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9年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中央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三大目标之一,与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为我国职业培训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强大动力。

一、职业培训的现状
近几年来,职业培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改革、强化措施,职业培训逐步走出低谷,得到较快发展。

职业培训无论是在发展经济,实现劳动就业中,还是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是大力整合资源。

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培训的地位,实际上就是指职业培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实质是国家教育事业和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

对于职业培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国家先后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予以阐述:“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培训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

” “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 “职业培训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培训的课程,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培训的教学内容,实行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
调发展。

二是下大力抓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积极推进职业培训招生制度、招生办法改革,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并采取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等措施,实现了招生数量的连年快速增长。

三是办学方式日趋多元,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迅速。

许多职业培训机构纷纷走出去,与外地知名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实行生源、校舍与师资、就业等方面的对接,取得了可喜成效。

半年理论培训,其余时间在实习基地实际培训,或者直接在实习基地帮、带、学相结合。

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导的同时,引导、鼓励、支持民办职业培训发展,在认识上破除“公”与“私”的观念,在条件上降低办学审批门槛,在政策上实行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一视同仁,民办职业机构教师同样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并可以参加职称评定。

四是投入逐步增加。

一批骨干职业培训机构得到较快发展各级有目标的加强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设施建设,树立职业培训机构的标杆和形象。

如XX职业高级中学被评定为“全国职业重点中学”新建大量职业培训机构,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培养专门人才
二、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传统人才观的错位享受
有学者从社会对人才价值评价的角度分析了职业培训发展阻滞的原因。

研究指出:“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评价有着一种‘重学历、轻
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这使许多技能型人才得不到他们应得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价值回报,进而造成了该类人才的流失和后续乏人。

进一步,这种在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一套‘轻职业、重级别’的人事管理制度,其核心是把工人和干部(包括科技人员)从管理制度上严格地割裂开,分别管理。

在这一管理体制框架内,通常把干部视为人才,工人只是普通劳动者,因此他们就难以被视为人才。

正是由于这种价值判断的错误,导致了社会群体对技术人才社会地位的不认可。

家长们只看好普通高校这座独木桥,而不愿意让孩子参加职业培训去学一技之长,于是人为造成了技能人才后续乏人和职业培训发展阻滞。

2、就业竞争加剧
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及学历的贬值使得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就业市场“一般性人才的大量过剩,使无论什么目的与性质的招聘广告,皆能吸引众多应聘者前往应聘,“这种态势使年龄尚小,心理准备不足,知识能力水平不够高的职业培训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很多家长宁可交数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学费,也一定让初中毕业的孩子XX中而不参加职业培训,就反映了职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

3、政策的影响
目前学生上大学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学费,而职业培训的收费制定比较低,就导致许多职业培训机构升级,中职变高职,高职变大专,大专升本科,使得基础职业培训机构萎缩,从而使职业培训市场萎缩。

4、“市场化”制度变迁的影响
职业培训的兴旺依靠的是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因自身发展不完善而留下的发展空间;职业培训的衰落则缘于自身缺少制度化的努力以及高等教育“市场化”制度变迁的稳扎稳打和成功完成。

也就是说,我国职业培训始终没有完成市场化的制度变迁,只是单纯地依靠并满足于政府的倾斜政策和资金划拨,以维持存在和发展。

这使得它既无法长期稳定地从市场中吸纳资源(生源、办学力量、信息等),也无法有效地将资源(毕业生、信息等)反馈给市场。

三、对策思考
全国初、高中生毕业未升入大学的人数,与目前职业培训招生数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针对目前职业培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力解决:
1、加快资源整合。

从规模与特色出发,下决心改变分散办学、重复办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状况,迅速淘汰、整合一批不合格的职业培训机构。

建议撤销合并规模太小、师资不强、无特色专长、长期租借场地的职业培训机构,集中精力办好县市职教中心和重点特色学校,打造龙头职业培训机构。

鼓励社会力量向优势学校投资、参股,而不是另起炉灶。

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培训体系。

2、加大资金投入。

在中央、省大幅增加投入的大好形势下,市、县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努力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社会、民间
要趁势介入,抢占规模和条件优势高地。

要通过积极申报中央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及示范型培训机构建设项目,争取上级大力扶持。

争取企业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

如能做到有机结合,将对各级职业学校增加收入大有裨益。

3、内强师生素质。

质量是职业培训的生命。

要强化师资力量,采取固定与灵活相结合、紧密与松散相结合的方式,招录一批高素质教师,聘用一批兼职技能型教师,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通过建立规范、高效的教学秩序,运用灵活、实用的考核手段和奖励机制,调动教学的积极性,每所学校都办成特色。

职业培训要以技能培训为主,杜绝提前实习现象,让学生高兴来,留得住,学得精,回家还成为免费的宣传员。

4、外联协作渠道。

职业学校与各级政府的劳动力培训管理部门、校外实训基地、用工企业、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学校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

相比其他高校,职业学校可以说是开放型的。

既有全日制,又有短训班,既有校内学习,又有较长时间的校外顶岗实习。

因此,加强与上述部门与单位的沟通、协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才有难。

要主动走出去,结交朋友,开阔眼界,开拓思路。

要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多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多为本地企业培养对路人才。

职业培训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培训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