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原料药研发思路流程
检验QC不检测的其他原材料,出具检验报告
8
工艺验证
1.验证前准备工作:配合车间起草生产批纪录、SOP、工艺规程、清洗验证方案、工艺验证方案。
2.提供起始物料质量标准和检验报告、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完成中间控制及中间体的检验。
3.配合车间生产3批工艺验证,样品的全检。
4.确定生产工艺,给分析提供合格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2.中间体、成品的杂质谱研究及杂质制备。
3.如果有必要,完成工业级物料及试剂的替代(验料)。
4.研究确定物料或溶剂是否回收套用方案及标准。
5.基本确定小试合成工艺。
1.研究建立产品初步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2.研究确定中间控制方法:HPLC,并确定中间检测方法及限度。
3.研究起始原料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2.提前准备拟采用的色谱柱或流动相试剂。
1个月
2
路线打通
1.进行小试工艺,打通路线,结构确证。2.根据参比制剂分析产品晶型,研究确定晶型制备方法。
3.起始物料杂质制备。
1.分析产品晶型及水合物形式,研究确定拟申报晶型、水合物形式及其制备方法。
2.起始物料分析方法研究。
3个月
3
工艺优化
1.确定小试关键步骤及关键工艺参数范围。
1.配合车间进行中间控制及中间体的检验
2.样的全检
4个月
9
稳定性研究
1.准备:成品质量标准,制定稳定性实验方案,三批验证批样品。
1.原料药的影响因素试验
2.原料药的加速稳定性试验
3.原料药的长期稳定性试验
6个月
10
备案及后续工作
1.撰写资料、提交备案。
2.持续关注原料价格和API的市场价格,必要时对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
4.配合合成进行中间体及产品的检测。
4个月
4
小试验证
1.小试3批验证工艺的稳定性,并根据验证结果修订小试工艺。
2.估算小试产品原材料成本,确定起始原料供应商。3.完成小试总结、中试计划、中试方案等资料。
1.三批小试样品的全检,基本确立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小试验证的样品就可开展稳定性研究,积累数据。
仿制药原料药研发流程
节点
合成
分析
时间
1
前期准备
1.资料调研(文献、专利、市场、注册、药典、说明书等)。
2.拟定初步的合成路线、质量分析方法。
3.确定实验人员、分析设备等。
4.制定小试研究计划。
5.参比制剂购买。
6.起始原料调研,购买。
1.查阅文献,确定是否被USP、EP、JP、CP等药典收载,初步确定拟采用的检测方法。
1.进行中试样品的全检。
2.用中试样品进行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方法学验证。
3.确定产品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4.确定中间控制及中间体的检测方法和限度:HPLC
5.进行影响因素试验。
6.进行中试研究过程中的中间控制及中间体的检测。
7.完成中试质量研究总结。
3个月
7
验证前准备
1.订购原材料2.仅有一步反应的,其起始原材料必须提供供应商的检验报告、质量标准、简单生产工艺。
1个月
6
中试放大
1.进行3批中试放大,验证小试工艺路线,研究确定中试工艺参数范围,确定设备材质和型号。
2.确定中间控制和中间体控制方法和限度,确定产品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完成中间体和成品的方法学验证和转移。
3.用中试样品进行质量标准及分析方法学验证、影响因素试验。
4.生产安全注意事项。
5.中试成本估算,并完成中试总结、试产验证研究计划等资料。
2.确立起始原料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完成起始原料的分析方法验证和转移。
3.配合合成进行中间体及产品的检测。
4.完成小试质量总结
1个月
5
放大前准备
1.提出原料采购计划,采购原材料。
2.制定设备改造方案,必要时,采购相关设备。
3.起草SOP、批记录、工艺规程,提出人员、物料、设备改造等中试条件。
检验QC不检测的其他原材料,出具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