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地方历史文化 第一讲34页PPT文档

山西地方历史文化 第一讲34页PPT文档

山西地方历史文化
主讲人:邹文卿 博士
zwq162163
山西,这方地处黄河中游的沃土,物 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山西在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一直在 全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中 国的历史有多么悠久,三晋文明的渊源就 有多么深远;太行吕梁的黄土有多么厚实, 三晋文化的蕴涵就有多么深邃。
本门课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在座的同学 们都能够理解山西,热爱山西。学习山西 厚重的历史文化,摒弃其糟粕,承袭其精 华,相信山西一定会从历史的沉寂中再次 崛起!
气候地理环境:
第一讲:概述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缘,是 华北平原、蒙古草原和黄土高原三大自然 单元衔接的地区。
山西位于温带草原带和温带森林草原地 带,历史上的山西温气候暖湿润、雨量充 沛、植被繁茂、湖泊广布、河川盈溢的水 乡泽国。
民族交流和融合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 面促进了少数民族社会的转型和进步,另 一方面又不断给古老文明的山西注入了新 的生机和活力。
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鲜卑族崇信佛教的 产物,融会了各民族以至包括印度、斯里 兰卡等国的技术和工艺成就;
辽代应县木塔:佛教传入和各民族文化、 科技交融的例证;
中国辽金佛寺中最大的殿堂大同华严寺大 雄宝殿面东背西,与一般寺院坐北朝南不 同,就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 习俗有关。
春秋时期:“泛舟之役”
西汉时期: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 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今日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但从历史 文献所记载的资料看,它的流量之大,湖 薮之多,远超过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 流。
西周时期昭余祁为全国十薮之一,据卫星影像透 视,今介休、平遥、祁县、文水、文城诸县之间 有一封闭式洼地,方圆数百里,乃昭余祁旧地。
但是,在如今世人的心中,山西除了黄 土、风沙与煤炭,似乎就剩下了贫穷、落 后与封闭了。
国人对山西历史文化知之甚少,更令人 赧颜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年青一代,对 自己的家乡误解很深。
这对于今天的山西是极不公平的!
当代上海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曾写过一 篇散文《抱愧山西》,长期以来,他一直 误认为山西是中国贫穷落后的地方之一, 但当了解到山西仅仅在不到百年之前,曾 是中国最富的省份时,不禁为自己过去误 解了山西而深感愧疚。
谭其骧:“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多次, 山西在全国,至少在黄河流域,占有突出 的地位,其重要性有过于今天的山西”。
无神论、唯物论的思想传统
从尸佼发展的宇宙观、荀况“天行有常,不 为尧存,不为桀亡”进而“制天命而用之”的有 为自然观,到韩非进化是时代的趋向、利己是人 类的天性、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的思想,还有特别 是西门豹治邺时对河神迷信的破除,孙盛的神灭 思想,柳宗元“惟元气存”、“或合或离”,或 轮如机”的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元气观, 将中国古代关于自然观的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 次,培育出山西唯物主义与无神论的思想传统。
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说明这些分 布于山西中南部的文化是一脉相承、土生 土长和自行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与欧洲 的石器明显有别,集中代表了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文化特征。
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存,山西更是随处可 见,已知者就数以千计之多,襄汾陶寺城 址的发现,更是“尧都平阳”、“舜都蒲 坂”等古史传说的现实史影,而垣曲商城 的发现也说明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 一。
为数众多的壁画也反映出各民族文化、 艺术和科技等交流、融会的史实,如芮城 永乐宫三清殿元代壁画、隰县明代小西天 华三会等;
大同铜火锅,更是塞外少数民族生活、艺 术和科技三位一体的最好物证,等等。
兵家必争之地
“天下大势,必有取于山西”
封闭多山的险峻地形,进可攻,退可守, 使山西历来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又是 割据自守的乐园。
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北方唯物 主义思想流派,其中以薛瑄、王廷相和傅 山为主要代表。薛瑄是明代复兴气本论第 一人,王廷相则是明代最大的唯物论者, 其元气论哲学更是明代哲学发展的最高水 平。傅山更是明清之际反理学的典型代表。
务实守信重商的经济传统
从先秦范蠡拜为师的“其先晋国亡公子” 的计然以及范蠡收为弟子的巨商猗顿,到 执中国金融牛耳数百年的明清晋商,无不 摒弃儒家千古奉为圭臬的“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以及“学而优则仕”的空谈 迂论,以务实、诚信的精神发家致富,形 成了别具一格的商业文化。
文湖:东西十五里,南北三十里,湖址在今汾阳 县肖家庄一带
洞过泽:在今榆次县西境,陈侃村一带
王泽:湖址在今新绛县东南境,浍河下游流入汾 河一带
方泽:在当今万荣县西北境,黄河左岸一带
矿产资源丰富 曾子:“晋楚之地,不可及也”
山西处在山地高原地带,地质结构复杂, 地层较为齐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 资源丰富,几乎可以说“有山必有矿”。
秦汉时期,山西已是闻带河,南依中原腹地, 北望草原大漠,表里山河,形势完固,是 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是中 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摇篮之 一。
就现今境内发现的旧石器遗址来说,数量 与密度均居全国之冠,仅20世纪20年代至 70年代就发现272处。其中在山西西南部芮 城发现的西侯渡遗址,是东亚地区最早发 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而且确认遗址中 发现的哺乳动物骨骼的颜色是火烤所致, 证明早在180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在山西这块 土地上劳动、生息和繁衍,已开始懂得火 的使用。匼河文化、丁村文化、汾河文化 等等。
天然熔炉
山西特殊的地理形势决定了其是农耕与 游牧两大文明形态的对峙、冲突、交流和 融会的大舞台,是中华民族融合的天然熔 炉,也是中原汉族政权抗拒北方少数民族 南侵的主要战场。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 农耕定居的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峙、 冲突、交流与融合最为激烈和引人注目。 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这种交锋 和融合的前线与重要中心。从远在皇帝甚 至之前开始,直到晚近,山西都是民族大 融合的主要舞台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