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各种常见导管护理-2018.11.30
各种常见导管护理-2018.11.30
9
(三)导管风险评估与监控
有脱/拔管史 意识:谵妄、烦躁、氧合障碍昏迷 不配合且说服无效 其他:幼儿、不配合 护理措施: 1.双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有效 2.定时巡视,做好交接班 3.使用保护具、约束带 4.各导管标识鲜明 5.患者、陪护安全教育告知 6.患者导管保护重要性 护士长跟踪检查:导管固定、在位情况措施落实情况
25
护理措施
(2)拔管后尿潴留 常见原因: a 留置尿管持续引流 b 尿潴留不及时处理 预防要点: a 集尿袋和尿管连接不严、更换频繁。 b 留置尿管期间使用个体化放尿方法,保护或训 练膀胱的贮尿功能和排尿反射。 c 掌握拔管时机:一般主张行膀胱冲洗后或膀胱 充盈尿道口有漏尿时拔管。
26
护理措施
16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原则
(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预防处理:准确 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神志,皮肤黏膜,尿量等。 7、标识清晰 有两根或以上引流管应标志清晰, 摆放整齐。 8、掌握好拔管时间及指征。 9、做好拔管后护理,拔管后护理要严密观察病 情变化,并做好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及伤口的护理。 10、根据病情及引流管,引流装置的性质,定期 更换引流管或装置。 11、妥善处理用过的引流管和装置。
38
护理小技巧
留置胃管用于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肠减压原理 胃肠减压是应用物理负压装置。 胃肠减压一般负压为-12至-15cmH2O
39
护理小技巧
护理要点: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 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 时。 (2)妥善固定: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 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 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 合口瘘。 (3)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 流液总量。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引出100-300毫升暗 红色或咖啡色胃液属正常现象,2-3天后逐渐减少。 如引出鲜红血液,每小时100ml以上,属活动性出血。
1.胃管的分型 2.插入胃管的长度 3.胃管的留置时间 4.胃管的护理小技巧 5.健康教育
34
胃管的分型
1.橡胶胃管:临床上基本不用。 2.一次性硅胶胃管:临床上鼻饲多采用硅胶胃管 留置。
35
插入胃管的长度
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或前额发际至剑突距离,成 人约45-55cm
36
胃管的留置时间
长期留置胃管每周更换胃管1次
1.安慰患者 2.通知医师 3.依病情协助/独立做好重新置管的准备 4.做好相应记录 分析原因,填写管道脱落登记表,完善防范措施。
33
胃管
胃管是腹部外科极为常用的引流管,也是为不能进 食者供给流质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胃管全长126cm,管尾略大可衔接吸引,头端有一侧 孔,相距4-5cm各有一相对的孔,共开孔5-6个,常 用胃管型号为12号、14号、16号。
2
3
4
非计划拔管
定义:是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过程和搬运病人 及其非病人因素的意外脱管。 非计划拔管的对策: 1、有效的沟通、宣教 2、妥善固定 3、定时检查 4、合理约束 5、交班记录
5
导管安全管理措施
目的:确保管道护理安全,快速识别各种管道, 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为观察病情 和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3)尿道损伤 常见原因: a 留置尿管时,按普通尿管的插入深度予气囊内 注入生理盐水,造成气囊破裂致尿道黏膜损伤, 出现血尿。 b 拔除气囊导管时,因不了解其结构和性能,未 抽出气囊内的生理盐水而强行拔管,造成尿道黏 膜损伤而出现血尿。 c 烦躁明星的患者,因护理不当造成自行拔管。
27
护理措施
预防要点: a 了解患者有无尿道畸形狭窄,导尿管难以插入 时不要勉强。 b 若有溢尿不要盲目更换粗导尿管。 c 插管时须见尿后再插入4cm-6cm将气囊完全送 入膀胱,在注液;充盈气囊时注意压力的变化及 患者的主诉。一般气囊注液不超过20ml 。 d 选择合适导尿管,必须检查气囊质量。 e 保留尿管期间,患者翻身不要牵拉过劲;昏迷、 躁动明显的患者,防止患者强行拉拖导尿管。
(一)导管滑脱预防制度 (二)预防措施 (三)导管风险评估、监控 (四)防止导管滑脱管理流程
6
(一)导管滑脱预防制度
1、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值,认真评估是否存在管路 滑脱危险因素。 2、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 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 管理滑脱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 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跟进情况安排家 属陪伴并告知。 5、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 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 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 损害或将损害将至最低。
20
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每1-2周更换导尿管 每日更换引流袋
21
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感染 (1)更换导尿管必须按无菌操作进行。插管技 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切忌反复拔插。 (2)每天清洗外阴及消毒尿道口,更换引流袋。 (3)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 数。
