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获奖说课稿.doc

高中政治获奖说课稿.doc

高中政治获奖说课稿高中政治获奖说课稿: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目前所处的文化环境,正确认识和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所以为学好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内容打下铺垫,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知道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能力目标: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能够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健康向上,更加丰富多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而落后的、腐朽的的文化会毒害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三、材料处理与教学的重、难点分析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对第一部分阳光下的阴影作为导入新课的背景材料,点到为止。

而第二部分提高眼力、拒绝污染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建议重点分析和讲解,并且补充部分案例和材料,以增强同学对该部分的理解。

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正确区分,还要自觉提高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第三部分奏响主旋律则作为解决第二部分的问题的对策,则从国家层面的角度加以提升,增加2013年感动中国评选、央视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和党的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断作为背景材料,以增强主旋律的权威性,以提高同学们的认识,理应成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

2、教学重点及重点的依据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比较和识别及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本课的重点。

只有掌握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于我国的原因,才能理解和掌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危害性,以及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3、教学难点及难点的依据如何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平时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认识不够清晰,难以树立对待两者的正确态度和形成正确的做法。

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道德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情景导入问题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教学内容的部分体验,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产生搞清楚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本质的愿望,并能对以后的文化生活选择产生积极的作用。

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播放视频《风生水起的风水大师》和《一位母亲的哭诉:手机黄祸害了孩子》,设置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导入课堂学习。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文化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问题教学法:根据情境导入设置探究问题,学生根据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完成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表格;案例分析法:在探究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容时,列举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央视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说明奏响文化主旋律的重要意义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六、说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精神,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情景导入:(3分钟)多媒体播放视频《风生水起的风水大师》和《一位母亲的哭诉:手机黄祸害了孩子》,然后思考如下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7分钟)(1)上述两段视频分别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各有哪些表现和危害?(2)试分析存在上述文化现象的原因?(3)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面对当代文化中的阴影,我们该如何解决视频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上述三个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探究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加强文化建设,主要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入手。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明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其次展示背景材料2013年感动中国评选、央视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和党的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断,以增强主旋律的权威性,以提高同学们的认识。

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学生强化巩固5分钟。

5、巩固提升学生通过做练习加强对教材知识的巩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高中政治获奖说课稿:量变与质变原理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这一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处理好这一框题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框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⑵能力目标:本课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觉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二、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估计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的前提下,运用小游戏、漫画及具体事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觉悟。

(二)学法;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单独学习转为合作学习,获取学习转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思考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乐于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我设置了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比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开讲导入。

这样,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而且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热情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导学: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由刚才吹气球的过程讲解这两个概念,同时要求学生看课本P127第1段关于两个概念的表述,并思考一个问题量变和质变有什么不一样? 启发学生思考并借助多媒体显示的表格要学生口头回答。

这一过程我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2、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由于这一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让学生理解清楚透彻,我对不同的知识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具体地讲,对于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第一点。

即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对这一知识点,我主要采用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

首先通过多媒体显示的水的三态变化的动画,从正面说明这一点;接着,我又从反面设置情景:鸡蛋变小鸡这一过程,如果急于求成把21天的温度累积起来用一天孵,或把蛋壳直接敲碎,那么结果会如何?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议论纷纷,我趁机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构建和应用知识,得出结论: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同时教导他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在讲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时,对于第一种情形: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由于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

所以,我让学生自己看书(课本P128第1段小字内容的例子),并请学生举例说明,最后再概括总结。

对于第二种情形: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由于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决定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弄清这一知识点。

首先通过再现众所周知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数量不变,顺序变了也能引起质变。

接着,我要求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分组讨论并比赛列举事例说明。

这就从较浅的层次上,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广泛存在因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的情形;同时,在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并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然后,我就这一内容设置两个问题以深化这一知识。

第一个问题先联系学生实际,要求学生结合这一知识谈谈对学习有什么启示,通过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个问题联系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谈谈作为一个陇南人,你将怎样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 ,通过学生讨论和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使学生明白我市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引起质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