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苏轼

第四章 苏轼

第四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殆未之有也。

”(近)王朋运《半塘老人遗稿》:“苏文忠公之清雅,敻(xiòng远,辽阔)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

”一、苏轼的生平和创作(p54)(p28)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期:①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

家庭有文学传统(祖苏序、父苏洵、母程氏)。

苏轼21岁出蜀进京赶考。

22岁,兄弟同科进士及第。

26岁中制科优入三等(宋最高等)。

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迈入仕途。

有用世之志(“奋厉有当世志”),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②1069-1085,变法中。

1071年任开封府推官。

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

出任杭州通判,诗歌创作进入繁盛时期,并开始词的创作。

改知密州,词的创作也渐趋繁盛,开始创作豪放词,形成自己的风格。

《江城子》、《水调歌头》1079年政敌对他的诗文进行诬陷,苏轼被捕入狱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安置到黄州,并在黄州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文学创作进入全盛期,诗、词、文都有许多佳作,个性更为鲜明。

《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东坡》、《题西林壁》等。

③1085-1093,元祐更化期。

高太后听政,司马光等入朝任要职,新法被逐一废除。

苏轼得以启用,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与“专欲变熙宁之法”(苏轼《辨试馆职札子》)的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离朝,连知杭、颖、扬数州。

文学成就相对较平淡。

④1093-1101,哲宗亲政期。

继承神宗,新党复起,打击旧党。

苏轼1094年贬惠州(59岁)。

1097年贬儋州(62岁)。

徽宗即位,大赦元祐旧党,北归。

次年到达江苏常州,长期流放的折磨,加上长途跋涉,一病不起。

66岁病卒。

贬惠州、儋州时,苏轼虽已垂暮,但创作激情仍未衰退,在艺术上进入了更精深华妙的新境界。

《荔枝叹》、《儋耳》、《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象》逆境是时代对苏轼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二、苏轼的思想A. 思想宏博开放,儒、道、佛禅,兼收并蓄,灵活通脱。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

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B.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导,积极入世,以经世济时为己任。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邢赏忠厚之至论》)坚持操守,风节凛然,决不望风使舵;在朝任职,直言不讳;出外做官,勤政爱民,报国事君、关心民瘼的政治理想一生不改。

C. 佛老思想影响苏轼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早岁便怀齐物志”“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静,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黄州安国寺记》)“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

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

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

……但满此期,根本立矣。

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与秦太虚书》)身处贬谪的逆境之中,佛老思想就成为他求得自我解脱的精神武器。

随缘自适、淡泊无为、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三、苏轼的性格1、耿介正直、坦率直爽,绝不“缄口随众”。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

遇事则发,不暇思也。

未发而思之则未至,已发而思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

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

”(《思堂记》)“昔之君子,惟荆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

所随不同,其为随一也。

老弟与温相知甚深,始终无间,然多不随耳。

”(《与杨元素书》)2、随缘自适、处逆如顺,极随便、极通脱、极放达。

“仕路崎岖,群言摧沮,虽死生不变乎己,况用舍岂累其怀。

”(《登州谢宣诏赴阕表》)《食荔枝》第二节苏轼的词词362首,《东坡乐府》苏轼提高词品、扩大词境、开创词风、推进词律,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胡寅《酒边词序》)“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宋王灼《碧鸡漫志》)苏轼对词的创造性贡献:1、理论上,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主张。

(p64)晚唐五代以来:“小道”、“余技”、晏殊“呈艺”、欧阳修“聊陈薄技”“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

”苏轼:诗词同源、“为诗之苗裔”、“诗词并论”、词须“自是一家”(p64)“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颇壮观也。

”(《与鲜于子骏书》)自是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与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p64)作用:提高词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将之看成与诗有同等作用的新文体。

2、内容上,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的境界。

“东坡词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刘熙载《艺概》卷四)咏物、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体验等。

(1)抒写性情怀抱。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

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元好问《新轩乐府》卷三六)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

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沁园春》)“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的豪迈自信以及仕途挫折后的复杂感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p134)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外辱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阳关曲.赠张继愿》)《南乡子》(旌旆满江湖)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

帕首腰刀是丈夫。

(2)对人生的思考与体验人生如梦、无常的感受:“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永遇乐》)“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是梦”(《西江月》)“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常鲜欢。

”(《沁园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西江月》)“人生如梦”(《念奴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人生底事,往来如梭。

”(《满庭芳》)人生态度:“不应有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超然自适与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自然山水以气势取胜:“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清新秀美:“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

小园幽榭枕苹汀。

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行香子·湖州作》)“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阮郎归.初夏》)“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浣溪沙》)《鹧鸪天》p143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4)田园乡村《浣溪沙》五首p139,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出农村初夏特有的自然景色与风俗人情,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笔调清新朴实。

(5)咏物近30首不但重形似,而且重神似;不仅写出物象,而且写出寄托。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咏孤鸿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借孤鸿起兴,托物言志,既抒发“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又表达孤高自拔,不俯从流俗的兀傲人格。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咏榴花《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咏杨花《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咏梅花写柔情,如朋友、兄弟、师生、夫妻之情、男女情爱等,情深意切。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满庭芳.佳人》等。

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p66)3、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开创了恢宏雄迈的豪放词风,同时创作了大量旷达词,风格多样。

(1)豪放风格“天风海雨逼人”“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如长江大河,汹涌奔放,瞬息千里,可骇可惊”抒情:激昂、悲壮苍凉。

写景状物:形象慷慨豪迈;场面阔大雄壮。

音调:奔放雄豪。

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旷达风格数量最多,渗透到各种题材之中。

“东坡之心性光明磊落,忠爱根于生性,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

”“东坡之词旷”“《东坡乐府》三卷,十之六七都应属于这一类(清旷)。

”表现疏狂不羁,超尘拔俗,通脱豁达,潇洒飘逸,乐观开朗的情怀。

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行香子》(清夜无尘);《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3)婉约风格感情缠绵深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