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简述会计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它对从业者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毋庸置疑,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信息技术持续更新,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
在这种新的时代形势下,社会的进步在推动会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会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1 会计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为了适应生存之环境,人类一开始便集聚成群体活动,以群居方式维系这个集团存在的原因在于,一是血缘;二是他们必须集成团体共同进行征服自然的生产活动。
正因如此,史学家把人类最初的组织形式称之为“原始群”。
这个时期及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生产活动一直处在极其简单状态,“簿记”渐自摆脱在头脑里默算与记忆的阶段,而成为一种实地进行计量与计录的活动来进行,然而,它却又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停留在作为“生产机能的一个附带工作”阶段,这时的“簿记”活动由部落里的首领或其他人兼而做之,未形成一种专职工作。
在原始氏族公社群体演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从“父权制”中分化出来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公社(或称之为村社),这种经济组织形态是从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阶段。
这一阶段,农业、畜牧业与手工业都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早期商业的发展,经济逐渐显得越来越复杂,统治这个农业公社的首领对管理财物的人员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便逐渐考虑到要委托专门管理人员加以管理,并通过这种集中管理把财产收支处理权集中在自己手中,以体现自己的统治权力,正是基于此,最终形成了最古老的财政主管机构和专职会计人员。
另一方面,手工业与交换关系的发展,农业公社的经济关系复杂化,要求对口设置各种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在众多专职之中,对复杂的经济的管理,类似“财政”、“记账”之类的专职设置也当然成为必需。
随着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形成的奴隶占有制带来了对公共财产及私有财产分别管理的需要。
一方面,为管理公共事务及维护公共利益设置公职及委派公职人员;由于常设专职人员数量的增加,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即脱离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员的物质资料的消耗,要由其他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员来负担,而且脱离的人越多,这种生产人员的负担便越重,相应地又越需要增设新的专职及部门管理生产和分配,这种现象的反复最终导致以赋税作为一项或几项收入,而同时又以公职费用作为一项或几项支出,从而最终促使财政分配关系及公共会计专门工作的形成。
在国家产生之初,围绕这些专职便形成了相应的组织部门,这些部门也便成为上层建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为管理私家经济事务与维护私人经济利益需要指定专门人员,在此情况下“薄记”则是二者之间共同需要的一种重要的“职事”。
在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时期,从维护残存的公有财产出发所进行的计量记录,与私有财产占有者从保护私有财产出发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几乎同样显得迫切起来,而且后者的重视程度日渐胜于前者。
“会计”职掌专门化成为维护私有财产占有权、支配权的首要职能。
在上述体制下,在具体组织建立方面,前者造就了官厅会计,而后者则造就了私家会计,由此产生了官厅会计职业与民间会计职业历史演进的起点,在同一历史时期,由于控制对象、控制范围、管理目标的差别,使官厅会计早于民间会计的产生。
1.1 会计师职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1853年,苏格兰的几个会计师组建了爱丁堡会计师公会(Society of Accountants in Edinburgh),并于1854年获得皇家特许正式注册登记。
它是英国第一个会计师职业团体,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职业团体。
尽管会计师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有职业化倾向,但是在审计业务简单、量少的情况下,职业化增加了从事审计活动的成本,却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
事实上,早期的会计师多半是业余的,他们是一些公司的在职董事或股东。
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政治、经济、企业组织、企业生产及管理等方面的巨变,社会对职业会计师的服务需求剧增,而当时的会计师良莠不齐,所以就产生了通过组建会计师职业团体来排斥低水平的会计师的要求。
也有人认为,组建职业团体是为了应对竞争压力和达成对会计问题的共识,其中最直接的刺激因素是苏格兰当时正在酝酿的破产法修订案。
其中有人提出应由律师接替会计师来充当破产管理人。
为此,1853年,爱丁堡的61个会计师联合向维多利亚女王提出在爱丁堡建立会计师公会的请求。
请求书中提到,公众利益是该组织关注的焦点,为此会计师必须组成一个团体,以确保他们的工作是由合格的会计师来完成的,以维护公众利益。
1855年,格拉斯哥的49个会计师以同样的理由提出了同样的请求。
这两个苏格兰地区的会计师组织一经形成,就继续抵制破产法的修订,以维护会计师职业的利益。
苏格兰地区会计师协会组成以后,他们对破产法修订案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发动辩论以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游说苏格兰法律界高层人士和国会议员,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英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对会计师服务需求的增长,使职业会计师成为一个诱人的行业,职业会计师的人数剧增。
在苏格兰会计师特许协会成立后,格拉斯哥、阿伯丁、伦敦、利物浦等城市也纷纷仿效,成立了各种会计师协会,也造成会计师协会林立,会计师素质高低不同的现象。
对于英国会计师而言,创建和维护会计师职业团体并非易事,会计师业界内部因各种原因争斗了至少50年。
