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记得2001年来到深圳探亲,初来深圳可想而知,早就被这繁华而又于净的城市吸引了,也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到这个城市工作.
就在路过红树林一段地下通道时,发现不知谁丢掉的一些电话卡,最开始的想法就是,这么干净的城市,这么清洁的通道,谁乱丢东西呢,不讲文明.就在我已经走过去时,脑子里突然闪现了一个想法,现在是通讯迅猛发展的时代,很多人都用电话卡打长途,那我是不是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呢.
于是我又走回去拾起了他们,这个想法一出不得了了,一段时间内我甚至达到痴迷的状态.平时看到地上有电话卡就捡,朋友不知道我收集这些就对我说,多脏呀,捡它干什么?我却不以为然.然而这样靠捡可是不行的,收集不了多少,我就到卖电话卡处去问他们有没有用过不要的,也要了一些.后来竟发动朋友打长途一定要把卡给我留着.我自己买卡打电话每次用过之后再买时一定要找到不同图案的.
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收集了很多,这里就不乏以人物图案为主的卡了,今天就拿出几张与大家分享一下.
后羿
从前,大海里有一棵大树,名叫扶桑。

这棵扶桑树又高又粗,是太阳的家。

那时候,有十个太阳,一起住在这棵扶桑上。

这十个太阳是十个兄弟,他们轮流到天上去。

今天是老大,明天是老二,后天是老三……一天一个。

公鸡“喔喔喔”一叫,他们的妈妈就坐着车来接了,轮着谁,谁就坐上车,让妈妈陪着到天宫去。

这车子金光闪闪,六条龙拉着它跑呢。

到了傍晚,六条龙拉着车子又回来了,妈妈把这个太阳送到扶桑树上去。

就这样,过了几千年,几万年……有一天夜里,太阳十个兄弟一起叽叽喳喳的说:“唉,咱们十天才上天一次,还让妈妈陪着,太没有意思了。

明天,咱们不等妈妈来,一起上天去玩个痛快。


第二天,公鸡“喔喔喔”一叫,太阳十兄弟真的一起离开了扶桑树,挨着个上天了。

这可不得了,天上亮的叫人睁不开眼睛,地上热的骄人喘不了气。

不一会儿,河里的水全给烤干了,地里的庄稼全给烤焦了,还有许多人热得受不了,死了。

要是太阳兄弟在天上玩一天,那么,整个世界就要毁了,怎么办呢?那时候,有一个天神名叫后羿,他有一张弓,许多箭,射起来,又远又准。

他知道了这件事,马上拿出弓,又拿了十支箭,去射太阳。

他拉开弓,对准一个太阳,“嗖”的一箭,射中了。

那太阳就像火球似的,骨碌碌滚到海里去了。

“嗖,嗖,嗖,嗖”,后羿一连射了四箭,就射下了四个太阳,地上不像先前那么热了。

可是,老百姓还是受不了啊!后羿又“嗖,嗖,嗖,嗖”,射了四箭,又射中了四个太阳。

这下可好了,天气跟平常一样了,老百姓乐得欢呼起来。

后羿伸手去抽最后一支箭,去射最后一个太阳,咦,箭没有了。

这是怎么回事呀,
他明明带了十支箭,怎么少了一支呢?原来,这最后一支箭给老百姓拿走了。

老百姓说:“不能让他再射了,要是把太阳全射下来,天地间没有一点光亮,大家也就没法活了。

”后羿一想,对呀!要是把太阳全射下来,真个世界就黑咕隆咚了,庄稼长不成,人也没法活了。

孔子
孔子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在二千五百年以前(西元前五五一年~四七九年),生於鲁国(今山东曲阜),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可是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在一个贫苦而平凡的家庭中长大,成年时曾经做过管理仓谷、牛羊的记帐员。

学不厌、教不倦,使孔子成为中国的「大成至圣先师」。

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多至三千人,从「论语」书上看来,他教导学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经问题的解答,以及人与人相处所必备条件的阐明。

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於身则身修,用之於家则家齐,用之於国则国治,用之於天下则天下平。

孔子生在春秋时代的大变局中,王室既衰,礼崩乐坏,诸侯力征,百姓困苦。

他要复兴周代文化,志切行道,虽曾一度为鲁国司寇,三月而教化行,惜未能卒用。

於是周游列国,凡十四年终不得行其志。

晚年乃归鲁国,将古代文献做一番整理工夫,於是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这些就是流传後世的六经。

孔子学说的重点,大都在於六经,此外还有「论语」、「孝经」、「大学」、「中庸」。

孔子致力教育,学不厌,教不倦,主张有教无类。

四方来鲁受教者日众,史称有弟子三千人,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者七十二人。

孔子一生学说主张孝悌忠信,仁民爱物,崇尚礼乐,以世界大同为其政治理想。

孔子五十一岁始为官,後摄行鲁相,三月鲁国大治。

齐惧鲁富强,选美色歌舞女子赠鲁君,遂使沈迷酒色,政事荒废。

孔子见国事不可为,罢官离鲁,周游列国凡十有四年,未能一展抱负,深感君臣遇合之难,大道之不可行,决然返鲁,潜心於春秋、诗、书、礼、乐之修正,仍教育弟子,至七十三岁逝世。

