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秋季班第1课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一、课堂小结。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应注意“四联系”(1)联系本词。
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是对词语最基本的把握。
这需要我们根据词语本身的意思,发掘作者融入其中的态度、情感等。
(2)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
一个词语的内涵,通常会根据本句或上下文的内容而有所变化。
进一步理解词语的作用,则需要我们把词语放入句段中,体会词语内涵及其感情色彩。
(3)联系文章的中心。
作者在文中的遣词造句无非是为了揭示文章的主题,如果一篇文章主题很明确,那么文中的词语一定是从某个方面、某个角度突出了这一主题。
(4)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
我们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
作者如果运用了某个词语的比喻义,我们就要搞清其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如果运用了某个词语的双关义,我们就要搞清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果运用了某个词语的象征义,我们就要搞清它的象征对象是什么。
二、例题指引。
蚁球漂流黄昏时候,洪水如暴虐的猛兽,最终撕开了江堤。
一个小村子顿时成了汪洋泽国。
清晨,受灾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堤上,凝望着水中家园。
忽然,在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黑点正顺着波浪漂过来,一沉一浮,像一个人!有人嗖地跳下水去,很快就靠上了黑点,但见他只停了一下,掉头回游,转瞬上了岸。
“一个蚁球。
”那人说。
“蚁球?”人们不解。
“蚁球这东西,很有灵性。
”一个老者解释说,“六九年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有篮球那么大。
洪水来时,一窝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
只要蚂蚁能靠岸,或者碰上一个漂流物,蚂蚁就能得救了。
”说话间,蚁球漂了过来,越来越近,看清了:一个小足球大的蚁球!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风起波涌,蚁球漂流,不断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一样剥离开去。
人们看得惊心动魄。
蚁球靠岸了。
蚁球一层层散开,蚁群迅速而秩序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获得了重生。
岸边水中仍留下了不小的一团蚁球,那是最底层英勇的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来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然紧紧地抱结在一起。
读句子,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作用。
岸边水中仍留下了不小的一团蚁球,那是最底层英勇的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来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然紧紧地抱结在一起。
参考答案:文中用“英勇”形容“牺牲者”,让“牺牲者”的形象变得更高大,更令人敬佩。
通过理解这个词语,我们就可以把握文章所阐释的道理:蚂蚁虽小,但是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三、课堂小练。
(一)柳笛小时候和玩伴们一起,放学了,便来在这柳林里抓知了,捉迷藏,做游戏。
敞胸露腹,大大小小的柳树洞,就是我们寻找快乐的天地。
捉迷藏时,蒙眼的同伴在我们藏匿之后,摘下蒙眼布便挨个就着树洞找我们。
在一个高大中空的柳树内,快要被发现时,我便双手双脚并用,沿着内壁在黑暗的洞内攀援而起,躲在黑暗中的高处,时间长了,见同伴真找不着我们,彷徨无措时,便不时从口袋里摸出柳叶含在嘴里吹出时断时续的笛声。
这时,只听见躲在柳林各处的同伴,此起彼伏的吹起了柳笛,互相呼应。
寻找的玩伴们便竖起耳朵捕捉柳笛的声音的方位。
这样,我们便往往被他们一个一个的找出来了。
星期天,我们齐聚在这柳林里,割下一根根的柳条儿编织成战斗帽戴在头上,俨然一派战时的打扮。
手中的柳枝儿用长长的绦儿系起挂在胸前似挎着冲锋枪般威武雄壮。
我担任号兵的角色,柳笛是我的武器。
当我们把湖边的矮坡当作是敌军的阵地冲锋时,激扬而高亢的笛声便响彻柳林的上空,充满了坚强与豪迈的力量催人振奋。
吹柳笛,我是跟屋后的伢叔学的。
我们是前后屋的邻居,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友。
他很会吹柳笛的,他的技术源自于他爹爹的传授。
细叔公是我们村顶尖的柳笛高手。
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我们经常会听到那一声声舒缓有致的柳笛声滚动在房前檐下,窗间门边。
笛声中,透露出对春天播种希望的美好祝愿,也满含着对秋天丰硕收获的殷殷期盼。
我的心和魂灵被这清清脆脆的笛声所俘虏,成了它的痴迷者。
如今,在我书房的诗词鉴赏词典里还夹着几片用沸水汆过的清清的柳叶呢。
今天,当我再次漫步徜徉在故乡的柳林边,任和风摆拂垂柳,抚摸着我的视线,览湖天之间白云悠悠、渔舟灵动、水鸟飞翔,不由心驰神往。
信手摘下一枚柳叶在湖水中一浸,双手把它抻平撮在双唇间用力地吹起来,心底的深情随着曲调流淌开来,承载着我们记忆的童谣便荡漾在柳林间,美妙的旋律在绿色的树枝上滚动,在天地间回荡,伴着袅袅炊烟漫舞在小村的周围……我吹着,吹着,笛声中装满我深情的梦和生命中醇醇的甘美。
明天,我又要离开故乡去闯外面的世界,我唯一割舍不下的便是这故乡的柳笛。
它让我魂牵梦绕,它让我痴心无悔。
是啊,故乡的柳笛,小小的一片叶儿,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是你带给我坚强的信念,把纯美和甘甜溶合在奋斗的苦乐中,沸腾的生活里。
在云蒸霞蔚,水云深处的故乡,最使我难忘的便是这翠绿玲珑的柳笛!1.“柳笛”伴“我”成长,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请按照下面的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小时候: 星期天:柳笛成为战斗的武器和冲锋的号角。
今天:明天:离开故乡,割舍不了柳笛情。