22
护理措施
2.保持导尿管通畅 (1)操作前一定要向病人解释目的和注意事项, 导尿的意义,取得配合。 (2)防止尿液潴留、逆流,及早发现导尿管扭 曲阻塞等异常情况。防止储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 水平。搬动病人时应夹住导尿管。 (3)定期更换导尿管,观察尿液情况。 (4)经尿道持续导尿引流管不畅的处理:可冲 洗导尿管,抽吸时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可将膀胱 黏膜吸在导尿管上引起阻塞,适合的吸引负压是 -15至20cmH2O 。
13
导管滑脱处理流程
发生导管滑脱
三类导管
一类导管
二类导管
1.检查处 理患者 2.必要时 通知医生, 并配合医 生进行处 理和记录
通知医生,并配合医 生进行处理和记录
科室内部处理 进行要因分析
通知护士长
通过信息系统上报护理部 进行要因分析
提出预防、整改措施
责任认定,护理部备案
14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原则
29
护理措施
预防要点: a 插管前先用注射器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及抽吸不 畅等问题,遇气囊不通或阻力大时要及时更换。 b 采用小剂量气囊固定,短时间留置尿管,可避 免气囊回缩不良及液体抽不出。 c 避免使用晶体液注入气囊内。
30
健康教育
1.长期留置导尿管可使膀胱收缩机能下降,引发 膀胱功能性萎缩及容量减少。应及早指导患者进 行膀胱肌恢复性训练,定时放尿。 2.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以稀释尿液。 3.做好个人卫生,注意会阴部清洁,若有污染要 及时清洗。 4.每次放尿不超过1000ml,以避免引起虚脱,膀 胱充血发生血尿。 5.床上翻身时,注意导管无受压、扭曲、牵拉, 妥善固定引流袋于床沿边。离床活动时,放出袋 内尿液,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患服上,位置低于 耻骨联合水平。
Hale Waihona Puke 23护理措施3.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尿路感染 常见原因: a 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 b 留置尿管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c 集尿袋和尿管连接不严、更换频繁。
24
护理措施
预防要点 a 选择尿管要合适,以减少对尿道口的刺激。 b 一般情况下每1-2周更换1次。进行导尿时要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 尿道口周围2次。 c 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d 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各种衔接要 紧密,保持引流通畅。
31
导尿管脱离防护措施
1.妥善固定:防移位和滑出,集尿袋的位置必需 低于膀胱位置,防过长扭曲、打折,或过度牵拉 引起尿道损伤。 2.做好交接:每班交接引流效果,发现异常,应 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交接。 3.病人管理:集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位,勿牵拉 管道,不配合者,双上肢予必要约束。
32
导尿管脱管的处置
郭静 2018.11.30
1
各种常见导管风险性分类及标识
①一类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 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 跨越吻合口的管道。 用大红色不干胶标上导管名称、长度、时间标记。 ②二类导管:T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漏、引 流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 属胃肠营养用管于绿色、其他用橙色不干胶标上 导管名称、长度、时间标记。 ③三类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 输液管。 用黄色不干胶标上导管名称、长度、时间标记。
37
护理小技巧
留置胃管用于胃肠减压的护理 用途: (1)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 的症状。 (2)缓解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肠梗阻。 (3)消化道及腹部较大的手术做术前准备,以减少 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 (4)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部容物,降低压力减 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 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 (5)可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协助诊断疾病。 (6)进食毒物时作洗胃用。
19
导尿管的分型
1.普通导尿管 临床最常见,双腔气囊导尿管具 有双腔,其中一腔引流尿液,另一腔终端为一球 囊距离导尿管前端约3.5-4cm,此球囊内可注入 无菌生理盐水,使其卡在尿道内口达到固定的作 用。 2.福赖式导尿管 常用于需长时间留置导尿者。 3.菌状导尿管 常用于膀胱耻骨上造瘘、肾造瘘 等手术,也可用于其他空腔脏器造瘘。 4.伞型导尿管 常用于肾造瘘、肠造瘘可以起支 架作用。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放置引流的目的,放置位置,需停留的 时间,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取 得患者配合。 3、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 持适宜的长度,翻身活动时避免脱出,对躁动不 安的应专人守护适当约束,一旦脱出及时通知医 生做相应的处理。 4、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 叠,经常予离心方向挤捏,按引流目的,位置予 不同体位,保持引流通畅有效,负压引流者,要 保持适宜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