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内控工作从04年8月公司下发《内控手册》第一版到05年2月对手册第二版进行修订和完善。
今年又编写《内控测评手册》,实施内控管理软件。
04年对25个电厂开展内控测评预演。
05年对新收购的平凉和四川水电进行内控测评和调查。
这一系列工作都标志着公司内控工作已由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制度建设阶段转入具体实施阶段,标志着内控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尽管内控生效年度又延至06年,为我们更扎实地做好内控工作提供了时间,但也有利有弊。
明年底,公司发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运行有效的报告,将会面临更加严格的评估。
全面满足法案要求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当前,面对修订后四百多页的手册,可能让有些人感到困惑。
怎样学习手册? 从哪些方面入手能有效地做好内控工作?就这个问题,有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做好内控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内控手册》第二版有哪些特点。
1、与手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关于内控软要素和控制流程在内容上更加全面和完善。
软要素中新增加反舞弊、信息系统控制环境、业绩绩效审阅和考核、企业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手册、信息披露委员会、期末报告、内部审计8项内容;在内控设计上更加充分,加强了内控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更加重视如反舞弊、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信息披露、内部审计等要素在内控中的作用。
2、控制流程清晰、规范,更具操作性。
对控制流程重新进行了分类、细化,由原来第一版9个流程增加到第二版21个流程。
使流程看起来更加系统清晰、符合实际,提高了内控设计的合理性,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3、手册第二版有软要素16个、流程21个。
其中适用电厂的软要素有12个(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信息披露4个软要素不适用电厂)、流程有14个(资金收支流程、合并报表流程、筹资管理流程、投资管理流程、会计报表附注流程、准则差异调整流程6个流程不适用电厂)。
手册一共有700个关键控制点,其中适用电厂的控制点有460个。
(二)、准确定位内控工作、分清内控责任,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前提。
通常,人们谈到内控、理解内控都认为是一项财务工作。
这样理解不全面,是认识上的误区。
这种认识导致内控责任错位。
容易造成个别人、个别部门回避内控工作,虚于推诿,认为内控与己无关,高高挂起。
不能形成内控工作的合力,不能从根本上发挥好和调动好电厂的资源有效开展内控工作。
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对内控工作危害性很大。
准确地讲,内控管理是一项以财务牵头,各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全面开展的工作。
不仅仅是财务部的工作。
为什么这样说?这是由内控工作的内容决定的。
内控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以实现财务报告真实有效为目的。
财务报告(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
因此,内控由财务牵头,但财务报表中的很多数据是来源于电厂财务以外的部门。
如销售收入数据的真实性取决于收入流程的控制水平,正确确认收入的重要因素是与电网公司签订适当的合同,由营销部门负责。
收入数据开始于销售阶段,贯穿整个收款过程,结束于总账记录。
所以,没有营销部门的参与,不能完成收入的有效控制。
同样,收入是由电量、电价决定的。
电厂运行部巡抄员抄录关口表读数,并在每月最后一天与电网公司抄表员在《月末关口计量表》上共同签字确认。
策划部统计员或计划员将《月末关口计量表》底码读数换算成上网电量,对照《购售电合同》,区分不同电量、电价编制《电量结算单》,策划部负责人、主管经理(厂长)在《电量结算单》上审核签字确认。
遇有电网公司调整电价或电量情况,还要及时取得电网公司的书面确认,收入会计将调整数计算入帐,报财务部负责人审核。
通过以上程序,我们能看到仅一项收入数据,就涉及到运行部、策划部、财务部、营销部等4个部门和运行部巡抄员、策划部统计员、策划部负责人、主管厂长、收入会计、财务部负责人等6个以上的岗位。
这个例子具体说明了内控绝不是财务部一个部门的事情。
同理,燃料、更改项目、固定资产、费用、人力成本等项核算控制与电厂多个部门、多个岗位都有关系,这决定了内控工作与多个部门有关,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够做好。
所以做好内控工作首先要给内控工作定准位,分清责任,理解内控工作的复杂性和多部门充分协作的艰巨性的特点。
(三)、怎样学好《内控手册》。
内控如同一场考试,每年都必须通过这场考试,不及格不行。
手册是考试使用的书,书中的关键控制点是重点,是考试的考点。
要想通过考试,就要理解手册内容,掌握住关键控制点。
关于内控软要素的学习。
要注意二点:1、抓住6个要点这条主线,在理解中学习。
这6个要点有12个字,即制定、沟通、理解、执行、监督和结果。
我们在编写软要素时,就是从这6个要点入手的,所以大家学习时也要从这6点着手,所有软要素都体现这个特点,我们要注意掌握这个规律。
如果你掌握了,就容易学了。
举个例子,如行为准则要素。
用这6个要点套一下。
一是制定。
行为准则是怎样制定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起草的),通过什么程序审批通过的行为准则,以确定行为准则完成过程是否是有效的(报送总办会讨论通过,由董事长批准颁布实行);二是沟通。
