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技术及其应用
九、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快速发展
3.可靠、价格便宜的永磁同步通用变频器的出现
用户要购买和使用的是一个系统,变频器和电机是鸟之两翼, 缺一不可。 永磁同步电机产业化的代表是永磁同步曳引机,从全球来说,曳引机在中国的 发展最好,在电梯领域里,它几乎有全面取代感应电机之势。 在这一领域里,出现了一批快速成长壮大的企业,如沈阳蓝光、顺德KDS、宁波 欣达、常熟曳引机厂、西子富沃德等。短短几年时间,他们的产值几乎从零开 始,现在都达到了五、六个亿的规模。足以说明中国这个市场的发展多么迅猛。 中国稀土材料及制造费用的低廉,是我们发展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巨大优势。
T1 Ud T3 T5 D3 D5 C T2
D1
Cd A B T6 T4 D4 D 6 ia ib ea eb
o
D2
ic ec
四、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基本结构
以下分别为两种转子形式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剖面结构
切向式转子结构
表贴式转子结构
五、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及理论-矢量控制
•矢量控制-目前最流行的控制方法
近年来,采用全数字控制方法,以永磁同步电机为控制对象的全 数字交流驱动系统正在逐渐取代以直流电机为控制对象的直流 驱动系统和采用模拟控制技术的模拟式交流驱动系统。 全数字交流驱动系统采用矢量控制方法,可实现优良的控制品 质。利用高速DSP可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运行的位置、速度和 电机电枢电流(转矩)的控制。 矢量控制的基础是两次坐标变换
永磁同步电机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可以得到电势平衡关系。
Id=0的控制策略 D轴电流为0,绕组中的电流没有去磁分量,全部是 能够产生转矩的电流,其转子磁场永远垂直定子磁 场
七、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器框图
八、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器(变频器)基本结构分布
变频器通常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控制板(含DSP处理器) 2.驱动板 3.功率模块 高压通常为IGBT模块,低压很多为MOS, 将功率器件封装起来,同时模块上有很 多保护功能,如过温保护、过流保护等 4.接口板(各种接口) 5.冷却底板(模块安装底板) 6.冷却风机 7.显示及调整按钮部分 8.壳体
十四、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的应用-磕头机改造项目
以节能为目的直接替换原有感应电机,数量巨大
十五、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的应用-螺杆泵项目
十六、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的应用-曳引机系列
一个从无到有的市场,已经发展非常之好
十七、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应用-电动汽车
世界石油供需缺口
十七、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应用-电动汽车
所以,对于我们的产品,不需要过度强调伺服电机,叫永磁同步电机更 为合适。以下,兼顾各种看法,均简称永磁同步(伺服)电机(PMSM)
三、永磁同步(伺服)电机(PMSM)基本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定子是三相绕组,与传统感应电机类似,转子是永磁铁,驱 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旋转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转 动速度满足公式60f/p的约束,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 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各项参数. 永磁同步电机电流为正弦波波形,180度导通PWM控制
十、武汉直驱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介绍
公司产品分为低速大扭矩直驱电机、常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两大系列。 功率范围从13.5kW到900kW,转速范围从30RPM到3000RPM,转矩范围 从100Nm到60000Nm。 伺服电机由电机定子、转子、结构件、反馈元件、冷却系统等各部分 组成,电机均使用钕铁硼强磁材料,采用正弦波磁路设计。根据使用场合 的不同,反馈元件有采用旋转变压器、编码器、霍尔等,也有采用无传感 器方式。 低速大扭矩直驱电机,去掉了传统传动系统中 的减速机构,改为直接驱动客户负载,是永磁 同步电机发展的方向之一,该电机一般采用多 极设计,电机转速一般在500RPM以下。 常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在Y系列的机座 号上设计,可以直接替代用户原有使用的异步 电机系列,降低用户的替代成本。
十一、武汉直驱机电-先进的设计和分析手段
基于多领域分析与仿真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优化设计
十一、武汉直驱机电-先进的设计和分析手段
对于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在多领域拥有先进的设计和 分析方法和手段: 公司拥有基于多领域分析与仿真的开发手段,对电机 及控制系统进行应力场分析,电磁场分析和温度场分 析及仿真。确保开发出来的电机及驱动系统的最优化, 同时最大限度的缩短设计和开发周期,在最短的周期 内提供给客户最好的产品。
直驱塔式抽油机 1.直接驱动,去掉减速环节, 可靠性高。 2.旋转电机设计,电机除需 定期补充润滑脂外,无需其 他维护。 3.系统效率高,节能显著。 4.良好的系统可调节性。
十三、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的应用-顶驱钻机
控制房
