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与住院环境教案

医院与住院环境教案

第八章医院与住院环境第一节医院医院是对患者或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合。

务对象不仅包括患病的人,也包括健康的人。

其内容涉及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个层次方面的护理。

医院应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必要的设备,以及相应的医务人员。

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为服务对象提供防病治病和健康保健的场所。

一、医院的性质和任务(一)医院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疗卫生工作条例》明确了医院的基本性质:“医院是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贯彻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政府法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医院的任务医院的任务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同时做好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和计划生育的技术工作”。

二、医院的种类(一)按卫生部分级管理制度划分从1989年开始我国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不同的任务、功能、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及设施条件,实施分级管理。

将医院分为:三级(一、二、三级),十等(每级分甲、乙、丙,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1、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具有全面医疗、护理、预防、教学、科研能力的技术中心。

主要指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2、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其半径人口在10万以上)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医院。

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医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业单位的职工医院。

3、一级医院是直接为具有一定人口(<10万)的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

主要指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街道医院。

(二)按收治范围划分1、综合性医院在各类医院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它可分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等专科,并设有药剂、检验、影像等医技部门及相应的人员和设备。

2、专科医院为诊治专科疾病而设置的医院,如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肿瘤医院等。

(三)按特定任务分类按特定任务分类有军队医院、企业医院和医学院校附属医院。

(四)按所有制分类按所有制分类有全民所有制医院、集体所有制医院、个体所有制医院和中外合资医院。

(五)按经营目的分类按经营目的分类有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我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和主体地位。

三、医院的组织结构当前医院的组织结构模式,大致分为三大系统,即诊疗部门、诊疗辅助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

(见书图8-1)第二节门诊部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

门诊部包括两个部门,即门诊与急诊。

一、门诊的环境及护理工作(一)门诊的设置和布局门诊设有和医院各科室相对应的诊察室,并设有挂号室、收费室、化验室、药房、治疗室、候诊室等。

门诊应以方便患者为目的,突出公共卫生为原则,做到布局合理,标志、路牌醒目,保持安静、整洁、绿化、美化。

(二)门诊护理工作1、预检分诊预检护士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应热情、主动地接待来院就诊的患者,在扼要询问病史,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做出初步判断,给予合理的分诊指导和传染病管理。

做到先预检分诊,后挂号治疗。

2、安排候诊与就诊患者挂号后,分别到各科候诊室依次就诊。

为保证患者候诊,就诊的次序,护士应做好以下工作:(1)开诊前准备好各种检查器械和用物,提供良好的侯诊、诊疗环境。

(2)分理初诊和复诊病案,收集整理化验单、检查报告等。

(3)根据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记录于门诊病案上。

(4)按挂号先后顺序叫号就诊,必要时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诊查工作。

(5)随时观察候诊患者的病情,遇到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及休克等患者,应立即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对病情较严重或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整就诊顺序,安排提前就诊。

3、健康教育利用候诊时间,采用口头、图片、电视录像、黑板报或赠送有关宣传手册等不同形式,开展科普、防病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热情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4、门诊治疗根据医嘱执行需在门诊进行的治疗,如:注射、导尿、灌肠、输液等。

5、消毒隔离门诊人群流量大,患者集中,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要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传染病或疑视传染患者,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就诊,并做好疫情报告。

二、急诊环境与护理工作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

24小时开放,对危急生命的患者及意外伤害事件,应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按照急救程序进行抢救。

急诊科的护士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和经验,技术熟练,动作敏捷。

急诊科护理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应达到最优化,即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一)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急诊科一般设有预检处、诊疗室、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清创室、药房、化验室、X射线室、心电图室,挂号室及收费室,形成相对独立的单元,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完成。

布局要以方便急诊患者就诊为目的,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就诊的时间,争取抢救时机为原则。

因此,急诊科应环境宽敞,要有专门通道和宽畅的出入口、标志,路标醒目,夜间有明亮的灯光。

(二)急诊的护理工作1、预检分诊患者被送到急诊科,应有专人负责出迎。

预检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的标准,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

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室护士进行抢救;遇到意外安全事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积极救治;遇有法律纠纷、刑事伤害,交通事故等事件,尽快通知医院保卫部门或直接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

2、抢救工作包括抢救物品的准备和配合抢救(1)物品准备急救物品包括一般用物、无菌物品和急救包、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通讯设备。

急救物品应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及定期检查维修,急救物品完好率应达到100%。

