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科学(1)

领导科学(1)

领导绩效:含义:特定的领导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实施领导活动所取得的效果效益的总和。

对领导者个人来说是素质尤其是能力和作风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综合反应,是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对领导集体来说,是领导体制和制度运行的集中展示。

特点:客观性;综合性;动态性;具体性;公共性;继承性;和基础性。

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从领导的基本职能进行划分可分为用人(与领导目标及整体贡献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决策(领导者进行正确领导和高效领导的基础是其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办事(领导者履行职责处理日常事务的主要能力效率和效益);时间(衡量领导者有效管理利用时间的尺度);整体贡献(的高低是衡量领导绩效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尺度)。

领导绩效的作用: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的归宿点;衡量领导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评价、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领导发展的驱动力。

领导绩效考评类型:领导层次的不同(高层中层基层领导)考评主体(上级同级下级职能机构自我群众专家)考评时间(日常年中年终阶段任中届满)考评对象工作性质(党务立法司法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社团领导)考评方式(定性定量)目的(诊断鉴定评价监督)。

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有助于明确领导活动的正确导向;强化对领导者及其领导活动的监督;推动领导制度的创新;改善领导作风;提高领导者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

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全面系统;注重实绩;科学规范。

领导集体绩效考评内容:决策绩效考评;用人;办事;组织的整体贡献。

领导者个体绩效的考评内容: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与共产党选拔使用干部的德才兼备的原则是一致的。

德;领导道德品质的考察评估。

能;领导者的业务技能领导水平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考察评估。

勤;领导者的事业心和工作态度的考察评估。

绩;领导者的工作业绩的考察评估。

廉;领导者规范用权、廉洁奉公情况所进行的考察评估。

领导绩效考评中如何坚持全面系统原则:显绩考核与潜绩考核相结合;政治和业务相结合;眼前和长远相结合;局部和全面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目的和手段相结合;领导者个体考评和领导集体考评相结合;把考评与奖励相结合。

领导绩效考评的方法:基本方法:领导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具体方法:调查研究法(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民间测验法;目标对照法;比较考评法;专家考评法;统计分析法;自我述职法;模拟考评法(公文处理模拟会议即兴发言情境模拟)。

领导作风的意义:实现领导性质的根本保证;领导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影响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优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键环节。

特点:从属性;外在性;时代性;行业性;稳定性。

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习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组织作风(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生活作风(廉洁奉公艰苦奋斗)。

领导者在工作作风中如何密切联系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领导者对待下属方面,要宽容友善豁达大度;任人唯贤,充分信任;公平待人,秉公办事;热情支持,无私帮助;用心培养,科学指导;严格要求,赏罚分明;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在对待自己方面,要严于律己,谦虚谨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从善如流,多谋善断;办事认真,勇于负责;以身作则,雷厉风行;永不满足,开拓创新。

领导者在组织作风中如何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集体领导问题;加强组织纪律问题;健全并执行好组织规章制度问题;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正确处理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问题。

不良作风的表现:思想和学风上(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工作作风上(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组织作风上(宗派主义)生活作风(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作风)。

加强作风建设的途径: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教育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考核监督;优化环境氛围;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一方面领导科学是领导艺术的基础,另一方面,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的重要来源和灵活应用,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越是高超,非模式化的领导经验和技能越是丰富,领导活动的规律性就越是得到彰显,从而领导科学的知识体系就会更加完善和成熟,更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的关系:都属于领导科学的方法论领域,都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的手段。

因此二者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

领导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静态性、条件性、时效性等特征;领导艺术则是对领导方法的具体灵活运用,与领导方法相比,领导艺术具有灵活性、权变性和主体差异性等特征。

领导方法是领导艺术的基础,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灵活运用,二者对立统一,相互促进。

领导艺术的特征:经验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领导授权艺术的类型:根据授权的具体内容(刚性弹性惰性模糊授权);授权行为的形式(口头与书面;个人与集体;长期与短期;逐级与越级)。

要点:围绕目标明确要求;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把握尺度适度授权;尊重分工逐级授权;民主监督公开授权;强化责任可控授权。