行为准则的宣传贯彻离不开沟通,用什么沟通方式贯彻的?(公司通过正式文件的形式颁布,并由经理工作部负责将《员工手册》分发公司各部门,邮送各分公司(电厂))。
沟通到什么范围?(分发至每一位员工);三是理解。
确认员工对行为准则理解到什么程度?通过什么方式来判断理解的程度?(2.1.4员工手册为员工熟知和理解中写到:公司为保证每一位员工理解《员工手册》的内容,至少于每年末对员工就《员工手册》进行一次考评和问卷调查,考评和问卷调查均以书面方式进行。
);四是执行。
检查管理层贯彻和执行行为准则的力度,是否是积极贯彻?例如是否有培训(学习)计划?培训(学习)到什么范围?(2.1.5.2员工手册贯彻执行中写到:每年初针对管理层、一般员工层分别举办一次培训。
培训由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工作部联合举办)五是监督。
监督行为准则执行的质量和效果,是否被有效执行?是否有举报电话或其他有效程序来监督执行?(2.1.6员工手册监督与反馈中写到:监察审计部、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员工是否遵守《员工手册》进行监督与控制。
公司中的任何一名员工发现其他员工违反《员工手册》的行为,应及时向监察审计部举报,监察审计部每年编制书面分析总结并报送总办会);六是结果。
检查能证明管理层执行行为准则效果的报告和证据,例如检查培训总结报告或员工学习体会的记录,检查员工违反行为准则被处罚的记录等等(2.1.7.1对违反员工手册的处理与整改中写到:对于违反《员工手册》或违反公司政策、程序的行为,由公司(或分公司(电厂))主管部室联合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违规行为过程进行详细核查)。
通过以上例子能够说明。
所有软要素都围绕这6个要点编写的。
掌握这个规律,套着6个要点这条主线去读,就容易理解了。
2、抓住关键控制点学习。
关键点是内控必须测评的。
软要素的关键点仅靠阅读手册不好总结。
我们编写了一个《内控手册》测评点汇编。
其中适用电厂的12个软要素中86个关键点都在里面,请重点看一下《内控手册》测评点汇编。
关于流程的学习。
主要掌握二点。
一是流程环节的学习,要熟悉业务流程的控制步骤,了解各业务流程的内容,内控按照流程的走向进行控制,在日常内控执行中注意不能漏掉控制环节,保证所有内控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二是熟记关键控制点。
每个控制责任人要熟记与自己控制岗位相关的关键点,达到控制的“点”不漏掉。
保证所有内控运行都能通过关键点在实施有效的控制。
如人力成本流程:这个流程有10个关键点,有6个点由人资部控制,1个点由工资会计控制;1个点由社保会计控制,2个点由稽核会计控制,每个部门和岗位要分别记住这些点。
通过这样分析,我们发现,这么厚的手册也是比较好掌握的,手册看起来很厚,核心内容很薄,把握规律就容易掌握了。
(四)落实关键控制点的责任人。
内控工作能否做好,一个重要方面是内控关键点要做到责任到人。
负责具体程序的人员必须对自己负责的业务流程和控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证实现控制目标。
做好这项工作能够解决我们三个问题。
一是每个关键点都有责任人一一对应,保证内控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与电厂相关的关键点有470个,470个关键点分解给若干人,每个人只做好与己相关的内控,这可以降低工作量,在时间上能够保证内控的有效开展,并能提高内控工作质量;三是发生内控缺陷,能够及时落实相关责任,找出是哪个岗位出了问题,确保及时进行整改。
如人力成本流程:这个流程有10个关键点,有6个点由人资部控制,1个点由工资会计控制;1个点由社保会计控制,2个点由稽核会计控制,每个岗位要记住自己控制的点。
如果说电厂内控工作不好做,难在16个软要素20个流程涉及多部门、多岗位和多个员工,需要调动很多资源,要把内控做到位并不容易;如果说内控工作好做,好做在于一个人只控制一个关键点或几个点,数量不多,相对难度小。
只有厂领导因审批、审核多一些,关键点也多一些。
只要每个人把自己负责的点都控制好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内控工作也是容易做好的。
(五)、确保电厂流程和内控设计流程相一致。
我们在内控流程时主要考虑了二点。
一是内控设计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保证在业务流程的应用控制中能够充分满足404的要求;二是考虑流程设计与电厂实务流程的符合性和一致性。
在设计时是基于电厂的实务操作,并征求公司相关部门意见后形成的。
考虑到了内控流程的操作性问题。
可以说,目前的流程设计相对是合理的。
电厂在操作层面主要考虑三点:一是看手册中的流程描述是否与实务流程相一致。
如果一致,遵照执行即能满足404的要求(我们在内控测评时,也要测试实务流程是否与手册流程相一致,通过测试来判断实务流程是否能实现有效控制);二是如果不一致,要将实务流程修改成与手册设计流程相一致。
因为设计流程能够满足404的内控要求,而实务流程在没有评估的前提下不能保证满足404的内控要求;三是如果电厂认为实务流程更合理、控制更有效,可以提出修改设计流程,但要通过公司统一在手册中修订,电厂不应该擅自修订,因为自我修订没经过专业评估不能确保充分满足404的要求。
(六)、加强内控记录。
内控记录是进行内控运行评估的基础,是建立和维护有效内控的内在要求。
缺少内控记录会限制管理层正确监督内控或对内控进行有效测评的能力。
所以,内控记录在内控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重视内控记录,需要改变工作习惯。
内控记录目前是我们内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不仅是我们,亚洲人的习惯一般是说的多、做的多,但记录的少,不愿将做的工作都详细记录下来。
要改变这个习惯,变成说的多、做的多,记录也要多。
因为记录是内控是否有效的证据。
在内控评估时,没有充分的记录证据支持是无法说明内控运行是有效的。
这如同在法庭打官司,即使你有道理,但没有证据证明你有道理还是无法确认,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