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重点题目答案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4、Q: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A:①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人实际购买力的提高;②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③极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④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较大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5、Q: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A:a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b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1845年从莱斯特到利物浦)c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45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d最早的旅行支票e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年)Thomas Cook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6、Q: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A:(1)原因:①从需求方面看:a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b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c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d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e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f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②从供给方面看:a廉价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b政府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意义:①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各个历史时期影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②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活动的未来的发展。
第二章旅游活动的概念1、名词解释: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大众旅游:首先是指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另外指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
(在国际旅游文献中,该词由用于指以有组织的包价旅行团方式开展旅游活动的这一大众型旅游形式。
)奖励旅游: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社会旅游:亦称补贴旅游,对于收入过低的社会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
4、Q: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主要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何意义?A:(1)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2)意义:①对于普及性:a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因而也预示着旅游业光明的市场前景;b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不仅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的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更反映着其参加者围的广泛性。
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必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②对于综合性:a有助于我们关注中转旅游市场的开拓,特别是针对已经到访的游客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开拓;b有助于我们认清在满足旅游者需要、提高目的地旅游产品质量方面,各有关行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对于地理集中性:a有助于优化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b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避免旅游接待量超过该地旅游承载力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
④对于季节性:a有助于认清季节性危害旅游业经营的严重性;b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c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的策划与开发,尤其是策划和开发具有卖点的淡季产品。
5、Q: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A:旅行与逗留、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或就业性6、Q:试述你对旅游活动要素的认识。
A: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1、名词解释: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按社会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通常在发放工资时由发放单位代扣代缴)、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闲暇时间: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2)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3)爱的需要(社交需要):群体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4)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5)自我实现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
5、Q:一个人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实际意义?A:(1)条件: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2)意义: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有现实的知道意义。
7、: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A:(1)个人因素:个人心理类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支付能力;(2)①个人心理类型:不同心理类型的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不一样;②年龄:a年龄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b年龄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体力差异;③性别:a性别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的不同;b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角色的不同;④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了解外界信息的能力;⑤支付能力:支付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8、Q:试分析消遣型旅游者以及差旅型旅游者群体的基本特点。
A:特点:(1)消遣型:a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b季节性很强;c在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以及对具体出游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d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e大多对价格较为敏感。
(2)差旅型:a在绝对数量上虽然人数较少,但出行次数频繁;b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c对于出游目的地基本上没有选择自由;d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较高;e对价格一般不太敏感。
9、Q:简述心理类型的种类以及不同心理类型者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A:①自我中心型: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因此,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去那些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倾向于选择去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②近自我中心型:(过渡型)③中间型: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没有什么苛求,但一般都会避免选择传统的旅游热点或风险很大的待开发地区;④近多中心型:(过渡型)⑤多中心型: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因此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地处遥远、文化差异大,甚至不为人知的目的地,特别不愿意随大流去那些流行的旅游热点。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1、名词解释: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潜在旅游资源:在目前尚不具备开发条件或不被确认为旅游资源的事物,但将来很有可能被开发成为旅游资源。
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通常是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保留至今并用作旅游资源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
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来访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2、Q:试归纳旅游资源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A:(1)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气候生物类;(2)人文旅游资源:历史遗产、现代人文吸引物、抽象人文吸引物;(3)旅游服务型旅游资源:旅游住宿设施景型、旅游餐饮场所性、旅行社景型、旅游交通设施/机构景型、旅游教育/科研机构景型、旅游管理机构景型、特种劳务/服务场所景型。
3、Q: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
A: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可创新性、地域性、季节性、观赏性。
4、Q:决定旅游资源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①该旅游资源本身的固有质量;②其坐落地点。
6、Q: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容。
A:①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②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③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7、Q:试述并解释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A:⑴突出独特性:①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②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③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⑵讲求经济的原则;①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②当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时,也许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对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预测,分期分批和有重点地优先开发某些项目,而不宜无计划地盲目开发;③在项目开发和建设工作中,应注意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⑶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9、Q:讨论保护旅游资源的可行性措施。
A:①针对自然作用所带来的危害,主要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②针对因游客方面的原因而对旅游资源可能带来的危害,应加强本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当地的旅游接待力,正视超负荷接待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③针对旅游旺季有可能出现的“人满为患“的情况,应有计划地及时采取可能的手段,④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及珍稀动植物区域等应架设隔离装置,避免游客触摸攀爬或进入其中,对违反有关规定者要予以制止,并视情节轻重给以批评、课以罚款,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⑤对其他认为原因造成的破坏,除应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⑥应重视科学研究,合理编制开发规划,避免在风景区及其周围区域建设与该地景观不和谐的建筑,维护景区的整体环境。
第五章旅游业3、Q:同制造业相比,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A:综合性、关联性、涉外性、脆弱性、季节性5、Q:简述团体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
A:(1)从旅游者需求方面看:①它所提供的全程活动安排使旅游者感到方便安全,可以免除旅游的费心劳神之苦;②由于组织这种旅游产品的旅行社是成批量地购买住宿设施的床位、交通客票及其他旅游供应产品,因而在价格上享有折扣优惠;(2)从旅行社供给方面看:由于包价旅游产品便于实行批量生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旅行社扩大经营。
7、Q:同独立自营的单体饭店相比,饭店连锁集团何以会有竞争优势?A:资本优势、技术经济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物资采购优势、管理方面的优势、风险扩散优势。
9、Q: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的特点。
A:①无形性:旅游产品属于非物质的无形产品;②不可转移性:a指旅游产品在地点上不可转移;b指同服务相关的设施和用品在所有权上的不可转移;③不可储存性:不可耐久④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并且是在同一地点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