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会计基础第一章复习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念
㈠.我国“会计”一次的命名起源于西周时代。
㈡.清代学者焦循在其所著《孟子正义》——“零星算之为计,总
合算之为会”。
㈢.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
帐”。
㈣.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
概要》,开创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卢卡·帕乔利时代,人们尊他为“现代会
计之父”。
㈤.现代会计的开始-——复式记账
㈥.我国会计的法制化进程:1985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
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修订后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时公布了38项具体准则,建立了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施行。
㈦.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
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特征
㈠.基本特征
①.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除货币计量以外,还可运用实物计量(千克、吨、米、台、件等)和劳动计量(工作日、工时等)。
②.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基本环节)、登记账簿
(中心环节)、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
制财务报告(最终环节)。
③.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④.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监督的前提,为监督提供依据,
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
监督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
理活动。
㈡.会计按其报告对象的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过去)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
★管理会计(未来)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
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㈢.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㈠.基本职能
①.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核算职能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
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
会计计量解决的是定量问题。
会计报告是确认和计量的结果。
★核算职能的特点:
ⅰ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Ⅱ。
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
据。
Ⅲ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②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
★监督职能的特点:
Ⅰ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Ⅱ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体现过去的经济业务上,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法》确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
监督体系。
③.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④.会计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进行经济控制和
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四.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㈠.会计对象三种表述:
①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②特定主体(企业)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③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㈡。
资金运动的客观性体现在任何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
转(即运用)和资金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
★投入单位的资金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前者形成所有者权
益,后者属于债权人权益(即单位的负债)。
★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依次发生转变,即:原材料-在产
品-库存商品。
资金形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即:货币资金-储备资
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没有变现)—货币资
金(变现)。
★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主要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
务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五.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㈠.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资金运动,一般将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
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单位外部)
和经济事项(单位内部)两类。
㈡.具体内容;
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
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
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及备用金等)。
★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
(股票、公司债券、投资基金)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
企业的财产物资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
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易变现>(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固定资产<难变现>(房屋、
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
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
★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
④资本的增减
★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分红>(或股本)和资本公积<不分
红>。
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核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
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
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通常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
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公式:利润=收入-费用
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六.会计假设
㈠.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㈡.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①.会计主体
★。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法律主体必然是一
个会计主体。
②.持续经营
③.会计分期
★。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
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④.货币计量
★。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㈢.会计主体确立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立时间长度,货币计量提供必要手段。
七.会计基础
㈠.会计基础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
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㈡.会计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①.权责发生制
★。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
认计量的标准。
②.收付实现制
★。
权责发生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
是指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
和费用等的依据。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