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土方开挖
1.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1.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1.5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
反铲挖土机采用端头挖土法,从基坑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即自东向西进行开挖,自卸翻斗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一侧装运土。开挖时边坡预留0.2M的土层由人工清理,以保证基坑边坡坡度符合要求。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的支撑准备,以防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3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基坑开挖修边和清底
4.操作工艺
4.1定位放线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测设出8#、9#、10#、11#楼具体位置,并做好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控制桩、标准水平控制桩,用白灰洒出开挖线,办理预检手续。
4.2.土方开挖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准水平控制点测定,8#、9#、10#、11#楼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3.8m~4.4m,在最大挖掘深度5m范围以内,故不再进行分层开挖。
4.3修边、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坑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坑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4.4雨期施工
在雨期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6.2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6.3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4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情况,以防机械自重下沉。
1.6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1.7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1.8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2主要机具:
2.1挖土机械有:挖土机、自卸汽车等。
2.2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5.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序号
项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1
主控项目
标高
-50
水准仪检查
2
长度、宽度
100,-50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用坡度尺检查
1
一般项目
表面平整度
20
用尺量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观察土样分析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
×
分部工程名称
地基与基础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土方开挖
施工单位
×
项目经理
×
交底人
×
接受交底人数
作业班组
1.作业条件:
1.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1.2建筑物的位置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6.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交底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接受交底负责人:
2010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