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连政办发[2012]13号
【发布部门】连云港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16
【实施日期】2012.02.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意见
(连政办发〔2012〕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巩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成果,充分发挥农村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江苏省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苏发
〔2011〕1号)等文件精神,以保障粮食安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探索和创新农村河道管理新模式,着力构建“政府牵头、部门配合,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新机制,确保农村河道常年保持河面清洁、河岸整洁,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水环境。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全面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两年内全市县级河道、乡级河道和村庄河塘(以下简称农村河道)全部落实长效管理制度,使每条农村河道基本达到河面清洁,无影响水生态的植物、无漂浮物、无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河坡整洁无生产生活垃圾、无乱建乱堆、无乱种乱垦,河道畅通无行洪、排涝、输水障碍物,无阻水高杆作物,无圈圩、筑坝的要求。
其中,2012年要有48个乡镇(含街道办事处、场、县区开发区,下同)达到长效管理要求,其余48个乡镇到2013年达到长效管理要求(具体名单见附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管理工作。
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是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巩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成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发挥农村河道综合效益的重要保证。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抓上手,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机制,确保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人员和经费到位。
(二)明确管理责任。
要按照“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要求,明确县区、乡镇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责任主体。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县区范围内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重点抓好县级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范围内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重点抓好乡级河道长效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负责本区域范围内村庄河塘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切实加大投入。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农村河道管理经费由县区、乡镇、村(居)三级负担。
各县区要根据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标准,加大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经费保障力度。
要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投入机制,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河道管理工作;要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代表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资金;要引进市场机制,通过转让水土资源经营权等方式,实行以河养河,充分发挥河道效益。
(四)加强部门配合。
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业务指导、工作考核和本办法实施的监督检查;环保部门要抓好农村河道水环境保护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抓好农村公路涉及河道范围的规范管理;林业部门要做好河道绿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工作。
(五)强化督查考核。
为保证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各县区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制定具体的考核奖励办法,推动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市政府将成立督查组,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定期对各县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进行通报。
同时,设立专项考核资金,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附件1
连云港市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整体推进任务表
单位: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