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当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主要是以人事档案为纽带,依托政府人事部门代理服务,通过各级人才中心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进行相关管理活动。
但是,由于流动党员流动面广,情形多样、组织不便、联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增加管理的难度,始终成为政府人才服务部门的工作难题。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作法。
一、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政府人才服务部门的重要职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和规模在成倍地扩大,其已经成为当前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党员人才队伍中的重要部分。
如何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保持他们的先进性,也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对于流动党员个人,因为其流动性,也缺失着归宿感,作为人才服务部门也有责任帮助建立这种归宿感。
市南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近年来致力于为所代理服务的流动党员建立了组织这个“家”,充当了“娘家”这个角色。
建立了党总支,设立了10个流动党员支部和联合支部,把分布在众多代理单位,分散在全国各地,乃至身处国外的700多名流动党员,组织成为自己的党员队伍,勇敢地承担了教育管理任务,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是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模式。
流动党员工作、学习地点变化大、流动性强、联系方式变化频繁,是教育管理活动的难点所在。
对此应根据他们所处的不同状态,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管理形式,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市南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根据流动党员的不同形态,进行分类管理。
对企业主能够认同、生产经营稳定、党员数量较多的代理单位,通过宣传说服,动员他们建立党支部,鼓励他们结合企业经营开展活动。
对不易建立党组织的非公经济代理单位中的党员,则按工作、行业、毕业院校等相近要素组成党小组,由人才中心党员工作人员及在流动党员中挑选合适人员担任小组长,鼓励他们相互联系沟通,逐步形成流动党员自我管理的局面。
对因工作或学习身在国外的流动党员,通过其亲朋或发电子邮件等联系渠道,及时通知他们到网上学习,了解党组织生活动态。
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式。
如果只是把流动党员纳入到组织中来,交交党费,过过简单的组织生活,而不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无论任何组织形式都会失去其生命力。
但是由于其分散性、流动性大,组织教育活动不易,而容易被放弃。
因此,不能把集中教育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唯一形式,而必须适合其特点,采取灵活性、多样性。
市南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紧紧抓住切入点,对流动党员进行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在长达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根据每个党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分时间、分小组、分地点,把几百名流动党员组织起来进行教育活动,顺利地完成了教育任务。
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活动。
在召开党员吸收及转正大会、在党费收缴、转进党员信息登记、办理有关代理业务等过程,都成为党员教育的过程,进行教育宣传,教育材料发放、有关组织活动要求等工作。
党总支还根据《党章》、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编制了《党员须知》,发放到流动党员人手一份,并随时提醒他们学习执行。
要求每一名流动党员经常到网上“流动党员之家”了解、学习党组织的新精神、新要求。
把人才中心负责党员管理工作的同志姓名、联系方式公布给流动党员,让他们随时随地进行联系。
这样,不管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都能联系到哪里、教育到哪里,保证思想行为与党组织要求不脱节,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着自己的积极性,带动和影响着周围群众。
青岛托普森贸易有限公司党支部,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员工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青岛安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青岛阳光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飞天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企业党支部把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