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土地改革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附详细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C.巩固了人民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1952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4、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D.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7、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③④D.②④③①8、我国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哪件事情之后?A.推翻蒋家王朝B.新中国成立C.土地改革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D.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1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6亿吨,比1949年增长42%,比历史最高年增长11.3%,你认为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西藏和平解放的鼓舞B.镇压反革命,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C.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鼓舞11、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B.废除土地私有制C.解放了生产力D.促进农村的发展性1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

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A.进行了土地改革B.粉碎了“四人帮”C.实行了改革开放D.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B.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5、下图反映的内容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从中不可能读到的信息是A.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B.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D.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16、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7、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

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18、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这封信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新时期19、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

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A.进行了土地改革B.粉碎了“四人帮”C.实行了改革开放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

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二、填空题()2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22、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的领导下与朝鲜人民共同反抗美国的侵略。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3、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保证战斗胜利和潜伏部队安全,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_____________。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________。

4、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格局。

5、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____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同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问题,建国后多次在农村采取了重大决策,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了我国的热点问题。

我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等,他们得出结论: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每空0.5分)政策回顾:(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走道路。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_____ ______运动。

(4) 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分析对比:党在各阶段的不同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1)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制度;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2)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历史认识:通过上面的“分析对比”,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24、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的事件是。

2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

请根据下列揭示写出相关内容。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农民参加(________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七、综合题()26、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注重民生、关注“三农”是每个执政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怎样处理土地问题的?(1分)材料二:⑵请写出以上图片所对应的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三次重大调整的历史事件。

(3分)材料三:1979年(中国的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摘编自《复兴之路》⑶“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重大决策?(1分)⑷这次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⑸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重要认识?(2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28年的艰苦卓越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上升,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分)(3)列举两位为创建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2分)(4)1953-1956年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就,试举两例。

(2分)(5)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国在法制和外交上取得了累累硕果,请各举一例说明。

(2分)(6)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7)请举出两例说明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

”(2分)28、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条文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请回答:⑴材料一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而开展了哪两大运动?(2分)⑵依据材料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又是什么?(2分)⑶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2分)29、自2004年至2013年,中央已连续发布10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是今年文件的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粮食人均产量示意图(1)材料一中有“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之称的事件是什么?与材料二对应的重要文献是什么?(4分)(2)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对哪一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哪一年完成?(2分)(3)材料四显示,1980—1996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明显增加,这主要取决于中央在农村实行的哪一项措施?(2分)(4)上述一系列土地制度的改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30、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