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的形体与结构

汉字的形体与结构



“形声”突破字形纯粹表意的局限,用表 意和表音相结合的方法造字,大大提高了造 字对语言的适应力。凡不能用象形、指事、 会意造字来表示的词,都可用形声字来记录。 到小篆时代,形声字就已经占到汉字总量的 百分之八十以上。

但形声字仍存在不少问题,诸如表音不 准,并且不能适应语音的发展,以致今天绝 大数形声字已丧失表音作用,同时它表义又 不具体、不确切,形体上义符与声符又辨认 困难,尤其是隶书以后,有些字的义符与声 符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5.小篆:
是秦代的文字,又称秦篆,秦统一六国 后在省改六国的文字的基础上发明了小篆。
篆,引书也。《说文》 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说文段注》 篆的本义就是一种书写的方式。
6.隶书:
起源于秦代,通行于汉代。 汉字由篆书变为隶书,就是所谓“隶变”。 是汉字形体和结构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变革。
磴形。
登, 宫殿的台阶 地势不平坦 上 多与阶梯和高大障碍物有 关,例如: 除、险、陟
左阜右邑
右阝
:“邑”

本义:人所居之处。 多与城邑、地名、姓氏有关。 例如:邦、郭、郑
形声字中意符和声符组合的位置
1.常见结构 (1)左形右声 (2)右形左声 (3)上形下声 (4)上声下形 (5)外形内声 (6)外声内形 江 河 鞭 桃 鸠 鸽 锦和 草 花 篇室 婆 娑 想盟 圃 国 问 闻 闷
汉字的形体和结构
汉字的形体
文字学
汉字的构造
一、汉字的形体
汉字的形体就是汉字的外形或者体式。
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籀(zhòu) 文和古文变为秦代的小篆。 (二)由秦代的小篆变为汉代的隶书。 (三)由汉代的隶书变为魏晋以后的楷书。

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可以统称为 古文字,隶书以后可以统称为今文字。
(三)通假字
1.定义
假借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本 有其字的词。
例: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通假的原则 借字与本字的读音相同或极为相近。
3.通假字的读音
通假字应该与相通用的字读一个音。
课堂练习
賈——價
(2)从所表示的词来看,今字所表示的都只
是古字所兼表的数词数义中的一项。
(二)异体字
1.定义

两个或几个形体不同而读音、意义完全 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叫 异体字。
2.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①不同地域的人可能把同一个字写成不同的形 体,造成异体字。
②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形体 来表示相同的读音和意义,也会形成异体字。 ③汉字在自身的演变过程中也会产生异体字。
7.楷书:
是源于汉末而通行于魏晋以后的一种字体, 是隶书的变体、简体。 楷书的形体特点是彻底摆脱了象形文字的束缚。
二、汉字的构造
六书
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 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字 体分类。
“六书”一语最早出现于《周礼》。 《周礼· 地官· 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 族子弟的“六艺”的项目,其中有“六书”: ……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 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定的作用,表示出这个字的字意的范畴。
松、柏、杨、柳、杏、桃、梨、桔 额、颊、颜、领、题、颠
“人” 表示与人事有关 “心” 表示与思想感情有关 “贝” 表示与钱财有关 “又”、“攴”(pū) 与动作、行为有关 “疒”(nè ) 表示与病痛有关

左阜右邑
左阝:
“阜”
象形,本义:土山。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
许慎
2.象形 1.指事 3.会意 4.形声 5.转注 6.假借
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பைடு நூலகம்
1.象形
2.指事
①本身就是象征性符号 ②用象征性符号指出这个形体的某个部位。
3.会意
象形、指事、会意的共同特点
(1)都是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之上。 (2)都没有表音的成分。
1.甲骨文: 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现在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王懿荣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殷墟遗址
2.金文: 是刻在钟鼎一类金属 器皿上的铭文。
3.籀文:
是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的一种文字,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篆。 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发明的。
4.古文:
战国时期通行于东方六国的文字。
(一)古今字 1.定义 古今字是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种 同一读音和意义的形体不同的字。先产生的 叫古字,后来造的叫今字。 注意:古今是相对的概念,秦为古则汉 为今,汉为古则宋为今。
例: ①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后来写作“太” ②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共,后来写作“供”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后来写作“高兴”。 ④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责,后来写作“债”;反,后来写作 “返”。
形声字中意符和声符组合的位置
1.特殊结构
字形的变化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字形发生很大变化,
这表现在形声字中,主要有: 省形、省声、讹变
1.省形
形声字的形符被减省 星
从晶省,生声。本义:天上的星星。
2.省声
形声字的声符被减省 豪,从豕,高省声。
3.讹变
形声字的形体讹变。

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 六种基本原则。《汉书· 艺文志》“古者,八 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 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造字之本也。
艺文 志
1.象形 2.象事 3.象意 4.象声 5.转注 6.假借
郑众
1.象形 2.处事 3.会意 4.谐声 5.转注 6.假借


指出古今字的关系,通常用“A,古B 字”或“A、B,古今字”等说法。
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①词义的引申 同一字形表示的义项众多,为区别词义 而另造新字,分担原字的部分意义。 责,债的本字。 引申为责求、责备等,为与引申义相区别, 另早债字表示本字。
②用字的假借。
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个字,为使假借义 与本义能区分开来而另造新字,承担本义和 假借义。
练一练
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古文字字 形,指明其构造方法。 犬、饭、题、析、明、刃、目
犬:象形。象犬之形。 饭:形声。从食,反声。 题:形声。从页,是声。 析:会意。从木,从斤。
明:会意。从日,从月。或者从月,从囧。 刃:指事。从刀,一点指出刃之所在。 目:象形。象目之形。
三、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1.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2.找出所学三篇文选当中的古今字、异体字、
通假字?
莫与暮

这些后起的新字和原字就构成古今字的 关系。古字表示的意义多,今字只是表示古 字的部分意义。字形上,多数古字与今字形 体中有相同成分。
3.今字同古字相比较 (1)形体上,多数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形
符或者更换古字的形符。 奉——俸、捧 采——彩 辟——避、僻、譬、 说——悦
5.转注

六书中争论最大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至今无法统一。
6.假借

是指古汉语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另一个字的含义。
(1)本无其字的假借。 (2)本有其字的假借。
(1) 本无其字的假借(虚词最多) “我” “而”
(2)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
畔——叛
蚤——早
原因: ①古人写的白字 ②各地方的不同习惯。
4.形声:
表示字意类属部分和表明字音部分组成的字。
形符或意符 声符或音符

有很多汉字在充当合体字的偏旁的时候, 既可以用作音符,也可以用作意符,而且还 能兼起音符和意符的作用。
“耳”:
音符: “饵”、“铒” 意符:“聪”、“聋” 音符兼意符:“珥”(一种用玉、石等物制作 的 耳饰)
意符对阅读古书,掌握汉字的本意有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