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09章 眼与耳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09章 眼与耳


位觉斑功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直线变速运动、静止的状态
3.耳蜗、膜蜗管与螺旋器
耳蜗:蜗牛壳样结构,绕蜗轴盘旋2周半。
耳蜗
螺旋器 膜蜗管 骨蜗管
耳蜗断面图 骨蜗管 膜蜗管
蜗顶
前庭阶 鼓室阶
蜗轴
蜗底
耳蜗断面图
骨 蜗 管 的 膜蜗管 断 面 ( 局 部 )
视细胞 色素上皮层
⑴色素上皮 pigment epithelium
结构:单层矮柱状,含大量RER、黑素颗粒、吞噬体、
顶部有突起,侧面有连接复合体。
功能: 保护,吞噬,贮存VitA 视细胞de外突
色素上皮细胞
⑵视细胞层 visual cell layer
视杆细胞:多
视细胞
视锥细胞
胞体:略膨大,核所在部位 外突:中段缩窄,内、外两节
㈢ 内耳 inner ear
骨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
膜迷路: 膜蜗管、膜前庭、膜半规管
膜迷路为套嵌在骨迷路内的软组织,结缔组织+ 单扁,特殊部位形成感受器。
膜迷路腔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 充满外淋巴
1.半规管、膜半规管与壶腹嵴
半规管:
三个,相互垂直。圆 弧形,有两脚,开口 于前庭,一个脚末端 膨大成壶腹。
瞳孔大小的调节
瞳孔大小的调节
⒋睫状体 ciliary body
睫状突
睫状小带
睫状体的结构
睫状肌:平滑肌,有三种排列方向
纵行--居外侧 放射状-居中间 环形--居内侧
基质:松CT,富含血管和色素 上皮: 外层--立方形色素细胞
内层--立方或矮柱状非色素细胞
作用: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⒌脉络膜choroid membrane
⑸视网膜其它细胞
神经元: 属中间神经元
包括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网间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如米勒细胞(放射状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黄斑 macula lutea
位于视网膜后极的浅黄色区域 黄斑
中央凹
中央凹central fovea
视网膜最薄处,视觉最敏锐处 除色素上皮外,只有视锥细胞 细胞联系为一对一的联系,倾斜排列
膜半规管:
三个壶腹嵴
壶腹嵴 Ampullary crest
上皮:
高柱状,支持细胞+毛细胞
壶腹帽:由支持细胞分泌
胶状物,为糖蛋白。 静纤毛和动纤毛即伸入其中。
壶腹帽 毛细胞
动纤毛

静纤毛


神经杯
Ⅱ型 Ⅰ型
支持细胞 前庭神经末梢
壶腹嵴功能
位觉感受器
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2.前庭、膜前庭与位觉斑
前庭:
光线
视锥细胞
色素细胞
黄斑及其中央凹光镜像
视神经乳头optical papilla
视盘:位于黄斑鼻侧,视神经穿出眼球的部 分,因缺乏视细胞,故称生理盲点。
黄斑与视盘 黄斑
视盘
二、耳 ear
外耳
内耳
中耳
㈠ 外耳 external ear
耳廓
鼓膜 外耳道
㈡中耳 middle ear
听小骨 鼓室 咽鼓管
⒈ 角膜 cornea
⑴ 角膜上皮:未角化的复扁上皮,更新快, 基底面平坦,基底层细胞有再生能力,游离神 经末梢丰富,无血管。 ⑵ 前 界 层:胶原原纤维+基质 ⑶ 角膜基质:占角膜厚度的9/10.大量 的与表面平行排列的胶原板层。 ⑷ 后 界 层:构成同前界层 ⑸ 角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cornea
血管膜的后2/3,松CT,富含血管和色素 细胞,其最内层称玻璃膜,由纤维和基质构成。
血管 松CT 色素细胞
玻璃膜 脉络膜
⒍ 视网膜 retina
盲部 视部
纤维膜 血管膜 视网膜
盲部:虹膜上皮和睫状体上皮

齿



视网膜(盲部)
虹膜上皮 睫状体上皮
视网膜 (视部)
节细胞层 神经层 双极细胞层
夜盲症:vitA不足所致弱光视力减退。
视锥细胞 cone cell
外突:圆锥状 膜盘:大多与细胞膜不分离,不脱落。 感光物质:视色素(visual pigment)
感强光和颜色。
分红敏、绿敏和蓝敏色素,故三种视锥 细胞,分别感红、绿、蓝光。
红(绿)色盲:缺少感红光(绿光)的视锥 细胞,不能分辨红(或绿)色。
Eye and ear
眼和耳
湖南师大医学院 组胚教研室 杨挚鹰
一、眼球 eyeball
眼球壁
纤维膜 血管膜
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房水
㈠眼球壁
纤维膜 血管膜 视网膜
角膜(前1/6)
巩膜(后5/6)
⒈ 角膜 cornea
透明、圆盘状,由前至后可分为五层:
⑴ 角膜上皮 ⑵前界层 ⑶ 角膜基质 ⑷后界层 ⑸ 角膜内皮
⒊ 虹膜 iris
脉络膜
纤维膜 血管膜 视网膜
虹膜 瞳孔
睫状体
角膜
虹膜
睫状体
晶状体
虹膜结构:
前缘层: 一层不连续的成纤维细胞和色素细胞
虹膜基质:松CT,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
靠近瞳孔有瞳孔扩约肌,为平滑肌。
前层:肌上皮细胞 瞳孔开大肌
虹膜上皮:
后层 : 立方形,胞质内充满粗大 的色素颗粒
瞳孔大小的调节
中部的膨大,外侧壁上有前庭窗(卵圆 窗),镫骨底板封闭。
膜前庭:
位觉斑
椭圆囊utricle 球囊saccule
椭圆囊斑(水平位) 球囊斑(垂直位)
位觉斑maculae staticae
结构:与壶腹嵴相似,但毛细胞的纤毛短, 斑顶覆盖的胶质膜称位砂膜,位砂膜的表层 为位砂(碳酸钙结晶)。
纤毛
位砂
支持细胞
⑶双极细胞层 bipolar cell layer
①侏儒双极细胞: 一对一的联系
②弥散双极细胞:
一对多的联系
⑷节细胞层 ganglion cell layer
①侏儒节细胞:一对一 ②弥散节细胞:一对多 轴突向眼球后极汇集形成视神经穿出眼球
新近发现:
少数细胞可合成黑视蛋白, 具自主感光能力,参与调控 昼夜节律
内节:蛋白合成部位(RER、Golgi、Mit)。 外节:感光部位,含大量膜盘,镶嵌感光物质
内突:末端主要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视网膜
视杆细胞 rod cell
外突:呈杆状。 膜盘:独立的膜盘,向顶端推移,脱落
后被色素上皮细胞吞噬。 感光物质:视紫红质(rhodopsin),
感弱光。
11-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维生素A 是合成11-顺视黄醛的原料。
角膜透明的主要因素
① 基质胶原原纤维直径一致且排列规则 ② 基质富含水分和适量的糖胺多糖 ③ 无血管和黑素细胞
⒉ 巩膜 sclera
白色,不透明,坚硬,大量胶原纤维
角 膜 缘:巩膜与角膜的移行处。
上皮厚,有黑素细胞,基底层细胞称角膜缘干细胞。 内侧有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
是房水回流的重要途径
巩 膜 距:巩膜向角膜方向的突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