为维护特许会计师的权威地位和职业利益,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就开始采取各种方式联合起来以扩大其影响力,并进行了多次合并。
1880年,苏格兰的皇家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在成员进入门槛、培训制度等方面采用相同的标准,并在1893年采取联考制度,在如何回应破产法修订和公司立法问题上进行了广泛磋商,在1896年发行了全国特许会计师名录,在1897年出版了合办的期刊The Accountants Magazine,还组织了联合讲授课程等。
最终,苏格兰地区各会计师团体在1951年完全合并。
由于历史原因,时至今日,英国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也没有实现最终的完全合并。
目前,英国有六大会计师职业团体,即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I)、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特许公共财务与会计协会(CIPFA)。
其中只有前四家有权批准其会员从事独立审计业务并颁发执业执照。
为了协调行动,六大会计师职业团体共同成立了会计团体咨询委员会(CCAB),下设审计实务委员会(APB)、会计教育课程委员会(BAAEC)及其他一些专门机构,在一些领域统一开展工作。
1. 2 注册会计师的产生与发展(1)从世界范围来看,注册会计师产生的“催产剂”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
当时“南海公司”以虚假的财务信息诱骗投资人上当,其股票价格一时扶摇直上,但好景不长,“南海公司”最终未能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使股东和债权人损失惨重。
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
斯耐尔以“会计师”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
1916年美国改组1887年成立的美国会计师公会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
第一部注册会计法于1896年在纽约通过,1917年美国开始在全国举行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
(2)中国注册会计师产生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
1918年,北洋政府商务部颁布了中国的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同年,谢霖先生创办了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谢霖(1885-1969年,字霖甫)教授,江苏武进人,男。
中国会计界先驱,知名会计学者,中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会计改革实干家和会计教育家,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者,中国会计改革的先驱中国会计师制度的拓荒者。
少时东渡日本,攻读明治大学商科,1909在毕业获商学士学位。
回国后,应试经济特科,清政府收入商科举人学衙。
因才华过人,深受当局重视,先后派任大清银行(即后中国银行)总司帐,交通银行总会计,四川总督署文案委员,四川劝业道商务科长等职。
在担任各种职务的同时,十分重视会计教育。
他在热心教育事业,建立会计师制度,改革会计制度,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和传播会计知识等方面,为中国会计科学发展和会计工作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
之后,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有了一定的规模,注册会计师人数也曾达到过2 619人,但在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和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垄断资本统治下,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发挥并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主管财经工作的陈云同志大胆聘用数千名注册会计师,对工商企业依法查账,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后来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和计划经济模式的确定,注册会计师成了一个历史概念退出了中国的经济舞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财政部于1980年12月23日颁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1981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公正会计师事务所,以此为起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经历了恢复起步与规范发展两大阶段:(1)恢复起步阶段。
继上海公正会计师事务所后,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又陆续成立了一批会计师事务所,一些配套的法规和组织机构也纷纷出台。
1986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确立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律地位。
同年10月29日,财政部发布《会计师事务所暂行管理办法》。
1988年11月,全国性的职业组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成立。
至此,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基本完成了恢复创业工作,注册会计师达到了3 000余人,会计师事务所250家。
(2)规范发展阶段。
1993年10月31日,中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改革中发展、在整顿中提高,逐步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1996年1月1日,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正式实施。
1996年5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实现联合,从而结束了会计、审计隶属于两个部门的局面,实现了行业的统一管理。
1997年8月至1998年年底,全行业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净化执业环境。
1999年底,全国4 805家会计师事务所与主办单位脱钩,改制成为由注册会计师个人发起设立的合伙制及有限责任制事务所,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行业发展的体制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