护士要熟悉急救物品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且能排除一般性故障。

(2)配合抢救1)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抢救措施,做到分秒必争。

2)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及时、准确。

在抢救过程中,凡口头医嘱必须向医生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再执行。

抢救完毕后,请医生及时补写医嘱和处方。

3、加强病情观察急诊科设有一定数量的观察床,收治已明确诊断或暂不能确诊者,或病情危重暂时住院困难者。

急诊观察时间一般为3-7天。

急诊观察室护理工作要求:(1)入室登记、建立病案,认真填写各项记录,书写病情观察报告。

(2)对急诊观察患者要主动巡视,加强观察,及时完成医嘱,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3)做好出入患者及家属的管理工作,保持观察室良好的秩序和环境。

第三节病区一、病区的设置和布局病区设有病房、医生护士办公室、治疗室、处置室、盥洗室、厕所、休息室,有的病房根据需要可能设有理疗室,有条件的医院还设置患者娱乐室等等。

病区实行科主任、科护士长领导下的主治医生、护士长分工负责制。

每个病区设病床30~40张,每间病室设1~6张床,两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m。

二、病区的环境管理病区环境分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物理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安全是环境的主要评估因素:1、安静:根据国际噪音标准,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声音强度应维持在35~40dB。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①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②病室的门、窗、桌、椅脚应钉上橡皮垫;③推车的轮轴应注润滑油并定期检查;④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保持病室安静的重要性;⑤电话等有声响的设备声音调到最低;⑥避免制造不必要的噪音。

2、整洁:整洁是指保持病区护理单元、患者及工作人员的整洁。

要求达到避免污垢积存,防止细菌滋生的目的。

保持病区环境整洁的措施有:(1)病区陈设齐全,规格统一,布局合理,摆放整齐,方便取用。

(2)做到物有定位,用后归位。

(3)及时清理环境,病区内墙、地面及所有物品采用湿式清扫法。

(4)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患者的排泄物。

(5)保持患者及病床单位清洁,床单被套及衣裤及时更换。

(6)非患者生活及医疗护理必需品不得带入病区。

(7)工作人员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得体。

3、舒适主要指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装饰等方面。

(1)温度适宜的温度为18℃~22℃,新生儿室、产房、手术室、老年病房的室温应当略高,在22℃~24℃左右。

(2)湿度湿度以50%~60%为宜。

(3)通风: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左右。

(4)采光:病室采光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5)装饰:保持病房环境优美,整洁美观。

(二)社会环境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护士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建和谐的氛围,帮助患者解除不良心理反应,尽快适应医院的社会环境。

(1)医疗服务环境指以医疗护理技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及服务态度等为主的人文社会环境,属于软环境。

(2)医院管理环境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及各部门协作的人际关系等,也属于软环境。

良好的医院环境需要软、硬环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亦是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及影响广大患者对医院整体印象的综合评价和心理认同的重要因素。

三、患者床单位及设置(一)病人床单位的设施包括床、床垫、床褥、棉胎、枕芯、大单、被套、枕套、中单、橡胶中单、床旁桌、床旁椅、床上桌(二)各单的折叠法原则:使用方便1、大单正面在内—纵折两次—中线在外—横折2次或3次2、橡胶中单正面在内—横折2次—中线在外—再横折1次3、中单同橡胶中单4、被套反面在内—纵折2次—中线在外—自尾端扇形3折至头端5、棉胎或毛毯纵向3折,横向S形3折6、床褥纵向对折1次—横向S形3折四、铺床法铺床是为了保持床单位整齐,满足患者休息的需要。

病床的铺法要求舒适、平整、安全、实用、耐用。

常用的铺床法有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和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

(一)备用床【目的】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准备接收新患者。

【评估】1、病室内有无患者进行治疗或用餐2、病床及床垫是否完好、安全,床单、被套是否符合床及棉胎的尺寸以及季节需要。

3、床旁设施如呼叫系统、照明灯是否完好,供氧和负压吸引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

【计划】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熟悉铺备用床操作方法。

2、用物准备床、床垫、床褥、枕芯、棉胎、毛毯、大单、被套、枕套。

3、环境准备病室内无患者进餐或治疗,清洁、通风。

【实施】准备:备物、穿戴整齐、检查床的质量↓移开床旁床桌椅:桌距床20㎝、椅距床尾正中15㎝↓用物按序放于椅上、翻床垫↓铺大单↓铺盖被:“S”式、卷筒式↓套枕套↓还原床旁桌椅↓洗手【注意事项】1、病室内有病人进餐或治疗时应暂停铺床。

2、用物备齐,折叠正确,放置有序,省时省力。

3、动作轻稳,避免尘埃扬起。

4、操作中正确应用节力原理。

【评价】1、病床外观平、整、紧、挺,符合实用、耐用、舒适、安全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