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试题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试题

单选题
∙2018年6月21日(夏至),中国国务院发布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国务院发布批复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A.巴西利亚(15.8°S,47.9°W)的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B.莫斯科(55.8°N,37.6°E)正午物体影子越来越短
C.瑞典北部适宜观赏美丽的极光
D.新加坡(1.4°N,104.0°E)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悉尼(33.9°S,151.2°E)小
2.下列诗句反映“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自然现象的是
A.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B.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C.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D.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答案】
1.D
2.C
【解析】
1.从国务院发布批复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时间段,即为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南半球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北半球正好相反。

巴西利亚位于南
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日落时间变晚;莫斯科位于北半球中纬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正午物体影子越来越长;适宜观赏美丽极光的时间为冬半年北极
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此时段内,瑞典北部仍然是昼长夜短,未出现极夜现象;纬度越低,昼
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新加坡比悉尼纬度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D项正确。

2.“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候鸟南飞,北半球进入秋季;仲春是春季;昼晷已云极指的是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最大;夏至一阴生指夏至,C项正确。

∙2018 年9 月23 日是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此时,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下图是地球公转运
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农民丰收节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4.地球位于①时段时,北京(40° N)
A.白昼长度在变短B.日出时间在延后
C.正午日影在变长D.正午太阳在变高
5.地球位于②时段时,重庆(30°N)
A.昼夜平分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D.出现极昼
6.冬至时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庆地区树木落叶B.北京地区春意盎然
C.海南越冬人口拥挤D.东北地区积雪融化
【答案】
3.C
4.D
5.B
6.C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公转意义
3.由材料“9 月23 日是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可知,丰收节时地球位于秋分位置,C正确。

4.图中①时段为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从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京白昼长度在变长、日出时间在提前、正午日影在变短、正午太阳在变高,D正确。

5.图中②时段为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从北回归线向南向赤道运动,太阳直射北半球,重庆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重庆不会出现极昼,B正确。

6.冬至时节,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此时为冬季;重庆地区为常绿
阔叶林;海南地处热带,越冬旅游人口数量多,C正确;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化。

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窑洞前多植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陕北民居的修建原则反映了该地区( )
A.沟壑纵横B.全年多雨C.河网密布D.土质疏松
8.窑洞前植的树主要是( )
A.常绿硬叶树B.常绿阔叶树C.落叶阔叶树D.常绿针叶树
9.下列节日中,门前树的日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春节B.儿童节C.丰收节(秋分日)D.国庆节
【答案】
7.A
8.C
9.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地球运动.
7.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在窑洞选址时,要避开阴坡(避湿就干)和海拔较低的沟谷地区(避低就高),而选择向阳、排水条件好且高于最高洪水位的缓坡,故选项A 正确;陕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选项B 错误;陕北地区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区相比,降水量较少,地势起伏较大,河网密度较小,选项C 错误;陕北地区均有较厚的黄土层覆盖,黄土土质疏松,对窑洞的微观选址影响较小,排除D。

8.陕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窑洞前多植的树种为落叶阔叶树,选项C 正确。

9.由所学知识可知,白昼越长,树影在地面转动角度越大;选项中四个节日中,儿童节(6 月1 日)陕北地区白昼最长,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图文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节气那一天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回答下列各题。

10.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太阳直射点接近下图中的哪个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全国农民在庆祝首届丰收节时,我国昼夜情况接近哪幅图()
12.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种麦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哪个位置()
A.A B.B C.C D.D
【答案】
11. B
12. B
【解析】
10.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为6月21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B 正确。

11.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晨昏线过极点,故B正确。

12.在公转轨道图中,用“二至”定“二分”。

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根据地球公转发现可知B为秋分,故B正确。

0 5
综合题
13.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

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

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说出3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差异,并任选一项说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

(8分)
【答案】饮食:南米北面,气候;行:南船北马,河流(地形);民居:南方墙壁薄,北方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屋顶坡度小),气候(降水,气温);娱乐活动:南方赛龙舟,北方跑旱船,河流(气候)(影响因素从河流、气候、地形三方面解释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2)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地形、气候、河流的差异,导致饮食习惯,交通状况,居住条件,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北方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体现了其冬季寒冷,降水较少,河流少,地形平坦等特征。

南方相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