2.文章画横线句子中的“滚动”一词改为“响彻”好不好?为什么?3.文章中“柳笛”反复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倒叙手法,然后转入顺叙,自然引出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追忆,这样使文章情趣盎然而又灵活自然。
B.文章通过对柳笛的叙述,追忆往事,传达出作者浓浓的故乡情结和思乡情趣。
C.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插叙手法,体现了“我”学吹柳笛的艰辛,更表现出故乡的人情美。
D.文章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开篇引出作者的回忆,结尾再次点题,结构严谨。
(二)可爱的小鸟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旋绕)了几圈,“扑啦”一声落到了船上。
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
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
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土安家落户。
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
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
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照进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
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涂上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
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
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
是呀,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乌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
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
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不悭吝:爱不释手:3.小鸟和水手为什么能结为朋友?5.“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句子中连用两个感叹号,你有什么感觉?你能想象一下,小鸟在想什么呢?(三)早朋友要去外地出差,让我早晨六点送他到车站。
返回的途中,我沿着清晨的街道,走在回家的路上。
两旁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那纤细的柳枝垂下来撩拨着我的头发和脸颊,柔柔的,痒痒的,如母亲双手的爱抚,又像是给我送来春天的问候。
我慢慢地走在这如诗如画的垂柳间,放眼向前望去,整齐的柳树连成一排,在微风的吹拂下婀娜多姿。
我好像走进了一个青青的世界,走进了一个绿色长廊,眼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忍不住伸出双手与眼前的每一条柳枝友好地握手。
暮春的早晨,清风吹过脸颊,虽有一丝清凉,但陶醉在这美妙的风景里,我悠然自得。
东方的朝阳渐渐升起,把溫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晨练的人们或跑步,或做操,或跳舞,或垂钓。
春天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晶莹的光芒,岸边垂柳的倒影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这动人的画面简直令我陶醉。
我赶紧加入了晨练的队伍,自由地舒展着自己的筋骨,尽情地沐浴在春天的朝阳里,顿觉一身轻松。
忽然,我想起了大学毕业那年的一个愿望:在毕业前早起一次,看看初升的太阳。
这个愿望到今天才得以实现,我感到既羞愧又欣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平日里,当我们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一些勤奋的人已经起床在锻炼身体、在刻苦攻读了。
而自己早晨的大好时光却在不知不觉之中悄悄地溜走了。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看着眼前好像要与春天赛跑的人们,我顿时也加快了步伐,一路小跑,追逐春天的希望。
今天早起,我看到了春色,看到了希望。
早,真好!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早晨——( ) 抚摸——( ) 惭愧——( ) 2.文章第二自然段按照由( )到( )的顺序描写了。
本段中句子可分为( )层。
3.题目中的“早”有哪两层含义?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4.你从文章最后一段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一)柳笛1.柳笛帮玩伴找寻到藏匿的“我们”。
再次徜徉柳树林,重温柳笛情。
(也可以答:柳笛成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2.不好。
“滚动”表明了柳笛声的圆润,与前面的“舒缓有致”一句相照应,而“响彻”就没有这种意韵。
3.全文将“柳笛”作为叙述的线索,起到了贯串全文的作用。
柳笛是故乡的象征,作者借柳笛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4.C(二)可爱的小鸟1.毫不悭吝:一点儿也不小气。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2.水手们给小鸟“搭铺”、喂水、喂鱼肉,与小鸟友好相处。
3.小鸟的憔悴表现在它不吃、不喝,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
小鸟憔悴的原因是想家,思念故乡。
4.小鸟放开美丽的歌喉为水手们歌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
作者由此联想到艺术家们的艺术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他们都具有感恩的品质。
(三)早1.清晨爱抚羞愧2.近远柳树三3.第一层是指“我”因送朋友出差而起得早,走在清晨的道路上。
第二层是指生机勃的活力,柳树的生机和早起人们的活力,给了“我”美好的感受。
在作者看来,早就活力的化身,也唯有早,才会有如此美好的生活体验。
4.体会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