十三、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的应用-顶驱钻机
十三、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的应用-顶驱钻机
九、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快速发展
进入本世纪以来,永磁同步电机在中国获得了飞速发展,包括电梯电机、 工业控制电机、节能高效电机等广泛领域。产品形式包括高速、低速大扭矩 (DDR)各种范围。 不论是高速、低速(DDR)永磁同步电机的快速发展,都有共同的原因是基 于以下三个因素:
1. 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技术及工艺的快速发展
各种研究永磁同步技术的文章占据了各专业期刊的主流位臵,从设计技术上来 说,国内并不亚于国外。
2. 磁性材料钕铁硼防止氧化及高温特性问题的解决,材料成本的大 幅下降。
这是国内最具优势的地方,而且随着国家政策收紧稀土出口,这个优势会越来 越大。稀土在国内外价格的差异甚至会导致设计人员在设计思路上的不同,老 外习惯于设计较薄的磁钢,而国内设计人员选择设计较厚的磁钢,少用漆包线 的也很多,因为较厚的磁钢对于防止退磁方面也有一定的好处。
十七、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应用-电动汽车
十八、传统交流感应电机结构
传统的交流感应电机可分为鼠笼式 和绕线式两种。 鼠笼式转子的异步电动机结构简单、 运行可靠、重量轻、价格便宜,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绕线式三相异步电动 机的转子和定子一样也设置了三相绕 组并通过滑环、电刷与外部变阻器连 接。调节变阻器电阻可以改善电动机 的起动性能和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一、伺服电机的起源及分类
火星探路者上应用了39个直流伺服电机,包括6个轮子上的驱 动马达。
NASA起初预计这两个机器人只能工作三个月,但五年过去了, 这六轮的车辆还在继续绕火星旅行,并一直在向地球回传激动 人心的数据。
可清晰看见的碳刷
一、伺服电机的起源及分类
1.2 无刷直流伺服电机:顾名思义没有碳刷装置。 无刷直流伺服电机去掉了碳刷装置,使用电子换向,实现了电 机免维护,电磁干扰小。寿命更长。 我们的神五神六上面用的都是无刷直流伺服电机。原因并不是 我们比美国更先进,而是说我们没有 办法解决在太空环境中碳刷的可靠性, 所以只好使用无刷直流伺服电机来代 替有刷电机。 可靠性是相对的,在太空中,带着一 个电子换向装置的无刷直流伺服电机 可靠性毫无疑问比不上不带电子换向 的有刷直流伺服电机。
二、武汉直驱机电-产品说明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我们的产品,无须过分强调伺服
1.应用与伺服电机是有差异的 伺服电机强调精确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转矩控制。即强调伺服 特性。 从我们目前的产品及今后可看到的市场应用,均不强调伺服特性, 是以提供驱动动力为主,关注效率、节能、可靠性、体积、重量等 要素。 2.伺服电机产业的弊病 伺服电机集中于传统高端应用,市场很狭小。而且早已被很多传统 厂家所瓜分。国内“专门”做伺服电机的,没有一个能成长为大公 司,产值能做到几千万就很不错了,而且国内的伺服电机产品,从 来都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
二十、交流感应电机变频系统VS永磁同步驱动系统
感应电机+变频器 Vs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变频器:
1.由于不需要从电网吸收无功电流,转子上既无铜耗又无铁耗,所以 永磁同步电机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能保持接近于1的功率因素,而感 应电机的功率因素较低,尤其在负载较小的情况下。 2.永磁同步电机效率比同容量的感应电机效率高,同时高效区宽广。 3.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功率密度远比感应电机高 4.感应电机低速运转时转矩变小,发热厉害。而永磁同步电机没有此 问题。 5.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精度高。 而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使永磁同步电机价格已经逼近交流感应电机。 其性能又是感应电机+变频器的组合无法超越的。
锂电池的电 动自行车
应用的是一 个无刷直流 马达(提供 驱动动力)
一、伺服电机的起源及分类
2.交流伺服电机 2.1异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 指的是交流感应电动机。它有三相和单相之分,也有鼠笼式和 线绕式,通常多用鼠笼式感应电动机。 2.2同步型交流伺服电机 转子有永磁和非永磁之分。 目前最具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的是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 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定子上一般是三相绕组,转子上是永 磁体,电机一般带反馈元件,形成闭环控制。 我们通常所说的交流伺服电机,一般就是指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在伺服电机的应用领域里,永磁同步伺服系统已经逐渐取代直 流伺服系统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及仿真: 从电磁场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磁路设计是否正确,磁密分布 是否合理,电机的反电势和效率等关键指标是否最优化
十一、武汉直驱机电-先进的设计和分析手段
电机温度场分析及仿真: 联合电磁场分析的结果,对电机的温度场进行初步的仿真分析, 可以观察到,特定情况下电机的发热情况。
十二、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的应用-抽油机
十一、武汉直驱机电-先进的设计和分析手段
应力场分析:以下是一个铸钢的前端盖,在壳体承重之下,端 盖止口的最低安全系数(FOS)为60.8倍,最大应力为每平米 4070000牛,最大位移为5微米。 分析结果显示止口设计是一个安全的设计。具有足够的强度确 保在重载之下不会出任何问题。
十一、武汉直驱机电-先进的设计和分析手段
九、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