.操作程序:制备RBC悬液:试管中加盐水1ml,压积RBC40ul,混合均匀。

取试管1支,抗D2滴。

加样:在试管中分别加RBC悬液2滴,摇匀。

离心:将试管放入专用离心机中离心,3400rpm转15秒,离心后判读结果。

7.结果判定:阳性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为RhD阳性阴性反应:红细胞不出现凝集为RhD阴性8.注意事项: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离心时间不宜过长过短,速度不宜过快过慢,以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若为阴性结果,需在37℃孵育15-30分钟,然后再离心观察结果。

在有效期内使用,出现浑浊或变色不能使用。

9.临床意义: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和才能输血。

操作规程SOP----输血科-----0011.项目名称:血型鉴定试验2.测定原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用已知抗体型特异性的试剂血清检查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正向定型),从而确认病人的血型。

3.标本要求: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于EDTA(2Na)抗凝的试管中。

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样本必须密封,每次输血后,2-6℃保存7天。

4.试剂抗A、抗B分型血清保存条件:2-8℃保存2年使用条件:使用前试剂室温预小时。

试剂提供: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5.仪器和材料:血库专用离心机、37℃水浴箱。

试管架、试管、吸管等。

6.操作程序:制备RBC悬液:试管中加盐水1ml,压积RBC40ul,混合均匀。

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抗A、抗B各2滴。

加样:在试管中分别加RBC悬液2滴,摇匀。

离心:将试管放入专用离心机中离心,离心后判读结果。

7.结果判定:8.注意事项: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离心时间不宜过长过短,速度不宜过快过慢,以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为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37℃可使反应减弱。

对含有较多自身冷凝集素的受血者,需用37℃NaCl溶液洗涤受检者红细胞2-3次,以去除吸附在红细胞上的冷凝集素.在有效期内使用,出现浑浊或变色不能使用。

9.临床意义: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和才能输血。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03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和报告制度1.输血反应的临床处理以临床医生为主,和医院输血科共同做好输血反应的预防、原因分析以及协调管理工作。

2.输血科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卡的发放、回收、登记、分析、处理等工作。

3.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

4.输血科负责接受输血不良反应的投诉,并负责组织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和评定。

5.输血科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和评定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领导。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00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1.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认真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严防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

2.凡发生差错的,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在科室差错登记表上记录。

给工作造成影响,以及造成事故的,科主任应立即向医院领导报告,并与一日内上交书面报告。

3.发生输血、注射等引起不良后果的,要对现场实物及血液样品进行封存保留,以备检验。

4.凡发生严重差错或造成事故的,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性质判定,研究改进措施,对差错事故处理提出初步意见。

5.处理差错事故坚持“三不放过”原则。

即坚持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改进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6.差错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力求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分明、处理恰当。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05污物处理制度1.为防止血液污染物品外流,杜绝医源性疾病的传播,保护生态环境,特制定此制度。

2.输血科污物由专人负责处理,污物处理人员负责消毒、分离、毁形、回收、焚烧等工作,同时做好登记,记录。

3.污物处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一次性用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4.污物处理程序:(1)处理员将血液污染过的血袋剪开;(2)处理员将一次性用品毁形;(3)废弃污物和毁形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统一送焚烧炉作焚烧处理;(4)血块剩余标本于过氧乙酸中浸泡消毒2小时5.严禁一次性医疗用品流失或作一般废品处理。

6.污物处理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劳动保护,保证人员安全。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06血液报废制度1.血液报废制度是为杜绝不合格血液的流出,保证血液质量和环境卫生。

2.科室负责人负责血液报废的审批,工作人员负责报废血的处理。

3.血液报废条件: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血液,可以申请报废(1)超过保存期的血液及制品(2)血袋破损、封口不严、可能已造成污染的血液及制品(3)临床科室送回、退回,经检查不合格的血液及制品(4)标签脱落或严重不全,已难以辨别的血液及制品(5)溶血、黄疸、重度乳糜、较大血凝块以及血液分界不清怀疑细菌污染的血液及制品(6)其他原因造成质量不合格的血液及制品4.输血科相关人员按污物处理制度有关规定进行报废血液的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04血液储存、运输、发放制度1.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操作,严格不合格血入库和出库。

2.血库冰箱每日记录温度,每周清洁冰箱一次,每月进行一次库血冰箱的细菌学检测。

3.确保血液安全储存,出现故障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4.认真做好血液的储存、运输、发放记录和核对工作。

5.认真做好血库盘存,及统计工作,做好帐物相符,票证齐全,数据准确。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07输血申请及会诊制度为加强临床输血管理,有效控制成份输血率,节约用血,提高输血适应症,贯彻卫生部[2000]184号及嘉兴市卫生局[2000]137号文件精神,制定本输血申请及会诊制度。

一.适应症:1.书面报告Hb<100g/L;2.H CT<30%;3.重大手术Hb<80g/L;4.>20%血容量丢失者;5.严重进行性大量失血者;6.其它特殊病例临床急需输血者。

二.一次性用血、备血2000ML及以上者须会诊,由经管医生提出申请,输血科主任会诊,并做好会诊记录。

三.所有具体操作,详见卫生部[2000]184号或[2000]137号《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08输血前告知制度输血治疗包括输全血、成分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

虽然我院使用的血液均由海宁市中心血库按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后提供,但由于当前科学水平的限制,输血仍有一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

因此,在行输血治疗前实行告知制度,告知内容主要包括:1.过敏反应;2.发热反应;3.感染性肝炎(乙肝、丙肝等);4.感染HIV、梅毒;5.感染疟疾;6.巨细胞病毒、EB病毒;7.输血引起的其它疾病。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09输血科登记制度1.确保各项登记、记录完整清楚,属于归档范围的,笔墨要符合要求并不得涂改,如需修正时,必须在修正后内容处盖章或签名。

2.质量记录均应清晰完整,易于保存,查阅方便,不易丢失损坏。

3.业务操作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如实填写登记、记录,对所记内容负责。

严禁假造、补造记录。

4.科室负责人或业务主管要认真检查核对各项制度,定期收集、整理各项记录,并按规定移交、保管,确保记录内容真实,完整。

5.各种记录按规定期限,规定部门保存。

6.妥善保管各类登记、记录,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蛀工作。

超过期限的登记、记录需由保管科室提出申请,作销毁记录。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10输血科床前核对制度1.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须有两名医务人员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床号(门诊号)、住院号。

2.所有采集后的血液标本必须与输血申请单进行严格的核对,必须写明姓名、病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3.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杜绝一切差错事故的发生。

4.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5.认真规范地开展医院用血服务工作,做到记录约血准确,评审记录科学,发送血液及时。

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管理制度-0011血液质量管理制度1.做好血液的出入库登记,核对工作,杜绝不合格的血液出入库。

2.血液的储存、发放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操作。

3.血库冰箱每日监控,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学检测,确保血液安全储存,出现故障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4.严格执行血液报废制度,工作人员发血前认真检查血液质量,杜绝不合格血液的流出。

操作规程SOP----输血科-----005输血科生物安全规范生物防护的目的是在监控的基础上,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实验室中存在的污染源对实验室、实验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