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课程作业题目:中国的电子政务学生姓名学号班级2014年月日电子政务--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

我国的电子政务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发展的,目前已进入电子政务工程的全面建设阶段。

关键字:信息化;效益化;功能化;整体化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电子政务是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电子政务”这一主线展开的。

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在国内引起热潮,政府机构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

随着PC的普及政府机关也逐渐适应了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和传送等新工作方式。

1.起步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

它们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

3.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1999年被定为“政府上网年”。

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

截至2001年1月底,以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4.整体发展期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电子政务建设的系统指导和科学规划得到加强。

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线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两者为中国电子政务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对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的批示中明确指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当前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从重塑国家和社会间的权力关系的角度,实现政府逐渐放权于社会,强化社会权利和自治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管理。

这一转变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将发挥“推动器”的作用。

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有两项:一是推行政令,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

这两项职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

政府部门作为国家经济生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的强化与发展必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正是以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优化并拓展政府机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3.使公众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就是全心全意为公共服务。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从根本说就是要建立一个服务能力更强的政府。

2006年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正式开通充分体现了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信心和决心,标志着我国完整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的形成。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开始转变,各种服务措施不断推出,“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以及在作出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决策时,有政府组织听证会,开通“市长电话”、“市长电子信箱”等,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

4.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使社会公众横好的参政议政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

国家首次从行政法规层面上对政府公开作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视方式等信息等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增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的能力在这方面,电子政务作用的空间很大,它在客观上放大或者拓展了政府在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比较充分的电子化、网络化,使政府可以有切实的手段和措施为社会有关方面建立或者促进建立相关的交易市场,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针对资金、技术有限的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实体的发展需要,政府可以通过为其建立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来促进其发展。

这对于搞活经济、繁荣市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6.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由于社会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着和应用者,因此,电子政务也就成为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

我们可以看到: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政府不但靠发文、发号令,不单靠强制命令,也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职能。

政府靠“信息引导”和“利益推动”所实现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甚至是令人鼓舞的。

三、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电子政务的效益有两部份构成,一是政府通过实施电子政务而节约政府开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政府利用电子手段行使管理职能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从目前的具体情看,我国的电子政务主要在以下方面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益。

1.通过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促进了经济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成绩斐然,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2009年稳居第三位。

电子政务功不可没,最值得肯定的是,它非常有效地放大了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效能,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节省人力、物力、财,降低了行政成本网上建立的虚拟机关、虚拟办公室、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简化的管理程序等,减去了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方便的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节省了人们的精力和时间,降低了行政费用的支出,提高了办事效率。

电子政务还促进了政府采购的发展,相应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实际使用效益。

3.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政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为网络,降低了进政府办事的“门槛”。

原来所谓的“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在电子政务环境中将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北京电子政务平台()正式联网运营后,市民不仅可以免去奔波之苦,而且“政府十分钟干了过去一天的活儿”。

广州市工商局建成开通企业工商注册和年检并联审批系统,在涉及前置审批的40多个部门中,有市区两级政府共59个相关审批单位加入了网上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开展审批业务。

4.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力量。

电子政务给社会公共享有知情权,进而参政、议政提供了现实可能的条件。

在我国,多部重要法律、许多重要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通过电子化手段公开征集公共意见,集思广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数字安全技术的完善,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选举登记,了解被选举人的资料,进行电子投票;还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参加在线听证会,通过“村委会电脑选举系统”,进行直接选举也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方式。

5.带动信息基础建设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以产业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等战略的提出,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电子政务的建设蕴涵着无限商机、庞大的市场、实实在在的利润,以及由此获得的政府资源,使国内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较高水平行列的基本条件。

四、中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骨架,有了这个骨架,全国电子政务系统就能建起来。

1.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要求与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概括提出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要使“电子政务应用和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密切结合,网络化公共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为完成这一任务,《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推行电子政务”的战略任务:(1)改善公共服务;(2)加强社会管理;(3)强化综合监督;(4)完善宏观调控。

2.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按照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了“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建设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的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

这一构架在总体上确定了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方式、策略和内容。

3.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策略3.1服务与应用系统建设电子化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应当紧紧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选择优先支持的政府业务,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服务。

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明确强调了这一重要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策略。

(1)以服务对象为导向完善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体系中国政府明确规定,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逐步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通过计算机、电视、电话等多种手段,把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村镇,惠及全民。

(2)对业务发展做出优先选择(3)突出应用效益,强调系统结合3.2以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作为建设主线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的重要资产,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时效的关键。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突出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信息采集和更新(2)信息公开和共享(3)基础信息资源3.3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使用效益基础设施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1)建设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3)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参考文献:●工业与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跨越与融合——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9.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赵国俊.电子政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瑞典]阿克.格朗兰德.电子政务——设计、应用和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