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
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
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
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
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
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
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
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
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
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
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
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
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
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掌握神经反射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0、掌握全身体检得原则、检查内容与顺序。
熟悉特殊情况、老年人体格检查特点。
(三)病历书写了解病历书写得重要意义。
掌握病历书写得基本格式与内容。
能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四)实验诊断详见《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五)器械检查1、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段得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熟悉心电图检查得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掌握常见异常心电图得特征,掌握心电图分析方法与步骤并写出心电图报告。
2、了解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六)诊断疾病得基本步骤与临床思维方法1、了解诊断步骤,逐步掌握诊断过程得思维方法。
2、熟悉临床诊断得种类、内容与格式。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绪论1、诊断学得内容。
2、诊断学得学习要领。
3、建立与完善正确得诊断思维。
4、学习诊断学得要求。
(一)问诊(部分内容自学)1、问诊得重要性。
2、问诊得内容。
3、问诊得方法与技巧:问诊得基本方法与技巧、重点问诊得方法、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部分内容课堂讲授,其余内容自学)1、发热(1)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2)发生机制(3)病因与分类(4)临床表现(5)热型及临床意义(6)伴随症状(7)问诊要点2、皮肤粘膜出血(1)病因与发生机制(2)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3、水肿(1)发生机制(2)病因与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4、咳嗽与咳痰(1)发生机制(2)病因(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5)问诊要点5、咯血(1)病因与发生机制(2)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6、胸痛(1)病因与发生机制(2)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7、发绀(1)发生机制(2)病因与分类(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8、呼吸困难(1)病因(2)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9、心悸(1)病因(2)发生机制(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10、恶心与呕吐(1)病因(2)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5)问诊要点11、呕血(1)病因(2)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12、便血(1)病因(2)临床表现(4)问诊要点13、腹痛(1) 病因(2)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5)问诊要点14、腹泻(1)病因(2)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与体征(5)问诊要点15、便秘(1)病因(2)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5)问诊要点16、黄疸(1)胆红素得正常代谢(2)分类(3)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5)伴随症状(6)问诊要点、17、、腰背痛(1)病因病理及分类(2)临床表现及特点(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18、关节痛(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19、血尿(1)病因(2)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20、尿频、尿急与尿痛(1)病因与临床表现(3)问诊要点21、少尿、无尿与多尿(1)病因与发生机制(2)伴随症状(3)问诊要点22、头痛(1)病因(2)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5)问诊要点23、眩晕(1)发生机制(2)病因与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24、晕厥(1)病因(2)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4)问诊要点25、抽搐与惊厥(1)病因(2)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5)问诊要点26、意识障碍(1)病因(2)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5)问诊要点(二)体格检查(部分内容自学)1、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2、一般检查(1)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语调与语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步态。
(2)皮肤:颜色、湿度、弹性、皮疹、脱屑、皮下出血、蜘蛛痣与肝掌、水肿、皮下结节、瘢痕、毛发。
(3)淋巴结:表浅淋巴结分布、检查方法及顺序、淋巴结肿大病因及表现。
3、头部头发与头皮、头颅、颜面及其器官(眼、耳、鼻、口)4、颈部颈部外形与分区、颈部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颈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及肺检查(1)胸部得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与解剖区域、肺与胸膜得界限。
(2)胸壁、胸廓与乳房(3)肺与胸膜: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叩诊:叩诊方法、影响叩诊音得因素、叩诊音得分类、正常叩诊音、胸部异常叩诊音。
4)听诊: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
5)胸部与肺体格检查得步骤与主要内容。
(4)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得主要症状与体征:1)大叶性肺炎 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3)支气管哮喘 4)胸腔积液 5)气胸(5)心脏检查1)视诊:胸廓畸形、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
2)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3)叩诊:叩诊方法、叩诊顺序、正常心浊音界、心浊音界各部得组成、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4)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
(6)血管检查;1)脉搏:脉率、脉律、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强弱、脉波。
2)血压:测量方法、血压标准、血压变动得临床意义、动态血压监测。
3)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静脉杂音、动脉杂音、周围血管征。
(7)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得主要症状与体征:1) 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 3)主动脉瓣狭窄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 心包积液 6)心力衰竭6、腹部(1)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体表标志、腹部分区。
(2)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与蠕动波、腹壁其她情况。
(3)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腹部肿块、液波震颤、振水音。
(4)叩诊: 腹部叩诊音、肝脏及胆囊叩诊、胃泡鼓音区及脾脏叩诊、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膀胱叩诊。
(5)听诊: 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搔弹音。
(6)腹部常见疾病得主要症状与体征:1)消化性溃疡 2)急性腹膜炎 3)肝硬化 4)急性阑尾炎 5)肠梗阻 6)腹部肿块7、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1)生殖器(略)(2)肛门与直肠检查:视诊、触诊。
8、脊柱与四肢(1)脊柱检查:脊柱弯曲度、脊柱活动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脊柱检查得几种特殊试验。
(2)四肢与关节检查:腕关节及手、膝关节、踝关节及足。
9、神经系统检查(1)颅神经检查: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2)运动功能检查:肌力、肌张力、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
(3)感觉功能检查:浅感觉检查、深感觉检查、复合感觉检查。
(4)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5)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10、全身体格检查(1)全身体格检查得基本要求(2)全身体格检查得基本项目(3)特殊情况得体格检查(4)老年人得体格检查(5)重点体格检查(三)病历书写1、病历书写得基本规则与要求2、病历书写得种类、格式与内容(四)实验诊断详见《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五)器械检查(部分内容自学)心电图检查1、临床心电学得基本知识:心电图产生原理、各波段得组成与命名、心电图导联体系。
2、心电图得测量与正常数据:(1)心电图测量:心率得测量、各波段振幅得测量、各波段时间得测量、平均心电轴、心脏循长轴转位。
(2)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3、心房、心室肥大。
(1)心房肥大:右心房、左心房、双心房肥大。
(2)心室肥大:左心室、右心室、双心室肥大。
4、心肌缺血与ST-T改变(1)心肌缺血得心电图类型。
(2)临床意义。
(3)鉴别诊断。
5、心肌梗死:(1)基本图形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