孔子殁,弟子心丧三年,庐於墓旁者百馀室,因名其地为「孔里」,并各植树一棵,又名「孔林」。

孔子後裔承继其儒学,为名相、博士、大儒,现在台湾之孔德成先生,为其七十七世孙,孔子人格伟大,至公无我,是教育家、哲学家、亦是政治家。

他的学生分散各国游说诸候,宣扬孔子学说,到了战国时代,孟子更发扬而光大之,遂奠定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自西汉以迄今日,二千馀年间,每次大乱之後,拨乱反正,重建新秩序,大多是确信孔子之道的人。

中华民国政府规定以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的孔子诞辰为全国教师节,以表示尊崇孔子之意。

孔子学说博大精深,不仅在中国成为二千五百年中华文化的础石,即在国外,亦发生宏远的影响。

邻近中国的日本、韩国、越南等无论矣,其在西方,对於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及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都很显著。

而在此世局动乱、人欲横流之际,孔子的王道文化,实为救时的良方。

在中国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终将成为世界人类的师表。

十八罗汉
佛经中讲,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们遵佛的嘱托,不入涅盘,常住人间,普度众生。

最早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中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骺罗如是等十六诸大声闻----守护佛法,”但未列出其余十四人的名字。

最早十六罗汉的名字,是从何处来的呢?是唐、玄奘法师译的《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中最早记载的。

“阿罗汉”有三义:
其一曰“杀贼”,杀灭烦恼之贼;
其二曰“应供”,谓应受人天供养;
其三曰“无生”,谓不在受生死轮回的束缚,已达不生不灭的境界。

十六罗汉的名称:宾头卢突罗奢(俗称“坐鹿罗汉”)、迦诺迦伐磋(“喜庆罗汉”、知一切善恶法)、迦诺迦跋厘惰奢(“举钵罗汉”)、苏频陀(“托塔罗汉”)、诺矩罗(“静坐罗汉”)、跋陀罗(“过江罗汉”、意思为贤者)、迦理迦(“骑象罗汉”、佛的侍者)、伐奢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戍博迦(“开心罗汉”、意思为“贱民”或“男根断者”,出家前是个宦者)、半托迦(“探手罗汉”、意思为“路边生”)、罗骺罗(“沉思罗汉”、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那伽犀那(“挖耳罗汉”、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罗汉”)、伐那娑斯(“芭蕉罗汉”)、阿氏多(“长眉罗汉”、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六罗汉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原本没有定型的形象。

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像在杭州烟霞洞,是吴越王的妻弟发愿所造。

后来如王维、贯休、李公鳞、张僧鹞、仇英等著名画家都画过十六罗汉图。

十八罗汉是怎麽来的呢?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九”是吉利数,因此总认为“十六”没有“十八”(两个“九”)好,如“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唐朝以后,十六罗汉又被加了两个尊者,成“十八罗汉”。

最早知道“十八罗汉”的是北宋的苏东坡,他自民间得到蜀、简州、金水张氏所画之“十八罗汉图”,但十八罗汉的名字苏东坡却未列出。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统记》中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和第十八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与君徒钵叹尊者(《弥勒下生经》中记载)。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活佛认为:十八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弥勒尊者),降龙伏虎很合中国人的口味,在加上是钦定,从此十八罗汉便被规定了下来。

我想这些故事你可能听说过或看过相关的书籍了解过,然而我对这些人物感兴趣,正是从电话卡开始的,(一张小小的电话卡就把古代人物的故事与现代通讯产品结合在一些了).到后期我的卡收集的渐渐的多了起来,但我想收藏的意义不在多,而在于你收藏的价值和意义.于是我开始按卡上面的图案将其分类.有人物的,动物的,建巩的等等.然后我将它们分别放到不同的收藏夹中.
可是这样我觉得还不够,我于是对卡的图案慢慢展开研究,为什么这些图案会印到卡上来呢,不应仅仅是为了好看这么简单.一定有另有原因.
就拿我上面列举的几张以人物为主题的卡来说吧,它们背后都有一个传说或者故事.这时我似乎懂了,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你收藏的并不一定是古董,并不一定是字画,现今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收藏,有人收藏火柴盒,有人收藏糖纸,还有人收藏红酒等等,而我收藏电话卡.我收藏我快乐,我乐在其中,它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耐性把我整个贴子看完,不过我是一定要与大家分享,哪怕现在已经接近零晨.
如果你都看到这里了,那剩下的就只有一件事,跟贴,说说你的收藏,或看贴子的感受.一定要说,我等着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