领导的沟通艺术:接待艺术;谈判艺术;表扬与批评艺术;劝说与疏导艺术;电话与信函沟通艺术;论述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艺术:敏锐洞察,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以人为本,全力救治伤亡人员;主动出击,迅速控制事态;果断决策,把握全局;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化解危机;加强沟通,主导舆论;整合资源,协力行动;重视善后工作,力戒重蹈覆辙。

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恪尽职守,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领导艺术的科学性;加强素质修养,增强领导艺术的创造性;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

领导者开会必须遵循的原则:超前性原则;会前要明确会议目的,确定议题、程序和开会的方式方法。

有效性原则;要保持言简意明的作风,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

善后性原则;议后有决,决而有行,行要有果,结果反馈,检查落实。

领导批评惩处的技巧:客观具体;掌握尺度;把握时机;区别对待;就事论事;掌握火候;范围适当;先扬后抑;允许申辩;勉励进步。

领导者表扬奖励的技巧:表扬的内容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要随意拔高;态度要诚恳热心发自内心,体现共享的快乐,不要冷漠敷衍言不由衷;时机要注意时效性;方式要不断变化;过程要注意整体效果,不要因为表扬了个人而挫伤了多数人的积极性;手段要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而且要配合得当不可偏废。

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提高领导绩效的推进器;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

特征:客观性;动态性;目的性;条件性;时效性。

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具体性原则;高效性原则.领导的思维方法:辩证逻辑思维方法(①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又叫概念形成法②分析综合和归纳演绎法③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系统性思维方法(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思维);战略性;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独特性;求异性;灵活性;敏捷性;突发性;跳跃性;综合性;联动性。

战略性思维方法的特征:预见性;长远性;综合性;全局性。

改善战略性思维的途径:一要正确认识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本质关系找出三者之间的发展规律;二要正确处理预见中出乎预料的情况,完善预见能力。

基本的领导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调查研究(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遍调查民意测验);按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办事;坚持群众路线;按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办事,要做到: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两点论学会两手抓和两条腿走路;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善于看到主流抓住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理解和处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现代科学领导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

系统论方法的步骤:提出系统化的活动目标;找出系统优化目标的构成要素;进行系统方案的优化结构设计;组建实施机构并分解目标任务;根据总体部署展开具体实践。

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途径: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提;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础;加强领导集体自身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根本;改革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保障。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主动性原则;要求领导者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

互补性原则;要求领导集体做到单项素质与综合素质能够互补。

精干性原则;要求领导集体的层次和组成人员尽可能少而精。

目的性原则;要求在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时要以组织的目标和目的为基础和依据,根据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的目标、目的来优化配置领导班子。

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梯次的年龄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互补的能力结构;协调的气质结构。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适应性;稳定性;目的性。

提高和培养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不断自省在总结中反省完善;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领导者心理健康修炼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正确看待财富和权力保持从容平和的情绪状态;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远离奢华和浮躁锤炼良好的意志品质;注意气质性格的修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论述领导者个体素质中的能力素质:科学决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表现在识别人才善于团结使用培养激励协调举荐人才);激励能力(激励是一种洞察需要,激发动机满足需要引导行为实现目标的动力供给过程);沟通能力(既是领导的重要职能也是履行领导职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创新能力(善于敏锐洞察旧事物的缺陷,准确捕捉新事物的萌芽);危机管理能力(包括危机预防识别处置善后管理能力);领导者的道德素质: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公正廉洁;勤政尽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法律素质: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依法领导注重职务守法。

政治素质: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理性的民主政治自觉。

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是领导力的基础;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特点: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自致性。

论述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法治原则;领导体制的法治化是实现领导体制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公正原则;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的制度安排和制度选择的合理状态。

系统性原则;要求在领导体制过程中,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从现实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稳扎稳打,渐次推进。

效率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内容:要科学划分领导权限;要规范党政关系;要使领导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化;要使领导制度建设法制化。

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主要问题: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领导体制建设滞后(一是领导法规的缺失二是领导体制路径依赖现象十分严重)。

相关主题